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让农业成为他们的人生选择
参赛选手年轻化,是拼多多2020年至今拼多多连续三年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以来最明显的变化趋势。 “最近一届,让农在这届的业成所有参赛队员中,大约80%以上都是为们90后。”上届农研大赛冠军——极星农业的生选创始人徐丹形容道,往年和他一起参赛的拼多多队员还是95后,渐渐就变成了97、让农98年的业成年轻人。通过和这些年轻人交流,为们他们发现,生选科技是比赛背后真正的关键词——因为科技改变了年轻人对农业的看法,也重塑了年轻人对农业的信念。 拼多多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投身“三农”事业。莫斯提摄 作为“腿上有泥”的新电商,拼多多从农产品零售平台起家,开创了以“拼”为特色的农产品零售新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大规模的农产品上行平台,并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涉农电商平台多措并举积极培育“数字农业”人才,助推农业技术下乡,带动当地就业增长,推动我国农产区逐步形成“人才红利”。举办丰富的“数字农业”赛事,便是拼多多带动更多年轻人扎根农业领域的具体举措之一。 吸引更多年轻人“迈入”农业领域 一直以来,提到农业,人们总会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这也是农业院校招生困难的重要原因。 第三届农研大赛参赛团队队长郑建锋是2011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读农学本科的,他发现这个专业的同学都着急想调剂走,学院不得不出了政策,只有成绩特别好才有资格转院,“不能都走了”。而鲍华团队的熊元科进上海交大的时候,他所在的中法学院为他提供了信息、机械、能源三个选择,但宣讲的老师从没提到过农业。 “这怎么办?只能倒逼我们发展农业技术,减少人们天天待在田里的状态,慢慢重建人们对农业的认知——它并没想象中那么落后。”担任第三届大赛主办方的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光明母港相关负责人表示。 极星农业创始人徐丹觉得,正是通过这样的科技比赛,让学农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农业不是那么low的,农业也可以很高科技,很酷、很好玩,这让年轻新农人对农业的兴趣更加浓郁了。” 而农业现代化蕴含的前景与可能,也成了这群年轻人做农业的动力。 和郑建锋一样,他的队员杨瑞梅也出身农村,从小就干过农活。在她的家乡云南,农民还在用牛犁地、手工施肥。学习农业之后,她惊讶于农业自动化技术的高效,希望可以用它们改造农业。 林童是徐丹团队的成员,研究生主修计算机视觉。小时候,她看过外公种水稻,播种非常辛苦,还要小心水里的病虫。她觉得,如果能把自己所学的科技知识运用到农业领域,减轻农民的劳动,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所有的参赛团队都提到跨学科的重要性。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农业不仅需要本专业的人才,更需要计算机、工科、商科等跨学科的人才一起建设。“只有这样,农业才能真正地现代化。”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所长朱为民说。 但一直以来,朱为民看到,学科之间的分割很厉害,彼此间的壁垒比较厚。“通过这次比赛,我很高兴地看到,搞农业的、搞信息化的、搞能源的、搞装备的年轻人们,都聚在一起想办法种出更多的、更好吃的菜,他相信等到他退休的时候,农业的学科融合,会找到答案。”朱为民表示。 一位研究人工智能的年轻参赛者说,“互联网行业会消亡,但农业将会永远存在。”他看到的未来是,互联网行业已经是一片红海,但数字农业依然是一片蓝海,这是他们值得投身的未来。 “通过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赛等赛事,我们希望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吸引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才俊投身农业,为‘三农’一线建设提供实际助力。”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全国农业专业人才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为广大青年深入农村生产一线提供实际的助力,正是大赛的初衷。 拼多多农研基地。顾辰摄 不仅如此,2023年5月,拼多多还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大力支持科学家在农业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此次合作将以科技创新为平台,进一步聚集世界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新的力量。”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表示。 助力更多新农人“扎根”乡村沃土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是有名的水果大县。在临猗县城的干道上行驶,不一会儿就能看到招牌上有这样几个大字“建设运城峨嵋果品博物院,打造中国北方果品集散地”。据临猗县电子商务商会会长卫荣平介绍,临猗县水果产量70多亿斤,有158个水果品种,以苹果最盛。由于当地拥有极其丰富的水果资源,催生涌现出了不少“新农人”。 24岁的董晨旭便是临猗“新农人”中的一员“大将”。2023年,董晨旭在拼多多的店铺销量超过2000万公斤,并且帮助当地人把滞销的脆柿子全部卖完,解决了当地农户的心病。2023年又逢临猗县的“苹果大年”,每家每户都是丰产,农户基本上都把苹果出手卖给了像董晨旭这样的头部商家,实现增收致富。 但最开始踏入水果电商行业时,董晨旭并不如现在这样顺利。 从小,董晨旭就是看着父母做水果生意起家。那时还没有电商,父母在线下需要去各地寻找货源,寻找买家,他每天都跟着父母去甘肃天水收过苹果,在山里待了三个月,几乎日日都吃浆水面,“那时太辛苦,心想一定要好好挣钱。” 2019年他前往北京一家电商公司做运营,半年之后又回到老家,接手了父母的水果生意。起初,董晨旭只在微信朋友圈吆喝,做“微商”,行情好的时候他每天可以发货三四百箱,同一个冷库,他看到有人一天能发货比他多十倍,一打听发现,原来别人是在做供应链。于是他便转型做供应链,为各大商家供货,每天能发货七八千箱了。董晨旭肯干,早上4点多便起床去市场上收水果,收完货开始打单、调纸箱、联系快递、装车,全是一个人干,有时一天只睡4个小时左右。 但是做供应链受制于商家,单子少发货量就少。2020年,董晨旭开始自己在网上开店铺、做老板,由于平台多、规则多,他投入的时间、精力也多。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对比,他发现拼多多店铺是农副产品流量和发货量最大的平台,于是便开始逐步关掉其他平台的所有店铺,只在拼多多一家开店,实现了发货量稳步上升,最多一次他们参与平台的流量活动,达到了一天6万单的峰值。 2023年初,他又碰上了拼多多“农云行动”这一重要机遇,早早地在霜降时囤积了最好吃的苹果,现在每天发货量稳定在上万单,多的时候可以达到3至4万单。 据了解,拼多多“农云行动”这一长期特色助农行动于2023年初启动,旨在助力农产品上行,其中就包括不少助力“新农人”的举措。比如,保持平台“零佣金”,让利农民和消费者;专项小组到各地线下集中培训,一对一交流,指导“新农人”在平台运营,并给予资源对接和扶持。 这些理念和临猗县电子商务商会会长卫荣平的想法不谋而合。2023年,临猗县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猗顿农品”,并让董晨旭管理店铺,“他年轻,懂网络,又踏实肯干”。为了让当地农户尽快熟悉互联网,卫荣平还会给农户们讲课。“很多都是老年人,但他们也玩手机,尽管不懂在平台怎么开店,至少知道现在的互联网是怎么回事也可以。”卫荣平说,给年纪大的农户都用讲故事的方式,他们至少听懂了。 2023年8月份,“农云行动”来到了临猗县,董晨旭作为临猗县电子商务商会副会长邀请“农云行动”做了讲座,结束后他给拼多多平台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拼多多电商平台是我们最可靠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自从入驻拼多多以来,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平台资源、技术指导、运营策划、营销活动等,让我们的生鲜产品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示和销售,让我们的品牌形象得到了更好的塑造和提升,让我们的企业效益得到了更大的增长和保障。”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倘甸镇的薯农们正忙着收获洋芋。孟云归摄 【记者】曹童童 【来源】南方农村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服务逾49万人次 浙江绍兴全面推进民生药事服务站建设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橙色预警
- “冷经济”持续升温,吉林冰天雪地喜迎南方“小金豆”
- 年轻人三大“脆皮”症状:记忆力下降、情绪差、免疫力下降
- 在京媒体为“德庆贡柑号”刷屏
- 《繁花》引发“方言热”侬方言欸港得来伐?
- 過年注意!北市河濱禁止放鞭炮、煙火 違者最高罰6000元
- 安徽黄山风景区成为中国首个山岳型零碳景区
- 杭州开展“食品守护,科学探索”宣传活动
- 汶川地震幸存女孩:想慢一点成长丨不惑 2024
- 泉州:基础教育全省走前列 产教融合全国出经验
- 列车停运如何退票?别着急,线上线下都可办理!
- 征集倒计时!全国首个乡村休闲产业榜单2024年度评选活动等你来报
- 「西布特羅」昂貴 王美花:台糖沒有用瘦肉精
- 1月10日起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 半導體業風向球德儀財測不妙| 便宜日圓,錯過不再?|天下雜誌
- 一种鳀鱼提取物的开发和生产工艺研究(二)
- 今年出游人数预计超60亿人次
- 为受灾群众送去“冬日暖阳” 全国各级个私协会为甘肃积石山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超2亿元
- 扫除一地冰雪 守护一城温暖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