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在阿根廷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最好吃的每天麼樣鳳梨酥。冬瓜派的有萬你,喜歡佳德、被吃小潘、掉什的零李鵠,食讓還是南美舊振南?或者土鳳梨酥派的,出國的瘋狂時候一定要在機場買一盒微熱山丘,帶去給外國朋友。在阿根廷台灣人對鳳梨酥的每天麼樣講究,和阿根廷人對阿爾法赫(alfajore)的有萬狂熱不相上下。
這個手掌大的被吃巧克力派,看上去有點像台灣人習慣吃的掉什的零樂天巧克力派,不過咬下去口感可不是食讓想像中軟綿綿的棉花糖,而是南美裹上巧克力外衣的雙層或三層餅乾,嘴巴要張得夠大才行,餅乾間另外抹上焦糖牛奶醬(Dulce de leche)或者巧克力。

雖然巧克力和焦糖牛奶醬幾乎是阿爾法赫的代名詞,但另外還有慕斯、蛋白霜、果醬或椰粉這些甜內餡選項,甚至還有純素口味;配上咖啡和熱茶,就是一道闔家歡迎的午茶(Merienda)首選。

阿爾法赫在阿根廷絕對是排名第一的超人氣零食,根據一份2004年的統計,在阿根廷,每一秒會吃掉70個阿爾法赫;一天過去,一共會消耗超過600萬個;糖果餅乾和相關產品分銷商協會(ADGYA)更大膽預計,今(2022)年阿爾法赫的日消費量將達1050萬個!
阿爾法赫種類很多,據稱超市上可以找到多達34種不同類型的阿爾法赫,從路邊的糖果店(kiosk)、連鎖咖啡廳、或者昂貴的飯店,都可以看到阿爾法赫。也因為這麼受歡迎,到底哪個最好吃也成為永不衰退的熱門話題,當地媒體三不五時就會有「十大最受歡迎阿爾法赫排名」,每年8月的第一個週末,阿根廷當地也會舉辦阿爾法赫世界盃。
阿爾法赫已經是阿根廷人DNA的一部分,這也難怪當美國網路媒體BuzzFeed前陣子在教學影片上錯誤的將阿爾法赫描述成「秘魯餅乾」,立刻在Twitter炎上,阿根廷網友紛紛出征BuzzFeed帳號捍衛甜點主權,怒吼「阿爾法赫是我們的!」「秘魯的那個才不叫阿爾法赫!」
雖然阿根廷人恨不得自己是阿爾法赫的發明者,不過這個很符合南美人嗜甜口味的小點心,其實源頭是來自阿拉伯,是一種用杏仁、蜂蜜和核桃做成、像是牛軋糖的糖果,最早被稱作「Al-Hasú」(內餡的意思)。
SABÍAS QUÉ | El #Alfajor es originario de Al-Andalus y su nombre hace referencia a al-hasú, que significa relleno. pic.twitter.com/LdYF61IIwv
— abantal restaurante (@rest_abantal) December 21, 2016
當阿拉伯人推翻伊比利半島的西哥德王國後,這道甜點也傳進了西班牙,後來跟著殖民主義來到了拉丁美洲,如今除了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墨西哥、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和委內瑞拉等國家都可見到這款點心。
阿根廷的第一個阿爾法赫,據說是1851年聖達菲省一個叫做桑芭蒂(Don Manuel Zampatti)的人,把焦糖牛奶醬抹在烤餅乾裡,再把三塊餅乾浸在糖漿中。不過也有另個說法,是科爾多瓦省一名法國化學家查瑪斯(Augusto Chammás)在1869年做出了一個圓形的阿爾法赫,從此定義了阿爾法赫的形狀。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科爾多瓦省的阿爾法赫外層不是裹巧克力而是糖漿,大概是我想像中最接近原始阿爾法赫的版本。不過科爾多瓦的阿爾法赫內餡是榲桲果醬,而不是最早的焦糖牛奶醬】
當地朋友告訴我, 阿根廷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阿爾法赫,阿根廷人在國內旅行時,回程往往都會買當地的阿爾法赫當伴手禮給親友,除了科爾多瓦省,聖達菲省也以外層是蛋白霜的阿爾法赫(Alfajor santafecino)聞名。
不過在阿根廷,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認為最好吃的阿爾法赫,也有從小吃到大、味道可能已經崩壞但吃得是回憶的,就讓我們來開箱幾個當地最常見的阿爾法赫吧!
- 最便宜:瓜伊馬倫(Guaymallén)
瓜伊馬倫是阿根廷銷量最大的阿爾法赫,名字來自阿根廷西部的瓜伊馬倫縣,紀念他們1945年在那裡創建了第一座工廠,據稱這家公司每天可以生產160萬個阿爾法赫。
這大概也是價格最親民的一款,折合新台幣一個約10元,或許說明了為什麼它是目前在阿根廷流通範圍最廣的阿爾法赫。
【試吃心得】這次買的是三層餅乾夾焦糖牛奶醬,餅乾體太乾,一切開就是餅乾土石流的慘況,放到口裡更慘,廉價香精味如土石流擴散,這個價錢與這個口感,毫無疑問直接丟掉也不可惜。
- 吃的是童年的味道:小喬治(Jorgito)

提到古老,就不能不提小喬治,這個品牌和瓜伊馬倫並列阿根廷最暢銷的2款阿爾法赫,在1960年由一對夫婦創立,據稱是以他們的孩子所命名,就是包裝上的小男孩。
當地的朋友說,小的時候每天都要吃一個小喬治的阿爾法赫,媽媽會一口氣買大包裝(大概50個)放在家,吃起來就是童年的味道。不過最近再吃的心得是——小時候好像比較好吃,不知道是因為長大後吃過比較高級的阿爾法赫再回去吃便宜的,口味有所改變,還是這幾年工廠改變原物料的原因。
【試吃心得】小喬治是本次最後一個試吃的,前面吃了比較貴的阿爾法赫本來有點擔心廉價的小喬治味道有多可怕,但完全沒有當地朋友說的糟,甚至是整體裡面焦糖牛奶味最香的,單純樸實的口感,果然是懷舊的味道。
- 大人味的巧克力香:特拉布西(TERRABUSI)
這是由3個義大利兄弟共同創建,名稱取自於這群兄弟的姓氏,從1911年擁有25名工人的餅乾店,後來成為阿根廷著名的烘焙與食品公司。這個品牌的Logo是一個撐傘的小女孩,據稱是創辦人在一個下雨天在酒吧喝咖啡的時候,看到一個女孩手中拿著一包特拉布西的餅乾,於是想出了「即使下雨天也不能阻止買特拉布西的餅乾」的廣告詞。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