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俄羅斯文豪果戈里與其文化背景(中):哥薩克家庭,隱含北歐與北亞的發展差異

文:蓮子水共同體

  • 俄羅斯文豪果戈里與其文化背景(上):烏克蘭鄉村出身,俄羅隱含俄烏之間橫跨千年的斯文薩克歷史

北歐五國(瑞典、挪威、豪果丹麥、戈里芬蘭冰島)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社會經濟發展上表現相當優秀,與其隱含與北亞成為許多經濟學家研究的文化對象,也成為許多重視經濟建設的背景北歐國家自我反省的對照:「這些國家緯度如此之高,照說應該鳥不生蛋,中哥為何卻可以取得如此令人稱羨的家庭成就?」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很多,而且可能和回答者的發展文化或專業背景有關。不過,差異值此俄烏戰爭未了,俄羅瑞典和芬蘭申請加入北約之際,斯文薩克我們不妨從比較歷史的豪果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為什麼這些北歐國家雖然不大,卻可以如此迅速地從海盜變成模範生,戈里但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卻成為眾多歐洲國家抵制的對象,連與其關係密切的烏克蘭都想加入北約?」

細心的讀者當可領會,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是個地理問題,所以我們不妨從「比較地理」的角度來切入這問題,看看同樣處於高緯度,為什麼「北歐的發展可以如此讓人驚艷,而北亞的發展卻遠遠不如?」

首先,就地理而言,歐洲其實是許多半島的集合體,所以海岸線很長而且深入內陸,但是,亞洲的地形構造就極端而複雜多了。就北亞而言,西伯利亞和北歐相當,但是,北歐的波羅的海由於在7千年前曾是湖泊,所以不僅使鄰近地區的氣候相對溫和,而且還因為洋流成為豐富的漁場,所以很早就有城鎮形成。

當然,這是相對西伯利亞的比較,北歐地區相對地中海的氣候當然還是冷的。只是,因為波羅的海有很多淡水河注入,鹽度較低,所以讓此地區緯度雖高,但氣候比歐洲許多內陸城市要溫和得多。從這角度觀之,波羅的海可謂這些地區的「護國神海」。

shutterstock_2057323799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西伯利亞

相較之下,北亞有許多地區真的就是冬天苦寒,夏天卻意外地酷熱,若非長期居住而發展出高度適應力的人很難待得下去。(基本上,這是連相當有壯志雄心的鮮卑族也棄守的地方,而現在「西伯利亞」的名稱,其實就是「鮮卑利亞」。)當然,或許也因為這地區生活條件的艱困,才讓這個地區的針葉林得以保留至今。

只是,既然這個地區的生活條件讓鮮卑人與後來的柔然人都棄守,為何活動範圍原在東歐平原的羅斯人卻非要拿下經營權或治理權呢?答案可能與「獸皮」或「毛皮」有關。羅斯人之所以離開斯堪地納半島的村落,到諾夫哥羅德建國,有一部分原因應該也是看中當地是重要的毛皮集散中心,後來遷到基輔,也是因為當地是更好的貨物交易中心。

由於諾夫哥羅德和基輔都可以算是位在第聶伯河上,所以第聶伯河應該可以算是羅斯人(或東斯拉夫人)的母親河。(注:這可能有點像黃河算是華夏文明的母親河的意思,如果把洛陽比做諾夫哥羅德,那麼基輔可能就有點像長安。)

無論如何,對於羅斯人而言,第聶伯河(或者譯作聶伯河)是一條意義深遠的河,而從很早以前,斯堪地那半島鄰近波羅的海的居民最想從住在靠近北極圈的居民拿到的貨物就是毛皮了。畢竟,歐洲城市的緯度普遍比亞洲高,沒有好的毛皮禦寒,冬天是很難過的。

在沒有發現西伯利亞之前,波羅的海沿岸居民雖可從(住在北極圈附近、駕著馴鹿的)「聖誕老公公」那兒得到毛皮,可是大概供不應求,有時急了、大概還會用搶的,所以當羅斯人發現西伯利亞有上好的海狸皮時,想必是非常興奮,決定要將那個地方據為己有。

只是,羅斯人雖然在欽察汗國「學習」過一陣子,但他們究竟是水手,不是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所以,他們勢必要尋找結盟對象,幫他們拿下西伯利亞。原本被俄羅斯沙皇視為草寇土匪的哥薩克人就因此找到「為國效力」,遠征西伯利亞的機會。

這對西伯利亞的原住民民當然不是件好消息,不過,原本不羈的(頓河)哥薩克人也因為拿下了西伯利亞,從16世紀末開始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重要軍團。

不過,哥薩克人應該不算是一個民族,他們之所以聚集在一起主要是反對當地貴族的農奴化政策,並堅持自己原本自由人的身份,所以以「攜帶輕武器的尋寶者」(哥薩克在突厥語中的意義)自號,成員族群成分複雜,很難定義。

至於,這麼多各路英雄聚在一起,彼此要怎麼交談,如何共同生活,這對在農業定居文化中成長的腦袋自然是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對歷史文化的愛好者大約也不至於毫無頭緒。

如前所述,「地理是歷史之母」,關於哥薩克人的組織運作方式,也許我們還是可以從地理找答案。

shutterstock_1089801641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哥薩克人

當然,既然俄羅斯人還是關鍵角色,所以,我們不妨從另一句歐洲諺語(據說來源是拿破崙)「剝開一個俄羅斯人,就可以看見一個韃靼人在裡頭。」(Scratch a Russian and find a Tartar.)來探討。

既然在歐洲人的眼中,韃靼人和俄羅斯人關係如此密切,什麼樣的人是韃靼人?韃靼人和哥薩克人有關係嗎?

雖然,法國料理中有韃靼牛肉、韃靼雞肉、韃靼水果塔、但法國人不見得了解韃靼的起源。就像20世紀終末期的東亞很多人一看見西方面孔,就覺得他們是美國人一樣,拿破崙的時代可能也有很多西歐人看見亞洲面孔的特徵、就覺得他們是韃靼人。

雖然,按照東亞歷史學家的說法,最早的韃靼一詞,應是來自(唐朝起)在興安嶺一帶活動的塔塔爾部。不過,對西方歷史學家而言,韃靼指的應該是欽察汗國的統治階級、也就是往東遷的羅斯人曾經結盟的對象。只是,後來欽察汗國衰弱了,莫斯科公國也毫不猶疑地取而代之。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