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术界引发诚信争议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根据相关提示生成文本,生成式人术界虽然提高了写作效率,工智但也模糊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诚信界限。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表的争议一篇文章说,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生成式人术界快速普及,学术界正面临一场关于诚信的工智新挑战。 根据《自然》杂志去年对全球1600名研究人员的诚信调查,68%的争议受访者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将使抄袭变得更容易且更难检测。 文章指出,生成式人术界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基于大语言模型,工智通过学习大量已发表的诚信文本生成新内容。这种方式可能导致类似抄袭的争议情况,例如研究人员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生成式人术界文本当作自己的作品,或者生成的工智文本与某人的作品非常相似却未注明来源。 文章提出一个核心问题:使用完全由机器(而不是诚信人类)编写的未注明来源的内容是否算抄袭。 一些研究机构将未经授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定义为“未经授权内容生成”,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抄袭。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的德博拉·韦伯-伍尔夫教授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抄袭通常指可归因于另一个具体作者的内容。 也有一些人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侵犯了版权。抄袭和侵犯版权都是对他人作品的不当使用,而抄袭违反了学术道德,未经授权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则可能违反法律。“毕竟,这些人工智能系统是建立在数百万甚至数亿人的工作之上的。”美国密歇根大学计算机专家拉达·米哈尔恰说。 文章还指出,尽管存在争议,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学术写作中的使用量仍在增加。一项研究显示,2024年上半年,至少10%的生物医学论文摘要使用了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工具不仅简化了写作过程,还能帮助非英语母语的研究人员克服语言障碍。 专家呼吁制定更明确的政策和指导,以规范人工智能工具在学术写作中的使用,确保学术诚信。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监管严查“通道”产品,国信证券整改不到位丨金融合规月榜
- 我市举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培训会
- 清明連假放5天!台鐵加開189班列車 3/3開搶
- 「看到台灣一直向下沉!」王建煊宣布參選2024總統
- 駐美國使館發言人就中方針對美對華加徵關稅採取反制措施答記者問
- 連2例猴痘本土個案! 醫示警社區「藏隱形傳播鏈」
- 深圳消委会比较试验测评显示:16款内墙涂料甲醛释放量均达标
- 美驚傳電動按摩椅「吃人」 消防隊動用「電鋸」才脫困
- 福建厦门对部分影院落实整改3D眼镜问题进行“回头看”
- 教育部考试中心称不会取消全国统一高考
- 动员全社会参与 筑牢食药安全网
- 健康养生陷阱多 维权周期长 防范是关键
- 蘇丹西部一醫院遭襲 已致68人死亡
- 中国足球无缘奥运 人才断档如何破局
-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做好强降雪防范应对工作
- 虚拟入驻 线上服务 资源共享
- 福建厦门 开展村居卫生所和私人诊所药械安全专项检查
- 查散装食品 保舌尖安全
- 助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 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巨款引发广泛关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