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地震可通过改变地表结构影响森林生长

地震后,国科改变森林生长如何变化?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研人员发影响通过研究全球树轮年表与1900年以来地震事件的现地时空关联,该所科研人员发现,通过地震可通过改变地表结构,地表影响降水再分配过程,结构从而影响长期树木生长趋势。森林生长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国科改变

全球山地森林面积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研人员发影响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现地23%,多数位于地震带上,通过常受到地震等地质活动干扰。地表地震释放的结构巨大能量以及地震波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不仅造成树木茎干、森林生长枝或根断裂、国科改变扭曲等物理损伤,还可通过改变土壤结构、水文条件、营养状况、竞争强度等间接影响树木生长。

“目前,科学家对于地震如何影响全球山地森林树木生长以及山地森林树木的震后恢复尚不清楚。”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副研究员高姗坦言。

树木年轮具有空间分布广泛、时间分辨率高以及连续性强的特点,可以记录长期环境变化信息,是研究地震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天然载体。研究团队根据树木年轮采样点受地震影响情况,并结合气候特征,在全球山地森林中划分了七个研究区域,在树轮宽度序列中分离出地震等干扰信息,探究了地震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我们发现,在中纬度地震带相对干燥的地区,地震后10年内,树木生长量显著增加,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地震后产生的地表裂隙促进了降水向深层土壤入渗,从而增加了树木可利用的水分和养分;而在年降水量相对较大的区域,地震后树木生长量显著降低,可能是因为更多水分入渗增加了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梁尔源说。

梁尔源表示,这项研究揭示了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多圈层链式响应及时空过程,为探索地球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较干燥地区地震后土壤裂隙促进降水入渗从而增加树木生长韧性机理的示意图。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供图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