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时间跟着潮水走,潮水来得早,后次必须在潮前一小时抵达海塘。集结”钱塘江丁桥梁家墩段的人岁人最海塘上,一天中午十一点多,年坚宁群喊潮人周卫利焦急地在海塘上来回喊潮,守海此时,后次钱塘潮已经开始在海宁尖山以东的集结江面起潮,距离抵达梁家墩一带不到一小时了。人岁人最
周卫利是海宁丁桥新仓村人,今年78岁,守海是后次海宁年纪最大的喊潮人,他负责的集结海塘区域就在村口。从村东头到村西头,约有三公里左右。一辆自行车,一个大喇叭,是他喊潮时两件必不可少的工具。“潮水要来了,赶紧上来,海塘下面危险,赶紧上来!”潮水距离周卫利负责的海塘线越来越近,但还有游客在沙滩上玩耍,或是在丁字坝上吹风。此时,距离潮水抵达已经不到40分钟,周卫利立刻紧张起来。
当游客全部上塘后,周卫利坐在海塘边的石墩上休息,一圈下来,周卫利明显感觉到累了,有点气喘吁吁。但是他只能短暂休息一会,因为他必须马上骑着喊潮自行车赶去下一个危险点位。“我们这里二潮最危险,潮水大的时候,甚至能冲垮护栏,如果不去喊潮,游客不上塘,要被潮水冲走的。”
潮水一天来两次,周卫利喊潮每天也要喊两次,确保海塘下面没有游客。喊潮要跑,随着年岁的增加和腿脚的不便,喊了近15年潮的周卫利觉得,自己越来越没办法胜任喊潮人的工作了。“喊潮人必须要快过潮水,我前两年左腿开了刀,跑不快了,以前把游客喊上来五六分钟就行,现在速度要十多分钟才行。”
报姐注意到,喊潮过程中,周卫利已经步履蹒跚,为了能跟上喊潮的节奏,周卫利的自行车也特意做了改装,把横杠锯断,再向下移动十公分。即便如此,周卫利还是明显感觉到,腿脚已经跟不上喊潮的节奏,而无法短时间内把所有游客喊上海塘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点。因为担心跑不过潮水,从去年开始,周卫利有意培养自己的儿子作为接班人。一年多来,只要有空时,周卫利都会带着儿子一起去喊潮。经过一年多的“培训”,这段时间,周卫利决定正式把喊潮的大喇叭交到自己儿子手里。中午十点半,因为当天的潮水,十二点半就会抵达丁桥新仓,为了不影响喊潮,喊潮人周卫利一家三口特意安排了一顿早午饭。也就是在这张餐桌上,周卫利正式将喊潮的接力棒交到了儿子周海峰手中。交棒前,周卫利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在潮来之前,把所有游客喊上海塘。
△一家三口,周海峰(中)周卫利(右)
周海峰今年50岁,当天是他独立喊潮的第一天。对于儿子能不能把三公里海塘管好,周卫利很担心。十一点,周海峰收拾好东西出门,周卫利在家待了大半个小时,最终还是推出自行车,拿上大喇叭,决定到海塘上去看看。
沿着海塘一路向西,周卫利在江边的一处沙滩附近停下了脚步。远处,三三两两的游客悠闲着,此时距离潮水抵达已经不足半个小时,周卫利立即拿起大喇叭,下不了海塘的他,就在海塘上一遍遍喊。十五分钟后,游客全部上了塘。看着游客们都上来了,周卫利这才松了口气,他告诉报姐:“喊潮人的活一定要有人干,而且一定要干好,它关系的是一条条生命。”
随后,在沙滩以东一两公里处的丁桥大缺口段,周卫利找到了儿子周海峰。此时,距离潮水抵达这里只有十来分钟了,可江堤下还有不少游客,父子俩来不及打招呼,忙着劝导游客上塘。
“叫他们上来,他们不上来,喊了五次才上来。”第一次独立上塘喊潮,周海峰才知道老父亲每次喊潮的不容易。好在最终汹涌的潮水奔涌而过时,游客无一滞留危险地段。但是对于当天儿子的喊潮表现,周卫利并不满意。回到家里,他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纸笔,把他负责的三公里海塘最危险地段一一标注出来,再次提醒周海峰一定要把人喊上来。
和周卫利同一批的喊潮人一共有五个人,得知老兄弟要退了,喊潮人赵云祥、钱新坤、徐志甫、陆强华四个人一起来到周卫利负责的海塘。报姐了解到,他们五个人的年纪加起来已经374岁,现在还全都坚持守在海塘上。平时他们各管一段,串起了整个丁桥段13公里海塘的观潮安全。同一时间、同一段海塘,这样的聚会对他们来说还是今年第一次。五个人、四个喇叭,海塘上,大家闲聊着十多年的喊潮趣事。对于周卫利的退出,几个老兄弟心里也有数,平时在喊潮过程中,大家也会特意延长海塘巡查的距离,减轻周卫利喊潮的压力。
一直以来,五位老人把海塘当做共同守卫的一条防线,现在,其中一段要换防了,虽然大家清楚,这是迟早的事,但真到分别时,大家都很不舍。
喊潮人钱新坤是五个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今年72岁。他知道,接下来今年,几位老兄弟肯定将陆续退出,而自己到底还能坚持几年,也是一个未知数。
海宁的这支喊潮人队伍成立于2008年,十四年来,他们风雨无阻,每天在潮水抵达前一个小时到达海塘边,潮水过后一个小时离开。天天喊潮,年复一年,这群喊潮人用脚步和呼喊守卫着海塘观潮安全。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上塘喊潮,把责任交给儿子。”——78岁喊潮人周卫利
●“为了大家的安全,我喊潮比谁都犟。”——76岁喊潮人陆强华●“我不把任何一个人留在海塘下面。”——72岁喊潮人徐志甫●“喊潮 喊潮,我实际上喊的是人。”——76岁喊潮人赵云祥●“喊潮就是让游客高高兴兴来看潮,平平安安回家。”——72岁喊潮人钱新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