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咬貓不是因為品種:動物也被標籤,刻板印象才是悲劇成因

文:Dr. Lo

相信這裡有養貓狗作為寵物的咬貓人不少,如果你是不因被標板印悲劇有養寵物的香港讀者,這幾天應該都會留意到一則新聞,為品物也那就是種動一隻貓BB在香港寵物節中被柴犬咬死的事件。這件事在寵物界引起了許多討論,籤刻甚至有人說在街上看見柴犬也感到害怕⋯⋯這顯示了人類那種標籤行為不只限於人類,成因也在寵物身上。咬貓

人類喜歡以身分群組定義個體,不因被標板印悲劇身分群組可以是為品物也膚色、國籍、種動職業、籤刻性別等。成因將個人特質和身分群組掛勾,咬貓是不因被標板印悲劇一種令大腦活得更自在的方法,因為你不需要每個人都去認識,為品物也只需要用一枝棍子打全部人就行了。你是男人,你一定是好色的;你是某個種族的人,你一定是比較低賤的⋯⋯看到這裡,想必太家都會瞭解,這種人類的思維習慣就是造成偏見和歧視的主因。然而,我們這種思維習慣不止只限對人類,甚至連動物,我們都是以這種思維模式去思考。

shutterstock_599387615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從網上搜索,你會看到對各種品種的犬隻的性格介紹。由於近年柴犬十分受歡迎,網上談論柴犬性格的文章也非常多。當討論到柴犬性格時,總離不開「難搞」、「護食」、「固執」、「護物」等形容。隨著相關的資訊越來越多,這種對柴犬的刻板印象也慢慢植入在人類的思維中。刻板印象未必一定錯誤,但是若然被刻板印象控制了自己的決策的話,危害便大了。

刻板印象造成自我預言的實現。當一個人真心相信每一隻柴犬都是如此,當他的柴犬一開始出現相關行為時(例如沒有耐性),他便立刻會合理化整件事情,想著:「對呢,柴犬就是這樣沒耐性,真是一隻典型的柴犬。」這種不假累索地相信刻板印象的思考讓這個主人並沒有主動作介入訓練,調節愛犬的壞習慣,久而久之,這隻柴犬便被真的被養成了像別人描述的柴犬一樣:不友善、護物、粗魯。

我們都需要留意這種刻板印象思維的禍害,時刻提醒自己,無論對人或是對動物,要知道每一個人、每一隻動物,都有完全不一樣的特質。這個群體的某個成員有某種特質,並不代表群體內所有成員都會是一樣。

柴犬被形容成粗魯及不友善,不代表所有柴犬都是一樣。關鍵永遠在於主人身上。在香港,有正確觀念對待寵物,尤其是狗隻的主人並不是太多。很多人真的只當寵物狗是一個玩具,並沒有適當介入訓練去塑造他們的行為,以致出現了很多行為問題後卻以棄養終結。形容柴犬的護物及粗魯等特徵在任何一隻養得不好的狗中都會出現。坊間評價很好的貴婦犬中,擁有行為問題的也比比皆是,只不過因為他們長得可愛、破壞力也不太大,所以人對其容忍度往往較高。一隻狗被養成怎樣,看的不是那隻狗本身的種類,而是那個主人本身。他會不會只相信刻板印象?他會不會只懂溺愛而沒有作出正確的行為塑造?

養寵物,尤其是狗,真的需要「攞牌」。只當他們玩具的真的不要養,只懂溺愛的也真的不要養。如果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想要養狗的話,希望你能多看Eric Ko的教學影片,因為他真的會灌輸一個很正確的觀念給每一位主人。

本文獲Lo's Psychology授權轉載,內文與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請看此。

相關文章:

  • 人類思維並不理性:談心理學3種認知偏誤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