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院士专家认为“水库地震”尚无科学依据—新闻—科学网
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5-7 7:35:14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本报记者 冯丽妃 从灾情发生至今,水库地震芦山地震已过去半月。多数然而,院士依据由于此次地震诱因的尚无“靴子”尚未落地,围绕水库是科学科学否为本次地震的触发因素,再次引发争论。新闻 水库是水库地震触因? “人类工程活动对中国西南地区未来地震活动的影响,包括对此次芦山地震的多数影响,需要高度关注和进一步研究。院士依据”近期,尚无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总工程师范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科学科学 范晓表示,新闻汶川地震后经过修复的水库地震紫坪铺水库对龙门山断裂带的应力调整和地震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此次芦山地震的影响仍值得研究;而距离此次芦山地震震中南约80公里大渡河干流上的汉源瀑布沟水电站从2006年10月14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库区中部、多数大坝附近、院士依据大坝下游等地方前后震次达1834次。 “水库不会造成地震,只能‘触发’天然地震。”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CSHE)常务理事贾金生在4月28日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水库触发地震的机理,主要是水库蓄水后的渗流和浸润降低了板块之间的摩擦力,导致正在积蓄中的地震能量提前暴发。 “水的浸润作用最多不会超过库岸10公里。而芦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3公里;瀑布沟水电站和紫坪铺水库分别距离震中80公里与150公里左右。”CSHE副秘书长张博庭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无论是从地理距离还是从地质构造角度来说,说水库与芦山地震有关,依据都很不充分。”张博庭说。 “龙门山断裂带历史上发生地震本身就很多,不要一发生地震,就想到是由修水库水坝引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说。 “鉴于地震现象的复杂性,水库与地震关系的判断往往不易取得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地震学家许绍燮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绝不是光靠水库就可以“压”出地震,地震的基本能源仍应是来自构造动力,水库的载荷则起到了调控促进作用。 西南进入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期? “从现在到未来的十多年间,西南地区的大型电站水库群,将进入一个密集的建成蓄水时期,这对水库诱发地震来说,也将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时期。”在范晓看来,亟须关注水库对地震的影响。 另一些专家则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中国西南部进入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期,这个说法不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表示,由于板块构造活动,地震本身“在劫难逃”,水库只是让它提前暴发。但如果水库距离活动断裂带较远,触发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小。因此,并非所有断层,都会进入“临震”时刻。 他表示,震级大小在4.7~4.8级的地震被称为破坏性地震。而我国除新丰江水库之外,震级均在5级以下。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6.0级水库诱发地震仅有4起,分别是1962年3月19日我国新丰江水库6.1级地震、1963年9月23日赞比亚—津巴布韦边界的卡里巴水库6.1级地震、1965年2月5日希腊的克里马斯塔水库6.2级地震,以及1967年12月10日印度的柯依那水库6.3级地震。 “很多水库蓄水以后,都会陆陆续续发生一些小地震,让能量逐渐释放。”郑守仁说,三峡工程完工后小震有数千次,但并没有诱发破坏性较强的地震。 水库地震如何设防? “从地质上看,水库选址一定要躲开活动断裂带;另外,要把水库按照国家标准建好。”徐锡伟说。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在地震多发区建立水库的原则。”贾金生表示,目前国家对于在地震多发区域建坝,有明确设防规定。首先要计算出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并据此设定防御标准。而现有水库设防标准普遍比可能烈度高一度。 “水库大坝在地震中倒塌,下游就会发生洪灾。所以,我国水库建设都要经过严格的勘探、分析和论证。”郑守仁举例说,距离三峡工程20公里左右的断裂带——仙女山—九湾溪断裂带本身并非活动断裂带,发生地震可能性极小。尽管如此,三峡工程设计仍按照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进行设防。 “历史上,三峡库区断裂带未发生4.7级以上地震,地震专家论证这条古断裂带的最强震级为5~5.5级,从该断裂带震源到三峡坝区的地震烈度在5~6度,而三峡工程是按照7度设防的,并且在工程复核过程中,设防标准达到8度。” 郑守仁同时指出,水库虽然触发的是小震,但仍会加大库区周围地质灾害的风险。如果遇到强降雨,就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他建议在水库地区加强植被保护与防治地灾建设。 《中国科学报》 (2013-05-07 第1版 要闻)
多数院士专家认为“水库地震”尚无科学依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