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南北分裂之劉宋興起(四):劉裕發動「最後的北伐」,終結東晉103年國祚取而代之

文:阿前

  • 南北分裂之劉宋興起(一):經歷「孫恩之亂」浴血奮戰,南北年國劉裕取得爭霸天下的分裂入場券
  • 南北分裂之劉宋興起(二):劉裕趁江東世族因「盧循之亂」無力再戰,瓜分他們的劉終結祚實力
  • 南北分裂之劉宋興起(三):劉裕想篡晉,仍需面對司馬家最後一道防線「司馬休之」

西元416年,宋興完全被劉裕所掌握的起劉東晉,發起了最後的裕發北伐。劉裕的動最東晉算盤打得很精,在一年前剛平定司馬宗室之亂時,北伐就派遣了使者前往北魏。而代北魏認為是南北年國臣服朝貢,東晉可只打算麻痺一下你個北方共主。分裂

9月,劉終結祚東晉大軍以徐州彭城為據點,宋興兵分兩路攻打許昌及洛陽。起劉

  • 欲打許昌,裕發必經淮南——這是後秦的領土。
  • 前進洛陽,需經兗州——洛陽雖屬後秦,兗州就是北魏聯盟罩的了。

劉裕一次過跟北方三巨頭的兩大發起挑戰,是梁靜茹給他的勇氣嗎?

雖然劉裕不採取過去殷浩、謝安所用的結盟手法北伐,但他也沒疏忽了北方的情報。事實上,北魏這時被北燕跟匈奴東西夾擊,對於南面的保護力大大下降,一旦奪回兗州跟洛陽,便能以黃河為拒,與北魏對峙。

另一方面,後秦內亂頻繁,西線戰事更是令姚泓窮於應付。說白了,看似有勇無謀,劉裕可是考慮到戰略價值,在最佳的時間點上一次奪取。

淮南這邊,降降降,一片聞風而降。兗州地區,也是一個毫無抵抗。但出乎意料的是,北魏拓跋嗣派出支援,抵達了黃河南岸。先是處死陣前逃亡的兗州刺史,繼而與晉軍開戰。問題不大,本來洛陽線就有風險,但也不是扛不下來的程度。許昌線負責人檀道濟很快拿下許昌,轉戰洛陽。

後秦大將姚紹見事不可為,也是搶先返回長安,面見姪兒皇帝姚泓。叔叔的意思是,晉軍推進太快,應該要放棄西線,把民眾遷回京師,組成10萬自衛隊,收束防禦網。軍情緊急,趕快下令吧。但也有人反對:「西線主將出生入死未得一賞,如今又要他帶大軍回朝解職,怕會出大事啊。不如先召他回來打賞,再移動部隊?」

好像也有道理,但朝廷五窮六絕的,是要賞一個芋頭番薯?卡住了卡住了。後方猶豫不決,晉軍已至洛陽,說不得,姚泓只能再調撥13000兵支援洛陽。

洛陽這邊,也是兩派說詞。一派是主將親信,同樣認為應該收斂防線,固守城池,幫皇上撐10秒。另一派則力主應該採用「重門」之計,多布據點,誘敵深入來包圍殲滅。要選哪一邊?

主將姚洸覺得,要撐很難,朝廷動向又不明確,我們,打。哪裡想到,這些主戰派早就被晉軍收買,各自領兵駐點之後,紛紛默默投降。姚洸派去誘敵深入的先鋒,在得不到友軍支援包圍下白白犧牲,而姚洸也只能選擇舉白旗了。更令人悲傷的是,後秦朝廷的援軍,其實已經在路上了……。

shutterstock_2041179740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洛陽晉軍向朝廷傳達大好消息,開始休整並進行洛陽重建工程。就在這時,《魏書》出現了一個特別的記錄。

司馬德宗滎陽守將傅洪,遣使詣叔孫建,請以虎牢降,求軍赴接;德宗譙王司馬文思遣使王良詣闕上書,請軍討劉裕。

德宗,就是晉安帝的名字。乍看之下,理當是晉軍虎牢守將叛變,與北魏接頭。甚至連兗州的親王都意欲討伐劉裕……但事實上,文思就是司馬休之的兒子,在先前的司馬宗室之亂中,他們一起投奔了後秦。所以真實的情況,其實是洛陽以東,仍在後秦手中,並與北魏連結一同抗晉。

卻說晉軍佔據洛陽之後,後秦這邊,姚泓的弟弟姚懿掀起了一波新的叛亂。說時遲那時快,姚泓所提防的西線大將姚恢,決定撤兵回京清君側。姚恢的手下,跟京師的大臣,都以為他要回來撿尾刀了。哪知道他玩真的,真的跟姚懿大打出手。問題是,姚懿被平之後呢?

姚恢繼續推進,京師震動。還好另一個叔叔姚贊出手,從背後幹掉了姚恢,並且成為抗晉最重要的領袖。這場為期不過數月的後秦內亂,為晉軍爭取寶貴的休整時間。也就在這段時間,東晉為劉裕建國,是為宋國公。

宋,古時候在河南商丘到淮北之間,不過劉裕的宋國,其實是齊魯之地的混合,以彭城為都:就是他這次北伐最主要的據點。

隔年,西元417年正月,洛陽晉軍再次出擊,秦軍只能勉強守住潼關。潼關天險,難攻不落。後方的劉裕略一思索,調派兵力自荊州入漢水,行子午谷進行突襲。包圍圈越收越細,秦軍初時尚有士氣,但也漸漸敗退下來。劉裕,決定親上前線,抵達潼關。

但消息肯定走漏了。

後秦尋求了北魏的協助,決定對劉裕展開包夾。上面我們看到了《魏書》的說法,接著看看《晉書》。

泓以晉師之逼,遣使乞師于魏。魏遣司徒、南平公拔拔嵩,正直將軍、安平公乙旃眷,進據河內,游擊將軍王洛生屯於河東,為泓聲援。

姚贊遣司馬休之及司馬國璠自軹關向河內,引魏軍以躡裕後。

這裡說個有趣的,《晉書》的拔拔嵩,就是《魏書》的長孫嵩,長孫其實是後來北魏大漢化時代才改的。同樣的,當苻堅消滅代國的時候,其實也不知道他們的氏族是拓跋氏。基本上我相信當時對中國本土而言,北魏應該算是蠻族無誤。說這個是要「正義」,也就是說,《魏書》裡面很多事情,其實應該是捏造的,時序不盡不實的。

shutterstock_1436210069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即使如此,他們還是很老實的說了,這場包夾互有勝負,最終北魏下令停止對劉裕用兵。「詔司徒長孫嵩率諸軍邀擊劉裕,戰於畔城,更有負捷。帝詔止諸軍,不克。」北魏動起來,北燕自然也不會閒著。有沒有打敗劉裕,對北魏來說不會比北燕所引發的境內騷動還重要。

5月,晉軍突破了潼關,進圍長安。7月,長安城破,姚泓領妻與子投降,外圍一直奮戰到最後一刻的姚贊,也只能帶著自己的家族投降。姚贊一家百餘人,全部被劉裕當場誅殺,其他姓姚的,則遷回江南。但抵達建康後,姚泓仍遭處斬。

其實這場北伐為時近一年,晉將檀道濟大約只花了兩個月就征服淮南,平定洛陽許昌。但攻打長安?整整花了7個月,這還是劉裕本軍前來支援的情況。甚至一開始,檀道濟對上姚紹都還是佔上風的。簡單說,姚贊十分難纏,而且非常忠心。

而劉裕對於「子弟兵」這件事,相當有認知。隨著他自己權位日高,在最前線戰鬥的早就不是劉裕本人,但他的手下,仍能有效的執行作戰。從這樣的角度來說,劉裕滅姚贊一族的舉動,不是不能理解。當然殘忍,不過劉裕一路走來,手下的殺戮難道還少了嗎?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