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黄芩药理作用及其化学物质基础研究(二)

2.6对呼吸系统的黄芩化学影响(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黄芩性寒,药理研究善除上焦之热,作用常用于清肺热,及其基础治疗肺热咳嗽等。物质研究发现黄芩苷可通过影响HMGB1(内源性炎性反应递质)/TLR4(HMGB1炎性反应重要受体)信号通路,黄芩化学从而改善哮喘症状并延长哮喘潜伏期,药理研究发挥抗哮喘作用。作用黄芩苷与木犀草素混合使用对氨水或枸橼酸引起的及其基础小鼠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呼吸道酚红排出量显著增加,物质延长哮喘潜伏期,黄芩化学达到镇咳、药理研究祛痰、作用平喘的及其基础作用。柏芳芳研究发现,物质汉黄芩素可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迁移,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发挥治疗作用。

2.7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安胎)

黄芩的“安胎”功效,在历代本草著作中都有记载,最早可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古人将其与白术合用,养血健脾、清热燥湿,以达安胎之妙,此法亦沿用至今。马雁南等采用黄芩苷提前干预治疗LPS诱导的流产小鼠,发现黄芩苷治疗组胚胎存活率高,子宫局部的干扰素γ(IFN-γ)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而IL-4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从而使母胎界面微环境向着Th2占优势的平衡模式转变,达到安胎效果。

2.8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2.8.1利水功效

黄芩的“逐水”功效在《本经》至清代以前的本草著作中均有明确记载,而现代医著中却不见对此功效的记录。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于利水功效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将黄芩古存今失的“逐水”功效作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给黄芩的“逐水”功效提供佐证,陈平平等在对大鼠水负荷模型研究中发现,黄芩水煎液对水负荷大鼠具有明显且持久的利尿作用,其可能是通过下调气管、胰腺以及肺、唾腺水通道蛋白表达,抑制了机体对水的重吸收作用,进而起到利尿作用。

2.8.2保护肾脏作用

研究发现黄芩对慢性肾脏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推广应用。孙洁等研究结果表明,黄芩苷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进程,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从而保护肾脏。杨明正等随机筛选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结果证明黄芩素可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NF-κB活化及降低VEGF、TGF-β1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延缓明显。叶圣荣等建立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模型,汉黄芩苷干预治疗后保护缺血/再灌注所致肾损伤的功能,I/R大鼠肾功能改善,其机制可能是其抑制了氧化应激反应并且激活了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O通路。

2.9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2.9.1改善记忆作用

陈玉静等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黄芩苷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苷干预后,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均缩短,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并抑制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田世元等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研究野黄芩苷对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芩苷用药组进洞潜伏期较模型组延长,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改善。

2.9.2抗抑郁作用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诱导小鼠抑郁症模型,用黄芩苷干预后,小鼠糖水偏爱分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强迫游泳总不动时间减少,细胞凋亡数量减少,海马细胞calbindin-D28K的表达增加,说明黄芩苷能够改善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并且诱导海马calbindin-D28K表达。

2.9.3镇静作用

苑艺蕾等研究发现黄芩的各个有效组分对小鼠均有一定的镇静作用,通过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D101 30和D101 95组分均有较强的镇静作用。

2.9.4抗癫痫作用

刘养凤等通过化学诱导的方法建立大鼠癫痫模型,评估黄芩苷预处理对癫痫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黄芩苷对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观察黄芩苷的抗癫痫发生及神经保护作用,提示黄芩苷对于癫痫的预防和控制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同时保护神经。

2.9.5抗帕金森病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芩在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黄芩素有望通过改善小鼠黑质和纹状体中细胞因子的上调,来治疗小鼠帕金森病。吴纪凯等采用腹腔注射MPTP的方法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结果表明黄芩苷预防给药组小鼠的脑纹状体GSHPx、MDA水平显著降低,说明黄芩苷可能通过促进脑内抗氧化物GSH水平升高,对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功能进行保护。

2.10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2.10.1舒张血管及降血压作用

黄芩用于降血压在临床上早有应用,近年来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一些研究。瞿晶田等采用黄芩素、汉黄芩素孵育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大鼠胸主动脉环,结果表明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NO产生,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来增强乙酰胆碱对血管的舒张作用。赫连曼等研究发现黄芩苷能够一定程度降低大鼠肾性高血压,其可能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纤维化,进而改善心室重构的发生。

2.10.2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于昕等以高脂饲料喂养、行主动脉球囊损伤术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结果表明黄芩苷干预AS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脂、下调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及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平衡而实现的。黄芩素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彭蕾等研究黄芩素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影响,发现其可通过降低血脂、肝脂质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进行防治。

2.10.3抑制心肌缺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黄芩对心肌缺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陈玲玲等用黄芩苷预处理的方法,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和肌钙蛋白Ⅰ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芩苷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组织活性氧(ROS)水平和肌钙蛋白Ⅰ浓度有明显下降,MDA产生减少,而SOD、GSH-Px活性明显提高,加强对ROS的清除,有效抵抗MI/RI,使心肌结构及心脏功能得到了保护。陈萌等采用Langendorff法建立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发现黄芩素通过发挥其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改善大鼠心肌I/R损伤情况。王文娟等研究发现,黄芩苷能够升高SOD水平,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对抗过氧化损伤,抑制TNF-α、IL-1β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发挥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药师》2020年第23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枸橼酸糖尿病黄芩苷肌钙蛋白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