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气温骤降,怎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医疗

□鹤报融媒体实习记者 赵梦雪

气温骤降,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进入易发期和高发期,预防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心脑血管如果机体和血管不适应这种气温的疾病骤然变化,很容易诱发脑栓塞、气温骤降脑出血、预防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该注意什么,疾病出现此类病症该如何应对呢?10月10日,气温骤降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李北方,预防医疗请他为大家支招儿。心脑血管

提高警惕,疾病科学防治

10月8日是气温骤降寒露,寒露过后气温会逐渐降低,预防医疗心脑血管疾病易发、心脑血管高发,这个时候人体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多,导致血管出现收缩的情况,进而出现血压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容易形成急性血栓,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也会增多。

有过脑卒中或脑卒中家族病史的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在寒冷季节要特别注意,尽量在室内活动、锻炼,调节好血脂、血糖、血压。若出现头疼、肢体麻木、胸闷、胸痛等症状,就有可能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前兆;如果突然出现讲话含糊不清、嘴歪眼斜、上肢无法向上举、走路不稳等症状,可能是脑卒中发作的征兆,此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迅速到医院就诊。

生活规律,合理锻炼

气温骤降,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该如何预防呢?首先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老年人尽量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还要注意预防感冒,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极易诱发心梗;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反而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代谢,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各器官的含氧量及全身各脏器机能。

“不宜晨练,特别是老年人,上午10时以后锻炼为宜。正常情况下,人体在早6时到10时是血压峰值时段,且早晨血液黏稠度较高,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高发时段。”李北方建议,锻炼尽量以室内运动为主,且要避免剧烈运动;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做健身操等运动方式。

秋冬交替之际,市民要特别注意控制血压,血压升高很容易诱发心梗或脑出血,所以要经常测血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波动。要注意控制情绪,情绪波动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老年人尤其要放宽胸怀,以免情绪波动太大引起不适。

注意饮食,定期检查

秋冬交替之际,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保持膳食营养均衡,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饮食宜清淡、多样,宜多食鱼类、豆类、鸡蛋、牛奶以及新鲜蔬菜水果。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饮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保证血液流动通畅和润肠通便,防止便秘,减少疾病发作。

此外,天气寒冷时,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可选择羊肉、山药、生姜、洋葱、莲藕等温补食物。羊肉性温,可温脾暖肾,开胃健身;生姜富含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强健血管;洋葱含有的类黄酮等物质,在降血压、预防血栓形成、保护大脑与心脏等主要器官中有重要作用。

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一定要做到定期检查,密切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的指标是否正常;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要立即就医治疗。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