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抗烧结催化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国科该校曾杰教授团队通过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抗烧攻克了甲烷干重整反应中催化剂极易烧结失活的结催进展难题。相关研究成果3月10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材料》。化剂
超细金属纳米颗粒因其超高的研究原子利用率,在多相催化领域备受青睐。得新然而,国科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抗烧这些纳米颗粒极易受到高温等影响,结催进展从而自发聚集并导致活性降低,化剂该过程被称作烧结。研究发展超细金属纳米颗粒的得新抗烧结策略,是国科催化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此次研究工作中,抗烧研究人员基于对烧结路径的结催进展深入理解,创制了一种纳米岛结构催化剂。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在载体与金属颗粒之间嵌入一种均匀分布、小尺寸且互不相连的金属氧化物团簇,其因岛状结构被命名为纳米岛。相较于载体,纳米岛对金属颗粒锚定更强,因此颗粒无法整体迁移烧结。此外,纳米岛之间互不相连,从颗粒表面脱离的金属原子难以跨岛迁移。通过同时切断两种烧结路径,纳米岛结构有望显著提升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
为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研究人员首先在氧化物与载体间构建强吸附作用,通过高温受控团聚获得小尺寸、高密度的氧化物纳米岛。通过将电性匹配原理和溶剂蒸发结合,研究人员实现了金属在纳米岛上的精准落位。针对常见的载体、纳米岛、活性金属,研究人员发展了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的材料库。其中,二氧化硅负载的氧化镧纳米岛对钌纳米颗粒的稳定效果尤为突出。研究人员将该催化剂应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以验证其抗烧结性能。此反应因其在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够实现单程400小时的稳定转化,且反应后钌纳米颗粒的尺寸仍维持在1.4纳米,完美应对了因高温等因素导致的失活困局。通过定制活性金属和载体,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有望为多种催化反应中所面临的烧结失活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每个卡口都不一样” 物流究竟堵在哪?
- 海通证券荀玉根:市场正处在政策底到业绩底的中间阶段
- 国元证券:第一大股东拟增持5000万元
- 石大胜华:拟投建3万吨/年硅基负极材料项目
- 多功能传感器可模拟人类五种感官
- 中国4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7.4
- 美凯龙:一季度净利同比下降3.4%
- 上海:昨日本土确诊病例出院1869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9573例
- 中消协点名肯德基和泡泡玛特:用盲盒诱导食品过度消费
- 河南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例
- 俄罗斯成功发射一颗军用卫星
- 美国贸易代表:或通过削减关税遏制物价飙升
- 日本抗体研究为开发长效疫苗提供新方向
- 代工苹果汽车AppleCar?富士康回应:不对市场流言予以评论
- 快讯:军工板块持续走强
- 华山医院全面恢复医疗业务“五一”后普通、专病、专家门诊陆续开放
- 夜间经济点亮红都之夜
- 警惕火场“隐形杀手”!火灾中超60%丧生者死于烟雾
- 三部门:敦促拐卖妇女儿童相关嫌疑人自动投案
- 贵州茅台李静仁:不会全部砍掉茅台1935以下产品反而会更加丰富完善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