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打造無相機和FB的「Light Phone」台裔創辦人,如何放下⼿機,回歸⼈的⽣活?

文:Kaiwei Tang(創新拿鐵)

前言

一個美好的打造的L的⽣緣分!《創新拿鐵》的無相作者戴羽,寫了一篇關於「Light Phone」的機和機文章。「Light Phone」是裔創一款刻意翻轉「智慧型手機」的裝置,功能極簡。辦人

這篇文章在2022年4月20日登出後,何放活被一位遠在紐約的下⼿讀者看見了。他叫Kaiwei Tang,歸⼈正是打造的L的⽣「Light Phone」的共同創辦人。

Kaiwei寫信給我們,無相於是機和機我們知道他的中文名字是湯凱為。生在台灣,裔創後來移民美國,辦人到今天仍看中文。何放活

凱為跟我們進一步分享了「Light Phone」背後的下⼿想法。他設計的不只是一支手機,而是一個運動。

以下凱為這篇文章,是這個運動的宣言。凱為和他的中譯者黃玉奇,寫出了在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我們得到,和失去的東西。

這篇文章,讓我們盤點自己的人生。

(王文華)


創新點:最好的「智慧型手機」,是人用自己的腦和心,分辨出事情的輕重並做出有意識的抉擇後,再來使用的手機。

這一切真的是「免費」的嗎?

還有人記得撥接上網的美妙旋律?

在那個無法隨時隨地上網的時代,撥接上網的旋律是多麼地令⼈懷念。

那時,上網只能靠⼀台電腦,當你起⾝離開電腦走出⼩房間,網路世界隨即被拋在腦後。

現在的我們幾乎無時無刻都在上網,我們總是透過⼿機搜取資訊,晚上睡覺前滑⼿機,早上起床刷牙前會先拿起⼿機查看電⼦郵件,就連上廁所也看⼿機,待在⾺桶上的時間可能比之前⼜多了20分鐘,⼿機不離⾝的我們不經懷疑⾃⼰⾝處何處。

從BB Call傳呼機、56K撥接上網、Hotmail和無名⼩站的時代,演進到網際網路無所不在的現在,我們的⽣活有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天下沒有⽩吃的午餐」。你是否曾深思過,我們現在所使⽤的社群媒體、電⼦郵件和搜尋平台會永遠是免費的嗎?當然不會,天底下沒有真正免費的東⻄。

⼈們夢想著網際網路附有的特性,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家希望⼀切都是公平的,每個⼈都能免費取得各種資訊。於是許多公司⾃然⽽然地開始思考如何從「免費」這件事來賺取利潤,這也成為現在的網路商業模式;Google和Facebook就是最明顯的例⼦。當然也有例外,例如 Wikipedia 是由非營利組織資助與維護,⽽Are.na則是⼀個使⽤者付費的無廣告平台。這些網站都證明了不同運作模式的可⾏性。

然⽽誰知道這種廣告驅動商業模式的發展,居然會導致全球反烏托邦的噩夢。

網際網路絕不是免費的,我們已不⾃覺地花費了⾃⼰的寶貴時間和注意⼒在這些平台上, 也付出了我們的私密個⼈資料。

Your-time-their-moneyPhoto Credit: Light Phone

許多產品聲稱能讓我們的⽣活變得更美好,但實際上它們的設計⽬的,只是利⽤⼈性的弱點,來提升使⽤者對產品的黏著度,進⽽達成⾃⼰的⽬的。

所謂的「注意⼒經濟」誕⽣後,社群平台(如Facebook、Google)向廣告商收取廣告費⽤,同時它們亦侵略性地⼤量販售平台的產品——你我的個資。所有社交和網路平台的⿊暗⾯都有⼀項共同的⽬的:盡⼀切所能且不既後果地驅使我們使⽤平台,讓我們使⽤平台的時間極⼤化。

但這樣的網路使⽤⽅式,真的帶給我們更多快樂嗎?

幾年前,Apple推出了「螢幕使⽤時間」的功能,讓⽤⼾能控管⾃⼰使⽤⼿機的時間。這對許多⼈來說是⼀個警訊,在得知⾃⼰的螢幕使⽤時間後,Apple的執⾏長Tim Cook也正努⼒地調整⼿機使⽤習慣。長時間使⽤⼿機的負⾯副作⽤已發⽣且普遍存在,這也很明顯地解釋了為什麼Steve Jobs或Bill Gates會讓他們的孩⼦遠離這些科技。

⼿機的負⾯影響的範圍很⼤,從低頭滑手機帶來的⾝體勞損、⼿機藍光影響我們的睡眠週期、個⼈的家庭關係(⼈與⼈之間的疏離),甚⾄更深層影響到整個社會。讓這麼多公司能不經意且任意地收集我們在網路上留下的數據是很危險的。而⼤量⼿機成為垃圾掩埋的景象也讓人難過。智慧型⼿機的出現,對每個⼈來說都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

如果查看⾃⼰⼿機「螢幕使⽤時間」的結果,就能很輕易地計算出我們每週或每年花費多少時間在像是社交類型的平台上(每天4⼩時乘以7天再乘以52週……),想像⼀下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拿來做其他更重要或更健康的事情。

為何我們會如此沉迷於社交和網路平台?

「臉書 Facebook、推特 Twitter和其他公司使⽤類似於賭博業的⽅法留住⽤⼾」

— 娜塔莎· 道·舒爾 《設計成癮》 Natasha Schull, Addiction By Design

「無論你是查看 Instagram上新的貼⽂,或是翻閱《紐約時報》上的新聞,你會有這些舉動皆與內容無關,你只是沉迷於想看到⼀項新事物的那份感覺。」

— Aziz Ansari 阿⿑茲·安薩⾥

如同「鈴、叮、砰」幾個單⾳組成的和諧旋律,能讓⼤腦產多巴胺進⽽形成獎勵機制, 這些社群平台讓使⽤者無法抗拒且失去⾃我控制的能⼒。這些公司雇⽤了⼀群專精於神經科學與⽣物學領域的聰明⼈,巧妙地利⽤了各種伎倆,想盡辦法地去提升⽤⼾對平台黏著度。

想脫離這種情境只能靠你⾃⼰。先萬不要以為這些讓我們陷入困境的公司能協助我們脫離,因為這些公司正竭盡所能為⾃⼰創造無比巨⼤的利潤,這些公司若幫助⽤⼾停⽌使⽤他們的產品,將與⾃⼰的商業利益背道⽽馳。

你必須拯救⾃⼰。

Facebook的創辦⼈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場哈佛畢業典禮演講中陳述他們的⽬標——「創造⼀個讓每個⼈都有各⾃使命感的世界」。臉書Facebook怎麼可能提供你使命感呢? 只有你才能找到⾃⼰的⽬標,這可能也是每個⼈⼀⽣中最困難的問題,這個問題會隨著⼈⽣的歷練⽽漸漸明朗,但最終只有你能為⾃⼰找到解答。

scrolling-拷貝-232x300Photo Credit: Light Phone

什麼是「回歸⼈的⽣活」——Going Light?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