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换别墅反赔400万?律师:购房者对法规缺乏了解
去年李先生欲在顺义首开琅樾小区购买一套别墅,卖房便将名下唯一住房卖出,换别凑齐了800万元的墅反首付。但后期由于政策变化,赔万李先生无法申请到预期的律师商业贷款,导致无法购买别墅。购房这时开发商告诉李先生,法规若要退款,缺乏需扣除总房款20%的卖房违约金,也就是换别说李先生一套房产没买成,还得损失400万元。墅反昨日,赔万北京晨报记者从项目售楼处获悉,律师开发商已就此事与李先生进行法务层面的购房调解。 购房者:卖房换别墅受损 去年初,法规李先生为改善居住条件,卖掉了名下的房产,欲在顺义的琅樾项目购置一套别墅。“当时一套别墅全款大概要2000万元,卖掉名下的唯一房产后,刚好能凑到首付。”3月17日,李先生签订了北京市商品房认购书,并支付了100万元定金。但就在同一天,“认房认贷”的政策出台,这意味着李先生无法再申请到除首付之外高比例的商业贷款。 李先生回忆说,他是在第二天才意识到政策带来的影响,“不过后来销售人员一再告诉我,当时贷款前景还不明朗,按照预期贷下款来不成问题。再加上对方表示,如果我放弃购买,100万元的定金也无法退还,建议我继续走正常程序”。李先生认为,销售人员在房地产行业应该会更熟悉当下环境,所以便在4月及5月,分别继续缴清了近700万元的首付款,并一口气签订了70多页的北京市商品房预售合同,还通过了网签。 不过,一年来,经多方努力,李先生未申请到贷款,也无法按照要求筹齐政策中的首付比例,住在出租房内已有两年,加之二胎落地,无奈之下李先生只好向开发商北京首都开发有限公司申请退房,却被告知需缴纳全款20%的违约金,“交了800万元首付,目前对方只能退我一半”。 销售者:不会告知不利信息 记者昨日来到位于顺义的首开琅樾售楼中心,开发商委托第三方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关于李先生的房款一事,已由开发商法务对接解决。此外销售人员透露,在签署购房协议时,销售人员肯定不会特意指出合同中对于购房人不利的一面。随后记者留下联系方式,希望得到开发商或销售方的官方回复。但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收到相关信息。 昨日下午,记者试图联系北京首都开发有限公司未果。在李先生提供的电子版购房合同中,记者看到其中补充协议中写明,无论何种原因,导致贷款机构对买受人的按揭贷款申请作出不予贷款的表示,或批准金额低于申请额度、需买受人提高首付比例的,则买受人需要自行筹款,否则将按“逾期付款责任”中的约定处理,即若开发商同意退房,那么除了按照基准利率支付违约金,乙方只需支付全部房款2%的赔偿金。“但开发商法务一再向我表明,我需要的支付的比例为20%。”李先生说。 记者还从合同中看到,买受人应该对政策详细内容审慎了解,若没能向出卖人如实全面提供购房条件,则需承担20%违约金。 律师:买受人存在一定疏失 针对此事,北京嘉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霞律师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开发商应按照实际损失向购房人索赔,况且合同中也存在更为适用的约定,但适用于开发商同意解除合同的前提下。因此建议消费者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更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案。如果李先生认为开发商要求的20%的违约金过高,可以依据上述法律条文进行主张。 朱霞律师同时指出,补充协议和商品房预售合同都是开发商统一印刷的,而且没有变更和修改,也不许可李先生进行修订,另外其中也排除了买房人的权利,对于相关排除买房人权利的条款也未进行提示,这一共70余页的材料是一同签署的,并没有作单独告知,那么在相关大环境变化的前提下,作为行业内的销售人员应向买受人指出利害关系。 朱霞律师还认为,在该事件中,作为买受人的李先生也存在疏忽,没有尽到相关的注意义务,对政策法规缺乏了解和学习,存在一定的过失。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出入境旅行双向复苏 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第5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 《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是否适用于个体工商户?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关于电子烟产品、雾化物、电子烟用烟碱等限量寄递的通告
-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华大分校将新增学位1620个
- 国家税务总局再推服务新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2022年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
- 个人是否可以依据《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办法》向市场监督管理机关申请进行机读档案资料查询?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原创: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
- 市场监管总局回复有关《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的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注册合伙企业或个体工商户需要的费用及金额?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核威慑背后的无形较量
- 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95号(关于印度尼西亚魔芋粉输华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
- 海关总署公布2022年11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
- 散装食品分装成小包销售,无标签问题该如何处罚?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浙江安吉:推进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显成效
- 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约谈货拉拉
- 中介代签合伙协议,是否影响合伙企业成立?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多部门出台措施促进电子产品消费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