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氢氧化钠滴定液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其不确定度分析(一)

目的氢氧:对滴定液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估。方法: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对滴定液配制和标定的化钠要求为标准,配制0.5mol·L-1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定度根据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液标研制制备》和JJF 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综合考虑各不确定度分量,准物质来确定该滴定液的不确不确定度。结果:该氢氧化钠滴定液的分析标准值为0.502 0 mol·L-1,不确定度为0.3%。氢氧结论:根据分析滴定液各不确定度分量,化钠确定消耗滴定液的滴定定度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在现代药品质量检验领域和药物含量测定工作中,液标研制容量分析法是准物质其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操作简便、不确专属性高、分析测定结果准确、氢氧应用范围广。其中用到的滴定液的浓度准确性将直接影响被测样品的分析结果,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明确滴定液的不确定度, 严格要求使用的滴定液浓度的准确度。本文以 0.5 mol·L-1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配制过程为例,进行氢氧化钠滴定液的制备以及不确定度的评估。

1 滴定液的研制

1.1 原料及仪器设备

原料:氢氧化钠,分析纯;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纯度99.99%;十万分之一天平:分度值为0.01 mg;滴定管:50 mL量程,最大允差为0.05 mL。

1.2 滴定液的制备

按1.1∶1(g∶mL)的比例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于相应体积的纯水中,振摇使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置聚乙烯塑料瓶中,静置一周,澄清后备用。用量筒量取1 250 mL的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缓慢加入到含一定水的5 L烧杯中,边加边搅拌,冷却至室温,倒入至50L聚乙烯塑料桶中,继续加水稀释至50 L,搅拌2 h至均匀。于聚乙烯塑料桶的上、中、下三部分各取1份氢氧化钠滴定液样品进行标定,标定结果应为20 ℃环境条件下的结果,若需温度校正,可参考GB/T601-2016附录A,按下述“1.3”中标定方法各测定1次,根据Pearson-Stephens检验计算出极差R与标准偏差S的比值,若该值大于舍弃界限值(1.999),则说明滴定液不均匀,需继续搅拌直至判定其均匀。待滴定液均匀性初检证明其均匀后,对滴定液进行分装,并且是边搅拌边分装至500 mL白色聚乙烯塑料瓶中,分装总量约为100瓶。将成品贴标签入库,5 ℃~30 ℃常温保存。

1.3 滴定液的标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的要求配制0.5 mol·L-1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分装成500 mL的成品之后,采用两人八平行的方式进行标定,具体标定方法为:精密称取在105 ℃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3.75 g,加无二氧化碳的超纯水80 mL,振摇,使其尽量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配制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滴定,在接近终点时,应使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 同时做空白试验。标定中温度差异参照 GB/T 601-2016附录A进行温度校正。标定结果见表1。

表1

1.4 滴定液均匀性与稳定性研究

采用“1.3”中方法,对该滴定液进行均匀性检测,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均匀性评估, 最终该滴定液的统计量 F=2.24,小于临界值 2.30,且大于1,相对不确定度为 0.02%,表明该氢氧化钠滴定液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

同样采用“1.3”中方法,对该滴定液进行稳定性研究,包括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采用趋势分析法进行稳定性评估,最终该滴定液在(5~30) ℃常温条件下6个月内是稳定的,相对不确定度为 0.02%;在50 ℃的极端运输条件下15 d内是稳定的,所以可在常温条件下运输,相对不确定度为 0.03%。

2 滴定液的不确定度评估

2.1 滴定液浓度计算公式

氢氧化钠滴定液标准物质的浓度[C(NaOH)],按下式计算:

公式

式中:

m—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 单位为克(g);

p—邻苯二甲酸氢钾纯度;

V1—氢氧化钠滴定液体积, 单位为毫升(mL);

V2—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体积, 单位为毫升(mL);

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KHC8H4O4)=204.22]。

2.2 不确定度评估

滴定液的不确定度分量包括四部分:定值不确定度、均匀性不确定度、长期稳定性不确定度、短期稳定性不确定度。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药品标准》2021年1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滴定液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