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总量实现连续三年净增加_
国家要粮食,耕地地方要发展,总量增加农民要收益,实现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净增加正是连续综合协调了这三者的关系。首先,年净在保护耕地的耕地同时,保障经济发展的总量增加用地需求,在节约上做文章。实现其次,连续立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年净保障农民收益,耕地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总量增加 最近,实现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连续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年净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特别是去年,南方省份耕地净增加739万亩,扭转了耕地“南减北增”的局面。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总量由减到增不但意义重大,而且难度相当高。其中最关键的难点,在于如何协调平衡耕地保护、经济发展和农民收益三者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要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与此同时,有些地方也出现浪费土地甚至违规占用耕地的现象。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耕地,是个难题。 提高农民收入,是关系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大问题。因种粮比较效益低,不少地方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种上了经济作物,但这种做法又可能占用了耕地,威胁了粮食生产的安全。如何既保障农民增收,又保护好耕地,又是个难题。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耕地19.18亿亩,与10年前第二次国土调查相比,耕地减少了1.13亿亩。具体而言,10年来我国耕地净流向林地1.12亿亩,净流向园地0.63亿亩。与此同时,全国建设用地6.13亿亩,较第二次国土调查增加1.28亿亩。曾被喻为“鱼米之乡”的我国南方耕地锐减,传统的“南粮北运”转而成为“北粮南运”。即使在相同耕地面积下,这种布局变化也会相应减少耕地产能。 国家要粮食,地方要发展,农民要收益,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净增加正是综合协调了这三者的关系。首先,在保护耕地的同时,保障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在节约上做文章。近年来,我国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强化建设用地规模管控和标准控制,2012年以来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累计下降45%。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存量土地资产,保障乡村全面振兴用地需求。另一方面要健全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体系。加强规划统筹,引导有序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立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保障农民收益,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一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将耕地占补平衡作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耕地保护经济奖惩机制,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让保护耕地的农民得实惠。 (作者:黄晓芳 来源: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 电子科大校长借《孤勇者》寄语新生: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际遇
- 飛虎739班機消失60週年:由甘迺迪批准執行秘密任務,最終卻未能在越戰紀念碑上留名
- 國民黨提名謝龍介出戰台南市長:在地深耕30年「鐵杵磨成金箍棒」,期待換黨、換人做做看
- 大學繁星推薦放榜:招生缺額7年新低、頂大缺額歷年新高
- 美元指數重上106水平 聯儲局官員指不急於減息
- 金管會祭出「吳東進條款」防止大股東干政,預計6個月內完成修法
- 邊境部署10萬大軍但不介入戰爭,北約的「紅線」在哪裡?
- 「緊急備用金」應該準備多少錢?退休後不工作了也需要準備嗎?
- 德國總理重申不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導彈
- 你所擁有的「職場購買力」,是只能「銀貨兩訖」還是包含「加值服務」?
- 随机阅读
-
- 俄羅斯:企圖制裁俄液化天然氣將「反噬」歐洲
- 《歡迎光臨町中華》:炸豬排丼、咖哩飯、蛋包飯,如何成為町中華的「三種神器」?
- 營造業缺工達歷史新高,為什麼這一代勞動年齡層不願意做工地?
-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海蟾蜍在草屯已破千隻,專家:要有長久抗戰的決心,避免往外擴散
- 最快三天!我市科技补助首次实现“免申即享”_
- 「這個價錢的台積電可以買了嗎?」等等,你其實問錯了問題
- 「藝人御醫」黃獻銘傳授穴道按摩、骨盆時鐘運動緩解,讓你跟經痛Say Bye
- 多人照顧導致寶寶教養不一致,首先要做的是「找到作息的共同步調」
- 广西崇左:“两代表一委员”走进餐饮一线监督食品安全抽检活动
- 串流龍頭Netflix盯上「免費仔」,新政策「非同住者須額外收費」引發熱議
- 「裴偉和裴偉簽約」?民眾黨立委質疑政治力介入《鏡電視》高層人事異動,NCC承諾調查釐清
- 胎位不正非得剖腹產嗎?有沒有什麼運動可以協助轉正?
- 梳理成效总结经验 提升雅安文化魅力
- 國民黨提名謝龍介出戰台南市長:在地深耕30年「鐵杵磨成金箍棒」,期待換黨、換人做做看
- 烏克蘭外長才表示「準備好談判」,多家台媒卻引用中國《央視》指「烏俄將簽停火協議」
- 不想小孩變成「米飛吐」、家人「哥急拉」,該如何避免諾羅病毒找上門?
- 70件学生科技成果亮相第十四届北京工业大学科技节
- 無法忍受孤單、被伴侶嫌「太黏人」,成人的「分離焦慮」源自被疏忽照顧的童年
- 彰濱工業區新建第三座焚化爐環評過關,承諾增加硫氧化物「空污抵換量」
- Meta被俄國列為「極端主義組織」,馬里烏波爾持續遭轟炸三週仍拒絕投降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