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一人份的熱鬧》:最後一次期末考結束時,我才明白大學的意義

文:尹維安

最後一次期末考結束時,人份我才明白大學的鬧最意義

1.

大學裡的最後一次期末考結束得並不愉快。

一切照舊——依然列印了十多頁資料,後次依然用螢光筆標記了整本書的期末重點,依然熬夜背到凌晨三點,考結背完之後依然覺得這一切都很沒意思。束時

我對於大學裡的才明期末考是充滿懷疑的,就比如這學期的意義最後一門考試,開學時發了課著本,人份但是鬧最老師上課時從來沒有照課本講過課。該科老師從美國留學回來,後次這個聲音細而嗲的期末老師課上得還不錯,比起唸PPT,考結她會嘗試和學生實際的束時交流,我教評的才明時候還給了她很高的分數:一是因為她的課堂活躍、不教條,二是因為她曾為行銷人、廣告人,我和她課後的交流很愉快。

這門課是很討好大四學生的:很少點名。有些同學以準備考研究所為由常常缺課也不會被怪罪,課堂討論較為輕鬆,課前分享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就算說得不是太好,老師一樣帶頭鼓掌。總之,在這門課上,老師給了大家充分的自由,師生之間的相處是舒服的。

也正是這樣一門課的期末考,竟然要從課本上出題,也是到了畫重點的時候,很多同學才想起來——哦?我們還有課本?

老師也很無奈:「我也不是一個喜歡考試教育的老師,但是沒有辦法,請大家理解。」

我們沒有不理解的權利,因為考試分數和學分掛鉤,而學分對於大學生來說,依然是放不下的心結。

我有時候對大學教育體系的情感很矛盾:這門課我很喜歡,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我真的不明白,把那些知識點一字一句地背誦下來然後填寫到考卷上的意義是什麼?

在大學裡,分數和排名真的那麼重要嗎?

2.

大學裡最後一堂考試前的那天下午,我路過教學大樓的布告欄時看到一則公告:我們學院同年級一個同學上午考試作弊。雖然只透露了這個同學的姓,名是由「某某」替代的,但因為那個姓不常見,因此大家一眼就能認出是誰。

我著實驚訝了一下,因為這個「X某某同學」是個不折不扣的資優生,考過好幾次班級第一,也是學院裡的榜樣和獎學金的獲得者,平時看起來也是很努力的樣子,難道資優生也會作弊嗎?

到了考場,坐我前面的一個同學問我:「看到公告了嗎?」

我說:「不會吧?」

她說:「我也覺得不可思議啊,但好像應該就是她。」

大家都刻意避免談論她的名字,不能避免的是驚訝和不嫌事大的圍觀看戲心態。

在我們學校,每場考試時,老師都會在黑板上書寫警語:「考試不過還有機會,考試作弊取消學位。」真不知道資優同學為何要冒這個險,在倒數第二場考試時栽了跟頭。

我很詫異,就算是沒有準備好,一次考不好會怎麼樣呢?真的有必要冒這個風險嗎?其實也可以理解,一個習慣了名列前茅的人,一個習慣了教育體系中的高處盛景的人,寧可鋌而走險,也不願意排名下滑。

在大學裡,有時候讀書和考試就是兩回事。你可以把考試看作一個很功利的行為,但一定不能把讀書看作是一個功利的行為。

考試是你獲得成績以追求其他東西的一種憑證,這就和你努力賺錢買貴的衣服、鞋子、化妝品是同一個道理。但讀書不一樣,讀書是不可能用排名、分數去衡量的。

3.

大學裡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成績、排名只是我們通向某個去處的一紙憑證而已,不是說不重要,而是你得想清楚,它對你而言有多重要?

我就讀的大學並不是最出色的,但我始終覺得這不是一種妄自菲薄的理由,每次我看到我的朋友、學長學姐、學弟學妹,在寫詩、擔任國際義工、玩樂隊、舞台劇表演、募資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創業......在做一切可以表達他們自己、幫助別人、為這個世界帶來一些改變的事情,我就覺得很感動。

大學的意義是幫助我們脫離一個群體的衡量標準,找到自身的評價體系,是從崇拜集體主義下的「優秀」勳章轉變到建立自身的滿足和成功。

不是讓你去成為別人口中的第一,而是讓你弄清楚自己是誰,需要什麼,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相關書摘 ▶《一人份的熱鬧》:我媽從小就告訴我多和男孩子交朋友,和異性相處,很讓人長見識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一人份的熱鬧》,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尹維安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我們走在成為大人的路上。
這條路上只有自己,在無從揮霍的大把時光裡,
學會獨處,尋找自在。

學著「站在自己這邊」|個體與集體的關係究竟應該如何?我是否需要違背自己的直覺和脾性維持關係的穩定?沒有人和我站在一起的時候,如果我覺得我是對的,那我只能和我自己站在一起。

學著「發號施令」|保留一些自己的定力,在慣性和麻木中多一些清醒。不要總為了成就別人而奉獻自己,卻忘記自己也有發號施令的權利。

學著「去掉絕對值」|生活沒有絕對的舒適和絕對的不舒適,如何選擇並調配好自己「舒適和不舒適」的比重,找到讓自己身體忙起來但心可以沉下去的那個平衡點是很重要的。

學著「分手」|失去的永遠不是最珍貴的,最珍貴的部分是他們給你的改變以及成全了往後更多的可能。分手之後的那場感情上的Gap Year,才讓你知道自己是誰,要去成為誰。前任是一所學校,你總要畢業的。

一人份的熱鬧(立封)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