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被誤解的三國》:「借東風」只是虛構,赤壁火攻是誰的功勞?

文:廖彥博

「借東風」只是被誤壁火虛構,赤壁火攻是國借構赤攻誰誰的功勞?

孔明曰:「亮雖不才,曾遇異人,東風的功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只虛可以呼風喚雨。被誤壁火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國借構赤攻誰可於南屏山建一台,東風的功名曰『七星壇』:高九尺,只虛作三層,被誤壁火用一百二十人,國借構赤攻誰手執旗幡圍繞。東風的功亮於台上作法,只虛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被誤壁火助都督用兵,國借構赤攻誰何如?」(周)瑜曰:「休道三日三夜,東風的功只一夜大風,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遲緩。」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風,至二十二日丙寅風息,如何?」瑜聞言大喜,矍然而起。便傳令差五百精壯軍士,往南屏山築壇;撥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聽候使令。──《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話說周瑜派黃蓋去詐降、龐統又向曹操獻連環計鎖住曹軍戰船,「萬事齊備,只欠東風」,但隆冬之際,哪來東風?所以一面被吹向東南的帥旗,勾起了周瑜的憂鬱,因此而吐血病倒了。主帥戰前病倒,全軍上下都很擔憂。孔明前去探周瑜的病,表示他因為以前和高人學過,有呼風喚雨之術,只要周瑜給他起個壇,他可以替周瑜求來三日三夜的東南風。這就是小說中孔明裝神弄鬼的首部曲——借東風,之後在小說裡,孔明也還繼續這樣神鬼莫測下去。

所謂「借東風」,當然是虛構,不但掩去史實上周瑜的功勞,而且把諸葛亮形容成有改變天氣本領的巫師了!民國初年的文豪魯迅在評論《三國演義》的時候曾說過:羅貫中為了彰顯諸葛亮足智多謀,結果反把他寫得像個巫師一樣,妖氣沖天(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史實上赤壁之戰決定以火攻破曹,是周瑜的決定,和諸葛亮一點關係也沒有。周瑜自小在江淮一帶長大,對長江沿岸的水文、氣象有深刻的了解,據陳文德先生的推測,周瑜可能因為是「在地人」的關係,早就知道在冬至前後,赤壁附近會出現幾小時因地形而起的反常風向,因此而定下火攻的計謀。先別說曹操遠從北方南下,不會知道這種當地氣候的細節,就連一直在隆中耕讀的諸葛亮,自然也不可能知道。所以,東風不是孔明「借」來的,而是周瑜事先「藏」起來的!

這裡要順便一提史實上諸葛亮在赤壁之戰的角色。前面提到過,劉備被曹操打敗,逃到夏口,剛好孫權派來觀察狀況的魯肅也到了,諸葛亮就自動請纓,去見孫權。諸葛亮到了柴桑,以激將法說動孫權,聯合劉備抗擊曹操。孫權於是派周瑜、魯肅率三萬人馬和諸葛亮回江夏與劉備會合(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並力拒曹公)。由此可知,諸葛亮到江東出任務,是擔任劉備特使,而且完成任務以後,就回到劉備身邊,當然也沒有必要繼續滯留在周瑜軍中,和周瑜鬥法了。

p_101Photo Credit: 好讀出版

赤壁之戰中,曹軍真有百萬嗎?

(曹)操見南屏山色如畫,東視柴桑之境,西觀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覷烏林,四顧空闊,心中歡喜,謂眾官曰:「吾自起義兵以來,與國家除凶去害,誓願掃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萬雄師,更賴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後,天下無事,與諸公共享富貴,以樂太平。」──《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

小說裡面曹操率兵南下,號稱百萬,在給孫權的「恐嚇信」裡,則說是八十三萬大軍。歷史上南下的曹軍真有這麼多嗎?實際上參加赤壁之戰的又有多少?歷來學者針對這個問題,各有看法,爭執不下,有說曹軍是二十五萬、十五萬,甚至只有五千人的不同版本;也有說周瑜、劉備聯軍才是人數較多的一方。這場爭論,被稱為是「新赤壁之戰」,而究竟歷史的真相為何呢?

先說周瑜、劉備聯軍這邊。周、劉聯軍的人數,學者比較沒有疑問。劉備從樊城撤退,先派關羽帶船「數百艘」從水路到江夏,他自己則率主力保護百姓南下,在當陽被曹操追及,史稱劉備和張飛、趙雲、諸葛亮等十幾騎逃走,連妻子、女兒都被曹軍俘虜,可見劉備部除了關羽以外,都已經潰散。之後收拾舊部,再加上江夏劉琦的部隊約一萬人,大概不滿兩萬。周瑜方面,據《三國志・周瑜傳》他自己說「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但〈吳主傳〉中又說「(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劉)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則周瑜兵力也可能只有兩萬。和劉備兵力相加,只有四萬不到。

比較有爭議的,是曹操方面參戰的人數。在〈周瑜傳〉裡,引用《江表傳》記載周瑜向孫權私下分析,曹操收降荊州水軍約七、八萬人,加上本來從中原帶來的兵馬約十五、六萬,故進兵赤壁的總兵力約二十五萬人。周瑜的估計應該可信度很高,因為他是預定的主帥,又在私下場合向孫權作簡報,沒有必要誇張或縮減曹軍人數來呼弄自己的大老闆,所以「二十五萬」這種說法一直以來都是研究者公認的定版。不過近代「疑古」風氣很盛,對於古籍記載都抱持著懷疑、否定的態度,所以也有學者主張:周瑜所說曹軍人數,其實是指曹軍全部的總兵力,曹操所帶來的,並沒有那麼多,因為江陵一帶,地勢狹窄,二十幾萬人擠在一起,施展不開,曹操深通兵法,又怎麼會作這樣的部署?甚至有人認為,所謂赤壁之戰,曹軍參戰的兵力,只有當陽追擊劉備的輕騎兵五千人而已!但這樣一來,周、劉聯軍有四、五萬人馬,豈不反倒是以眾擊寡?

那麼到底哪種說法比較可信呢?持平而論,古籍的敘述雖然有誇大的成分,但不至於完全不可信;曹操雖然必須留兵在北方,以警備邊境遊牧民族以及關中的軍閥的動靜,但帶領十萬以上的精銳部隊南下,是很有可能的;而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荊州,收編原來劉表的水、陸部隊,用作赤壁戰場的主力,也是很合理的。那麼我們估算一下:曹操在這場戰役中,各個戰場上所參戰的兵力,總和至少在二十萬人左右,周、劉聯軍「以少勝多」的說法,還是成立的。

p_103Photo Credit: 好讀出版

有優勢的曹操為什麼輸掉赤壁之戰?

黃蓋用刀一招,前船一齊發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障天。二十隻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隻一時盡著;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的關鍵戰役之一,這場戰役以後,曹操統一中國的雄心遭到遏阻,「三分天下」的雛型逐漸形成。赤壁之戰又有一個特點:它是中國歷史上一群年輕人合作(孫權和諸葛亮當時二十八歲、周瑜三十三歲),打敗一位經驗豐富老將(曹操五十四歲)的最佳範例。

戰前曹操方面其實是有許多優勢的。在政治上,曹操是漢朝丞相,挾天子令諸侯,可以說是「奉詔討賊」,正當性和合法性都高過孫權、劉備;在軍事上,曹操大軍才剛打了一連串的勝仗:北征烏桓、進軍荊州,劉琮不戰而降,接著以輕騎兵奔襲百里,在當陽追上正在撤退中的劉備,打得劉備落花流水。那為什麼善於用兵的曹操,在擁有這許多優勢的情況下,卻打輸這場最關鍵的戰役呢?

我們歸納一下歷來許多學者的分析,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可以分成內在和外在的因素。內在的因素,就是曹操本身的問題,如戰略上的貽誤戰機,和心理上的驕傲輕敵。張作耀先生在《曹操評傳》裡評論道,曹操在收降劉琮後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徹底擊垮當時已經如同驚弓之鳥的劉備,反而停留在江陵,按兵不動,也沒有努力作政治宣傳,分化敵人,其結果,是促成劉備勢力死灰復燃,和孫權結盟。假使曹操立刻進軍江夏,就算不能消滅劉備,至少也可以把劉備和孫權隔開,那局面就會完全不同了。曹操沒有這樣作,可能要歸因於由於一連串的勝利,產生了驕傲和輕敵的心理,總覺得自己揮軍南下,對江東有如泰山壓頂,勝券在握,因此才會輕易相信周瑜、黃蓋的詐降計,失去了平常應有的冷靜判斷。

外在的因素方面,孫劉合作是擊敗曹操最重要的關鍵。諸葛亮、魯肅對孫權有力的勸說,加上周瑜指揮若定、信心堅定,還有對地形的了解,使得孫劉聯盟的五萬精兵克服數量上的劣勢。根據現代學者的考察,在曹軍當中,爆發了類似「H1N1新流感」或者「SARS」之類的疫疾(有學者指稱曹軍大規模感染了斑疹傷寒),導致曹軍作戰力下降,這也是重要的因素。當然,作為主帥,曹操過於輕敵自大,沒有審慎因應各種變數,也是難辭其咎的。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被誤解的三國【全彩插圖版】》,好讀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廖彥博

【一直以來被誤解的三國知識與真相!】

三國歷史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經過長期的以訛傳訛,已經逐漸掩蓋了它本來的面目。

現在,我們將還三國一個「清白」……

【打開這本書,你將得到不一樣的三國知識!】

有關三國的小說、戲劇與遊戲廣受歡迎,但並非是三國的真相。

我們所知的三國故事其實未必符合史實,本書提出關於三國的疑問,用流暢有趣的文筆及詳細考證的史料,加以分析這些故事的真假,除了提供三國的真相之外,也能在這些三國故事中獲得更多的樂趣。

精彩內容

  • 關羽年紀其實比劉備大?
  • 三英戰呂布是子虛烏有?
  • 演出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
  • 「趙子龍單騎救主」是真是假?
  • 孟獲真的被七擒七縱嗎?
  • 劉備的軍師其實不是孔明?
  • 真的有「五虎將」嗎?
getImagePhoto Credit: 好讀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