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2023女性影展】《最後三十天》導演劉于瑄專訪:誤認發育為乳癌,女性獨有的生命經驗

主訪:陳儀蓁
撰稿:顏沛晨
攝影:張羽彤
逐字稿整理:楊芸瑄

剛成為姊姊的女性十歲女孩思婷,認為父母只偏愛襁褓中的影展演劉于瑄弟弟,同時又懷疑自己得了可怕的最後專訪乳癌,面對心中的天導恐懼,卻無法獲得父母的誤認為乳關注。在好友育瑄的發育陪伴下,思婷將如何度過生命最後的癌女三十天倒數?本片改編自導演劉于瑄的童年經驗,細膩描繪女孩面對成長和死亡的性獨心境。

最後三十天_導演4Photo Credit: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提供
劉于瑄
  • 導演一開始是如何找到兩位小演員的呢?

劉于瑄:他們兩位都是專業演員,表演互動上都蠻自然的經驗。飾演思婷的女性雨霏拍過幾百部廣告,近幾年轉往戲劇發展。影展演劉于瑄我在楊丞琳的最後專訪〈像是一顆星星LIKE A STAR〉MV第一幕看到他扮演楊丞琳小時候,整個形象跟表現「傻氣又帶有自信」,天導就是誤認為乳我想要的感覺。

也剛好看到他在《黑風箏》中跟莫子儀一起飾演父女,戲劇表現很內斂,跟思婷這個角色很像。聯絡上後也沒有試鏡就直接合作了,因為他就是我想要的演員。

飾演育瑄的凌辰,大概四、五歲的時候跟陸弈靜一起得到金穗最佳女主角,演技很渾然天成,現場表現很好,所以也邀請他來。後來發現兩位演員竟然是好朋友,就覺得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兩位小演員在片場拍戲的過程及互動的狀況如何?

劉于瑄:我們有做排戲跟讀本,事先跟他們講每個角色的核心目標。雨霏是屬於會先做好功課的類型,剛開拍比較內斂保守有點放不太開,但他是很聰明的孩子,我會用一些動詞去引導,之後他就可以接續得很好。

而凌辰屬於比賽型選手,開拍前我都還不確定他有沒有聽懂我說的話,就是到處跟大家聊天、跟雨霏玩,但每次開拍後發現他演得很好。他們兩個有各自的個性,熟識之後就很容易合作,蠻慶幸他們在同齡小孩中算是非常專業的演員。

  • 在拍攝之前,他們就知道乳癌是什麼了嗎?

劉于瑄:我沒有特別跟小演員講解乳癌,不確定他們理解多少,但是他們知道乳癌會導致死亡,也會對死亡感到恐懼。雨霏好像稍微知道,因為他好像也有一點點在發育了,所以他有跟他媽媽說胸部好像隆起來,然後,他媽媽其實就有跟他講那是在發育的狀態,雨霏的理解程度大概跟角色差不多,他和媽媽也很開心這個角色幾乎是本色演出。

最後三十天_劇照1Photo Credit: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提供
《最後三十天》劇照
  • 《最後三十天》改編自導演的親身經歷,想請問您當初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變化時,是否嘗試與父母討論呢?或是跟片中的主角一樣沒有跟爸媽說呢?

劉于瑄:我沒有跟父母說,就是自己擔心。當時我跟製作談這件事。他認為,或許作為小朋友,會因為弟弟的存在,而有了得不到大人關懷的反射想法,而這個沒有認知到的反射動作,讓自己不會去跟父母講。

可能到了長大,才認知到這件事情。所以製片要我回想,小時候是不是有發生什麼事情,讓我很多事情都不跟父母講,尤其是不好的消息。其實我到現在還是這樣,但我自己完全沒有發現這一點,所以後來我的劇本其實有些變動,本來應該是與生死更有關的故事。

  • 剛剛有提到不想要跟父母講自己的擔憂,可能是因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所以才會選擇自己吸收。而思婷媽媽的這個角色的設定,我覺得他給人的感覺跟我們一般印象中的媽媽不太一樣,很溫柔,甚至有點完美。想了解當初是如何設定母親的形象?

劉于瑄:應該不是我寫的很完美,是他表演得很完美。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問題,我理想型的母親蠻獨立思考又很從容,但再怎麼好的媽媽可能還是會對小朋友有一些疏漏。

當時我想說有這個sample他可能也比較好去參考。但我在現場時,花比較多的心力在小朋友身上,所以真正的大人演員我比較放飛他們。

我覺得其實當時應該要給他多一點的建議,就是不要那麼的好。我認爲我在處理黑暗面時,劇本、人物設定和現場的指導有些許疏漏的部分,媽媽的形象或許可以再煩躁一些。

最後三十天_劇照2Photo Credit: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提供
《最後三十天》劇照
  • 在寫劇本時,有跟其他人聊過「誤認發育為乳癌」的相關經驗嗎?

劉于瑄:在寫這個劇本時還蠻直覺的,沒有特別去跟朋友聊,算是依照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因為我是在劇本課中將它寫出來,當時老師請大家上台去present這個大綱。班上同學聽完後都很有共鳴,所以我就比較放心。

製作完成後陸續有一些校內播映,有一些女性觀眾看完也都表示自己小時候有這種感覺和經驗。另外,在後期製作時,我的聲音老師也跟我說:「欸,我也是耶,我也都沒有跟我父母講。」

我們兩個都很內斂、超悶,完全不跟別人、朋友講。因為聲音老師覺得他父母也反正也不會在乎,所以他乾脆自己就想辦法解決,想到這件事就抱著娃娃哭。

  • 片中乳癌的宣導是以可愛的動畫形式呈現,當初是如何想到此種方式?

劉于瑄:宣導的文字較為死板,因此我決定要加一些較有童趣的配圖進來。再加上公視和我的指導老師也都很擔心會變成衛教短片,而這部以小朋友為主的片其實比較悶一些,所以在最後一刻決定加入動畫。

這個動畫其實本來是我自己先畫畫看,公視看了也說OK,再加上預算考量,就直接用在影片中,畫完才發現其實我的level跟10歲小朋友差不多(笑)。

  • 想了解實戰手冊的想法是從何而來的?

劉于瑄:其實是我媽有在寫類似寫實戰手冊的東西,他擔心如果有一天不小心發生什麼事,有個東西可以陪伴、指引我。之前我以為我媽在寫日記,後來他把之前寫的本子交給我,我才知道那不只是日記,他還寫了如果他不在了,我們可以找到從哪裡找到比較貴重的東西,那一方面的內容。所以我就把這個idea延伸到我的戲,做一個傳承跟交代的概念。

  • 想了解導演在改編、拍攝自己的故事有沒有覺得很挑戰的部分?

劉于瑄:我的工作主要是拍廣告,相較之下廣告的表現比較重視形式,劇情片就難在寫劇本跟很多角色的刻畫。也因為這是我自己的故事,所以我覺得我還不夠認識自己,也沒有呈現出比較完整的黑暗面,我不確定在這部片有沒有克服,但目前能做到的應該也代表我現在的狀態。

另外,真正的故事比較平淡無趣,要怎麼寫得更精彩確實是需要經過思考。且真實故事也沒有育瑄這個角色,所以我加入生理轉變以及社會角色的變化,進一步促使他的改變。也會捨不得挖自己最內在最黑暗的東西,還有一些部分是因為涉及家人,會需要顧及他們的感受或隱私。

  • 請問有沒有哪位導演對您有較深的影響?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