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志紅
【超越距離的心靈共振:心靈感應】
某個晚上,我從噩夢中驚醒。感應根本夢中我一度淚流滿面,與量宇宙有糾並發出了呼喊:「這個世界為什麼如此可怕!糾纏」
約莫一分鐘後,同源尚在睡夢中的們與女友發出了「啊」的一聲。顯然,生靈她是萬物被噩夢給纏住了。我趕緊將她搖醒,否也問她夢到了什麼。心靈結果發現,感應根本我們兩人的與量宇宙有糾夢展現了同樣的含義。
這就是糾纏一種心靈感應吧。這種感應,同源在我們剛認識不久時就開始了。們與那時我們還不曾謀面,並且身處兩地,只是透過網路和電話聊過天。一天早上,她從一個可怕的噩夢中驚醒,隨即陷入焦慮和恐懼之中不能入睡了,我則是在快醒來時做了一個夢。
當天中午,我們聊到了各自的夢,發現我們的夢境絲絲入扣,彷彿跨越了一百多公里的距離,捕捉到了她的不安。我們兩人做夢的時間也是緊密相連,她是六點半時醒來的,而我在醒來前的最後一個夢,還不到七點鐘。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數年前,可能會讓我震驚,但現在不會,因從二○○六年到現在我已做過很多個有心靈感應的夢了。
第一次是在二○○六年四月,在一個早上,我打開電子信箱,收到了許久沒聯繫過的初戀女友的郵件。她的電子郵件向來簡單,看著她的寥寥數語,我有一種奇特的熟悉感,好像郵件中的句子我早已讀過似的,隨即我想起,昨天晚上我夢到過她。
五月,我們匆匆見過一次,然後再次斷了聯繫。到了十月,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也是我在晚上夢見她,第二天早上打開電子信箱便看到了她的郵件。不過,我們再次斷了聯繫。
二○○六年年底,又發生了一些事情,過去的感情經歷又被挖出來一遍,彷彿過去的人生又重新經歷了一次,這讓我感到很痛苦。於是,我決定藉由一個簡單的儀式與所有過去的感情糾葛告別。
儀式很簡單,就是準備兩個酒杯和一個盆子。一杯酒是給自己的,另一杯酒是給初戀女友的。先斟滿兩杯酒,想像她就在我眼前,然後回憶從相識到分手,每個印象深刻的細節,等回憶結束後,我將屬於她的那杯酒倒在盆中,將屬於我自己的那杯酒喝下。
這個儀式的日期是二○○七年一月一日。儀式雖然很簡單,但很有用。以前,在夜晚襲來時,我會忍不住思念以前愛過的女子,這樣就不會那麼孤獨了。但是,做了這個儀式後,我就無法再思念她了,似乎有一種像牆一般的力量擋在了中間。
一月五日晚上,我做了一個印象很深的夢,夢見了高中女同學。我們是好朋友,但這是我唯一一次夢見她。六日早上醒來後,我有些納悶,不明白為什麼會突然夢見她。
但六日晚上,正在公車上時,我接到了一個電話,是初戀女友從幾千公里以外打來的。
接到她電話的那一瞬間,我渾身猶如雷擊。不過,我被震動不是因為接到她的電話有多激動,而是在這一瞬間,我徹底相信了心靈感應的存在。
我先是明白了五日晚上的夢,知道夢見高中女同學,其實就是夢見她,因為我是透過那個同學認識她的。接著我記起了四月和十月的夢,這三次夢都一樣,都是在睡夢中感應到了她對我的思念。原來這就是心靈感應,原來心靈感應確實存在。這三次夢發生時,兩次她是在數千公里之外,一次則是在數萬公里之外,心與心的感應的確是可以超越空間的。
心靈感應常見於親密關係
以前在大學讀書時,我一直對傳統心理學中所奉行的科學主義有些不解。因為,主流的科學主義的標準是簡單可重複並可量化,但這主要是從經典物理學中發展出來,這適合心理學嗎?
我認為將經典物理學的所謂科學標準強加在心理學上,會阻礙心理學的發展。但是,這種不贊成,主要是理性思考的結果。只有在這一瞬間,我才第一次深刻體驗到心靈的存在,從而在這一瞬間完成了從科學主義到心靈主義的轉變。
一旦真的相信了心靈的存在後,我的心自然便敏感了很多,此後在我身上頻頻地發生過一些心靈感應事件。
心靈感應在親密關係中應該是普遍存在的,關鍵是我們是否注意到。許多人發現,同卵雙胞胎之間有很強的心靈感應,一個人如果產生了什麼感受,另一個人無論在多遠的地方都會感應到。
研究發現,新生兒普遍能感應到媽媽的情緒變化。譬如,有經驗的媽媽知道當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哭鬧時,做媽媽的應該回顧自身。她們會發現此時自己也處於煩躁中,如果媽媽想辦法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小傢伙會自動不哭不鬧了。
這只是嬰兒對媽媽的心靈感應的一個小例子而已,因為嬰兒的心靈是純淨的,還沒有被污染,嬰兒的心靈感應能力是驚人的,細心的人很容易會發現這一點。孩子對媽媽的心靈感應能力會一直保留下來,只是越來越難以像嬰兒時那樣敏感而直接了。
鄭立峰舉過一個例子,一個妻子經常對丈夫莫名其妙地發脾氣,他建議妻子發脾氣時打電話給媽媽。結果,她發現,每當她莫名其妙地想發脾氣時,她的媽媽都處在痛苦中。
心靈感應也經常出現在文藝作品中,名著《簡愛》便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聖約翰再次向簡愛求婚,簡愛動搖了,這時她聽到了羅徹斯特在呼喚她的名字,於是回到了羅徹斯特的身邊,而羅徹斯特告訴她,那時他的確正在呼喚她的名字。
電影《星際大戰》中也常有心靈感應的情節,譬如安納金痛失母親,並大肆屠殺沙人為母親復仇時,尤達在許多光年以外的距離,感受到了安納金的痛苦。
民族也存在著心靈感應
以上這些心靈感應的故事都發生在兩個人之間,那麼,有沒有集體的心靈感應呢?譬如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甚至一個民族的心靈感應有沒有可能存在呢?
一個全球性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研究者在全球範圍內同時測量許多國家的研究機構的腦波,結果發現,當重大事件發生時,一個國家甚至全人類經常會出現腦波的共振。
例如,當九一一恐怖事件發生時,全球範圍內的研究機構的腦波都出現了劇烈振動,而許多研究對象的意識和情緒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腦波仍然出現了劇烈振動。
關於集體性的心靈感應,我也有自己的觀察。自從二○○五年六月開始撰寫《廣州日報》的《健康.心理》專欄後,只要可以上網,我都會留意一下網路新聞,看看有沒有值得分析的事情。
一開始,我留意的都是熱門新聞事件,但後來,我開始關注一種新聞——殺妻,男人因為妻子、女友或他迷戀的女子要離開自己或對自己不忠,於是將女子殺掉。
在二○○七年夏天前,這類新聞在新浪網社會新聞出現的機率,一般是一星期兩三起,但到了二○○七年下半年後,突然飆升到差不多一天一起,而現在已飆升到一天數起。這種轉變有個可以看得見的關鍵性事件——黑磚窯。在我看來,可怕到極點的黑磚窯事件(中國山西的磚窯礦主從人口販子手中,購買偷運來的民工和童工,關押在各個窯場,強迫他們從事高強度的勞動,動輒暴力毆打,使得不少民工致殘。案件被媒體曝光後,引起輿論的極大公憤)的大規模爆發及其處理結果,對我們整個民族的心理造成了極大衝擊,令瘋狂者更瘋狂,絕望者更絕望。
艾克哈特.托勒在他的著作《當下的力量》中寫道:
地球是個生物體。借用他的話,也可以說,我們整個民族亦是一個生物體,我們彼此之間並非沒有任何聯繫的獨立個體,而是切切實實有密切溝通的共同體,而且這種溝通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只是我們的大腦意識不到而已。
其實,殺妻事件在任何時候的任何社會都是最常見的血腥事件。無論歐美還是中國,殺妻事件均占了謀殺案的三分之一左右。
為什麼殺妻事件如此普遍呢?心理學的經典解釋是,這些男人多半是偏執狂,而偏執狂普遍懼怕失敗,並習慣於歸罪別人,而最容易被他們歸罪的對象,就是他們最在乎的妻子或女友。
心靈感應是家庭系統排列的神祕動力
我在鄭立峰老師的家庭系統排列的工作坊中,切實而深刻地體會到了集體心靈感應的威力。
家庭系統排列是海寧格創辦的一種團體治療方法,一般有多人參加,當為某一個人治療時,會先讓他簡單講述想解決的問題,然後由他自己或老師在團體中選擇代表,扮演他的家族成員。
接下來,老師會讓代表們依照自己的感覺走到最合適的位置上,而「代表」們所組成的整幅畫面與每個「代表」的感受,便揭示了當事人整個家族的問題。最後,可以透過改變「代表」們的位置和疏通「代表」們的感受,達成改善當事人心理衝突的目的。
儘管已熟讀海寧格的著作《愛的序位》,並在我的專欄中推薦過這本書,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家庭系統排列的工作坊。
那天的前兩個個案比較沉悶,我甚至都有了吃完午飯就走的念頭,但第三個個案令我感到極度震撼。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個案,當事人有劇烈的內心衝突,並有了殺人的想法。不過這並不是令我感到震撼的原因,我之所以被震撼,是因為扮演我的「代表」和當事人的那種細緻入微而又無比敏銳的心靈互動,當事人的任何一點心理變動都會引起我對他的不同感受,而這種感受又非常自然。
以前,我常形容那種心靈單純至極的女子就像一個小鈴鐺,怎麼敲就怎麼響,不同的敲法一定會引出不同的響聲。那麼,這個扮演我的「代表」,就可以說是大鈴鐺了,其他「代表」以及當事人的任一個變化都會引發他的不同響聲。
神祕力量將我推到合適的位置上
或許是當事人的開放和勇氣、扮演者的敏銳和堅定、老師的從容與淡定等諸多因素加在一起,能量實在太強了,我的身體也經常感受到一陣又一陣強度不一的悸動,而我觀察到,每當我的身體出現反應時,當事人和那個扮演我的「代表」都有強烈的情緒反應。
我還做了一個實驗:閉上眼睛。那種悸動仍會襲來,隨後我立即睜開眼,發現當事人和我一樣有強烈的情緒反應。
這是我可以觀察到的三個人的心靈感應,但我相信,這絕非局限在我們三人當中,至少這應屬於我們在場的所有人的一個集體心靈感應。
鄭立峰則說,這不只是工作坊當中的感應,而是當事人和他的家族成員的感應。他說,許多家庭系統排列的個案顯示,工作坊「代表」們的感受似乎能夠被當事人真正的家庭成員感應到,「代表」們改變因而自動會引起相對應的家庭成員的改變。
我也曾有幸被邀請扮演「代表」,並因而體會到了系統排列的力量。
這不是一個家庭的個案,而是一個公司的。
當事人是一名CEO,他選擇了數名「代表」分別扮演他的重要下屬。當數名「代表」根據自己的感受找到位置後,一致感覺系統中還缺了一個人,也就是說一個重要人物沒有被當事人排進來。當事人則說,的確如此,他以前有個重要的下屬,但一個月前剛辭職,所以他本以為不必將他排進來。
於是,鄭立峰老師指定我來做這個下屬的「代表」,而本來沒什麼感覺的我一走進「代表」們圍成的場中,立即有了清晰的感覺,並順著這種感覺走到了一個位置上。我一走上去,其他「代表」們都說舒服了很多。
量子糾纏現象證明訊息傳遞可不受距離限制
但是,我還感覺有一個被當事人忽略的重要角色沒被列進來,這個人原來是一個藏在當事人背後的女人。所以,鄭老師讓一個女子做她的「代表」加入進來。
她走進場後,站在我的背後。這時,我立即感覺到一種力量在將我推向圈外。以前做旁觀者時,我一直不明白,是什麼力量推動「代表」們後退、前進或左右搖擺,但一體會到這種力量,我立即就明白了。我順著這種力量一直後退,當差不多徹底退出小組圍成的圈子後,這種力量就消失了。顯然,這是那個下屬辭職的道理所在。
最後一個個案也給了我極大的衝擊。這是一個很詭異的個案,似乎充滿可怕而神祕的力量,很像是恐怖片。假若不是事先已體會到了系統排列場的力量,我很容易會按照自己已有的邏輯,覺得這像演戲,甚至即便感受到了場的力量,我仍然在懷疑是不是一個關鍵的扮演者,將自己個人的感受參與了進來。
但是,此時在旁邊坐著的當事人的感受顯示,這不是扮演者的感受,而是當事人自己的感受,因為當兩個扮演者以一個很詭異的方式站在一起時,一直沒有什麼表情的她一下子就淚如雨下,泣不成聲。
我們並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顯然這個家庭的關係實在太撲朔迷離了,但鄭老師以一下很強硬,一下又很溫和的姿態,一直在控制著場面,最後他也沒有清晰地點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許他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但當事人顯然得到了極大的幫助。
在兩天的工作坊中,我一直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從而清晰地看出,一些個案之所以喚起了我強烈的情緒反應,是因為我有類似的問題,所以包含著這一類問題的個案毫無例外都會令我淚如雨下。對於這類問題,我從不曾察覺自己受到了很大影響,但這些感受告訴我,它對我影響至深。
不過,當其他的個案可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時,我都有非常清晰的感受,卻沒有強烈的情緒,這時我知道,我只是有了一定程度的心靈感應,但我沒有這類問題。心靈感應的道理是什麼呢?難道,只能是不可解的神祕現象嗎?
以前,我聽過一種解釋,說這是電磁波的傳遞。由此,可以理解,感受可以跨越數萬公里的距離。不過,如果按照這種理論,《星際大戰》中尤達大師對安納金痛苦的心靈感應,就不可能了,因為電磁波的傳遞速度是光速,安納金的感受要以光速傳遞到尤達大師那裡,得要不少時間。當然,《星球大戰》是科幻電影,但感受的傳遞有沒有可能超越光速,甚至徹底不受距離的限制呢?或者,有沒有訊息的傳遞是徹底不受距離限制呢?
這一點,量子力學家觀察到的量子糾纏現象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所謂量子糾纏,即指不論兩個同源的粒子間距離有多遠,一個粒子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現象,即兩個粒子間不論相距多遠,從根本上講它們還是相互聯繫的。現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薛丁格,在一九三五年稱量子糾纏態為量子力學的本質,量子力學最主要的特徵。
顯然,量子糾纏是不受距離限制的,這就是愛因斯坦所不願意接受的超距作用。
同源性越強,心靈感應越容易出現假若意識和感受的傳遞道理類似於量子糾纏,那麼,尤達大師的心跨越不知多少光年的空間,同時感應到安納金的痛苦,就是可以成立的了。
更精細的解釋是,每一個粒子會記住並忠於在原來系統中的訊息,不管離開原來的系統有多遠,仍可以和原來的系統同步糾纏。
鄭立峰說,海寧格等家庭系統排列的大師們認為,這也可以解釋家庭系統排列的治療道理。當一個當事人將他原來的家庭系統呈現在工作坊中時,這個由「代表」們組成的系統,也可以和當事人的家庭系統糾纏。所以,「代表」們意識上完全不知道當事人原來的家庭系統到底發生了什麼,卻仍可以在工作坊的場中將當事人的家庭系統排列出來。
進一步可以說,不管你身在哪裡,你仍然在與你的家庭系統的粒子們進行糾纏,關鍵是你能否意識到這一點。對於一個嬰兒而言,他的心靈是最開放的,所以他能很清晰地意識到對媽媽的糾纏,這就是嬰兒們對媽媽普遍存在著心靈感應的原因吧。
兩個相愛的人,看似是兩個人的相遇,其實更是兩個系統的相遇,而我自己的和我所看到的無數愛情故事顯示,兩個相愛的人的家庭系統常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再加上彼此心力的投注,使得愛人間的心靈感應也更容易出現。
最同源的便是同卵雙胞胎了,他們的基因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同卵雙胞胎最容易產生不受空間限制的心靈感應現象。無限至於一個民族,看似龐大,但如果向前追溯,也不過是少數幾名祖先的共同後代。由此,可以說,他們也是同源的粒子,出現糾纏現象也是再正常不過。
再向前回溯的話,全人類、萬物乃至整個宇宙,都是同源的,那是不是可以說,我們與所有生靈乃至萬物也因而有了糾纏的根本?
不過,量子糾纏只是顯示了訊息不限距離傳遞是可以存在的,未必就是解決人類意識傳遞難題的答案。在這一點上,合適的態度是不著急,也不強行用已知的理論解釋意識傳遞的難題。首先要做的不是去解釋,而是去承認一時無法解釋的現象的存在。
在我看來,心靈感應現象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身體知道答案》,今周刊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武志紅
剖析人性的中國禁書《巨嬰國》作者
改變兩千萬青年的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
用30個練習,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讀懂內心,從讀懂身體開始
改變2千萬人的心靈療癒經典
用30個練習,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內心常常會自欺,但身體永遠是誠實的。
- 你整天坐在辦公室,沒有粗重的勞動,可是一下班到家,卻非常疲憊。
表面上,你說服自己要努力工作,但在潛意識裡,你知道自己做的是沒什麼意義的事情。重複單調的工作內容,害怕丟了工作,又覺得不能得過且過。
- 新的追求者人還不錯,似乎無法挑剔,可是只要一靠近你,就覺得全身不自在。
事實上,如果身體無法接受一個人,表示理性的頭腦說服不了潛意識的敏銳直覺。
人總是受困於頭腦認知,被社會的價值體系綁架,因此很容易與身體的認知產生斷裂,潛意識的抵抗而不自知,而忽略了身體本身。其實,我們的身體就知道內心的答案,歡樂與痛苦,都必然要有身體的參與。
《身體知道答案》從心理學者的角度,結合大量生動的案例,分析了身體與心靈、意識與潛意識的關係。讓我們放下大腦的慣性認知,真正體驗自己的身體,是冷?是熱?是不自在,還是舒服,認知真正情緒和內心,而非表面上的認知。
這不僅是一本關於身體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心理、關於坦然面對自我的書——真誠地對待我們身體的感覺、心中的感受。正視身體反應,直抵我們難以捉摸的內心世界。
當你的情緒被觸動的時候,請重新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觸動了你情緒的那個人身上,這就是累積內在力量的開始。
誠實地覺察和接納,永遠是消融負面情緒的最好方法。
經典文摘
- 每一種疾病都是一種表達,當我們壓抑一些東西,不允許它在心理和靈性層面表達時,它會通過身體而表達,這就是身體的疾病。可以說,每一種症狀,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說「不」,但我們不傾聽這種訊息,最終不得不通過破壞性的方式來表達。
- 絕大多數的心理問題都是因為忽視乃至扭曲了自己的內心體驗。內心的力量是最強大的,當我們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時,我們就喪失了自由,自我的力量也就越來越弱,最後變得對外界的變化過於敏感。
- 真誠有兩層含義,一種是所說的和所想的一致,叫不欺人;一種是所想的和所體驗的一致,叫不自欺。前一種很容易做到,後一種就不容易了。之所以有這樣的局面,或許是我們太依賴頭腦,而頭腦容易自欺。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