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是圖輯近代廣受國際討論的話題之一,冬季異常低溫、格陵夏季熱帶氣旋特別猛烈,雙面商機熱帶島國也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刃氣危機。海平面上升的候變原因,主要是遷帶極圈附近的路上冰蓋融化所致。
全球最大範圍的走祖陸地冰蓋是南極洲,而北半球則是先卻格陵蘭島。這座島上的帶來居民,正在跟氣候變遷對抗。圖輯
塔斯拉克(Tasiilaq)位在格陵蘭島的格陵東南邊,是雙面商機個坐落於山脈與海水之間約2000人口的小鎮,鎮上房屋五顏六色是刃氣其最大特色。
然而,候變塔斯拉克的遷帶緯度正好在世界氣候最惡劣的極地氣候區。
根據研究,全球暖化正在重新塑造這個世界最大島嶼的面貌,導致島上冰蓋以超出想像的速度融化。不過,氣候變遷對塔斯拉克的居民來說,其實是一把雙面刃。
今年40歲的尼爾森(Julius Nielsen),住在離塔斯拉克約45公里遠的地方,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靠打獵釣魚維生。
「沒下雪,天氣太熱,水也沒有結冰。」尼爾森說,冰層不夠厚對他們來說是大問題,因為無法用雪橇和獵犬去特定地點打獵,只能花更多力氣繞遠路或另擇他地。尼爾森還說,過去十年中,天氣越來越難以預估,冰層稀薄甚至無冰可用。
聯合國在2018年10月公布一份報告,呼籲各國能將全球均溫上升限制壓在攝氏1.5度,藉以減少全球海平面上升、洪水、生態系統與其他的氣候變遷影響。要達成這項目標就必須在2030年前減少碳排量,幅度必須是2010年排放量的45%。
「每年我們都會看到冰川、冰蓋逐漸融化。我們對祖先的了解都消失了,而且也已經回不去。」尼爾森如是說。
格陵蘭當地的旅遊活動中,有一項是帶遊客參加獵犬的雪橇之旅,但現在缺少冰,旅遊商莫勒(Lars Anker Moeller)不得不調整路線。
不過,有另一項活動因此產生商機。
從去(2018)年開始,融冰現象讓某些海域可以比以往更早開放,讓旅遊業者可以在夏季提早提供遊船服務。「以往遊船只能玩三個月,現在可以長達四、五個月了。」莫勒說。
此外,通常在格陵蘭冰冷的海域不會出現的鯖魚等魚種,現在也慢慢豐富起來,這對當地捕漁業是一大福音。
莫勒還說,氣候變遷還給旅遊業者的另一個「尷尬好處」:人們希望在還看得到時來目睹冰川之美。「這個理由不斷出現在前來的遊客口中。」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格陵蘭大學等機構進行調查,發現有四分之一的格陵蘭人認為氣候變遷可能是負面的,另外有約十分之一則覺得將從中獲得好處。
「研究證明,氣候變遷與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正在感受到的事有關。」負責該調查的一位調查員如此解釋。「大約八分之一的居民直接感受到了氣候變遷的影響,超過六成的人認為這對他們個人事件重要的事,且有將近一半的人認為氣候變遷已經傷害到他們。」
對格陵蘭人來說,這是他們的日常。
雖然氣候變遷的挑戰就在眼前,但格陵蘭人以環境適應力極強而聞名。
「最好的事情是,格陵蘭人善於適應改變,所以無論如何都能生存下去,無論最後發生了什麼事。」莫勒如是說。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