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App可以“轻松借钱”?
点开“滴滴出行”“去哪儿旅行”“哈啰出行”等App,轻松借钱显眼位置均可看到“借钱”;点开“京东”“58同城”“美颜相机”等App,有多显眼位置也能看到“借钱”……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轻松借钱不少手机App存在与自身主要业务毫不相干的有多借贷功能,并以低息、轻松借钱红包等作为噱头引导用户开户。有多App“借钱”满天飞,轻松借钱背后暗藏多重风险。有多 部分手机App用户告诉记者,轻松借钱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有多App,俨然成了“金融App”。轻松借钱就连平时常用的有多拍照、办公软件都有借款功能,轻松借钱经常出现鼓励用户开通借款功能的有多弹窗提示。 青岛市民郑昱告诉记者,轻松借钱她平时常用的拍照App“美颜相机”,最近打开后总是有弹窗消息,提示送她一个最高88.88元的红包。点开红包后,就会进入一个“美图e钱包”的界面,里面除了提供“借钱”服务,还有“您有最高额度200000元待领取”“最高可借200000元”等极具诱惑的广告。“一款拍照软件,为啥老出现借贷广告?不理解。”郑昱说。 不少公司职员告诉记者,不仅是拍照软件,常用的办公软件“WPS Office”,也出现了借钱功能,号称“低利率、无抵押,最高可贷96400元,年利率7.2%起”。 记者下载了部分常用App测试发现,不少社交、出行、生活服务类App中都有借款功能,部分App还把借款功能作为重点模块进行展示。如用于叫车服务的“滴滴出行”,其借钱功能按钮就摆在App主页,与打车、顺风车、共享单车等功能并列。在外卖应用“饿了么”上,借贷功能不仅出现在首页,而且接入的借款服务有七八种。在社交App“陌陌”上,其提供的借贷服务宣称最高额度为6万元,且“无担保、无抵押,有手机和银行卡就能申请”。 此外,还有一些App以“免费领取会员”为噱头,引导用户使用借款服务。例如某款视频App以“免费送3个月VIP会员”为由,引导用户点击广告,点击进入后则会出现“新用户领30天首期免息券”“最高可借额度200000元”等网络借贷广告。山东艺术学院大四学生孙思齐说,在视频App“爱奇艺”的应用界面内,有时会出现借贷功能的广告;平台还宣称,只要注册并完成借款,就能领取会员。 不少App在借贷服务中都注明资金来自银行及持牌放款机构。记者咨询了一款社交App的客服人员,对方表示,该App是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负责接入借贷服务;推广平台本身并不提供资金,出现纠纷时需要借款者和资金提供方协商解决。 社交、出行、视频等生活服务类App用户基数庞大,其中很多使用者本无强烈借贷需求;在这些App“广撒网”式宣传下,一些使用者受诱惑开通了借贷功能。 记者发现,不少平台的借款功能都以“实时审批、极速到账”为卖点,并且承诺的额度不低。几款App对开通借款功能的审核都颇为宽松,填写个人姓名、身份证号,进行人脸识别后,绑定收款银行卡就可以借钱。 部分App中的借贷功能还以低息为噱头吸引用户,但实际上却埋着高息的深坑。某款App宣称借款额度最高达到20万元,最低年化利率只有7.2%;但当记者按照App内的要求填写完各种个人信息后,年化利率一下子涨到了23.4%。 在黑猫投诉等互联网投诉平台上,有多名用户投诉称,一些App里的借贷功能存在重复扣款、收取高额利息、开通后无法取消等问题。 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普通用户在银行申请信用卡,一般初始额度只有2万元到5万元;但不少App上的借贷功能,动辄宣称可以提供30万元到50万元的额度。额度一旦过高,如果用户还款逾期,带来的金融风险很大。 互联网经济专家刘兴亮认为,不少App用户众多,如果平台采用诱导的方式推广借贷功能,一些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控力较差的群体就存在过度借贷的可能。 多位大学生在黑猫投诉上反映,看到某款社交App上频频出现的借贷广告,经不住诱惑,就尝试借款,数额在1万元到3万元不等;但借款后却无力偿还,影响了个人征信。 此外,借贷功能还极易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国家网信办在今年5月的一次通报中指出,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其中半数以上App都具备金融功能,这些App存在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问题。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中小借贷平台上的个人信息很容易泄露。个别平台为追求利益,会把个人信息“打包”卖给第三方;只要用户在一家借贷平台上申请过借款,其他借贷平台的骚扰电话就会“蜂拥而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尝试使用移动端上的金融平台进行借贷。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显示,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部分公司的“80后”“90后”客户占比达到90%以上,其中,“90后”客户占比普遍在50%左右。 相关专家认为,与专业化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App相比,一些常见的生活类App使用人数更多,覆盖面更广。由于使用频率很高,过度宣传借贷功能更容易让网民掉入网贷陷阱,并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有关部门需要对这类App加强监管,堵住由此带来的互联网金融漏洞。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顾雷说,应持续加强对手机App开设借贷功能现象的监管。对于当前“什么App都可以放贷”的局面,要有更精准的规范和约束。比如在平台的借贷资质、用户申请门槛、推广方式等方面,都应有更明确和严格的标准,以实现App借贷业务有序、有度发展。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一些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并没有明确指定使用范围,部分信贷资金存在未按指定用途使用的问题,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以及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平台的指导,在对用户的申请审核、贷款用途和流向的监管上更加严格。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很多普通用户具备的金融知识有限,容易被平台夸张的宣传所诱惑。行业监管部门可定期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培养更多人形成良好的金融素养,增强抵抗金融风险的意识。各类App都盯上“借钱”业务
“轻松借钱”背后暗藏多重风险
对App借贷亟待加强监管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超声“吹”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
- 快讯:房地产板块再掀涨停潮天保基建9连板
- 快讯:化肥板块震荡走强
- 俄罗斯安全委员会秘书:俄即将完成美在乌军事生物活动的证据收集工作
- 最详细宇宙引力波图谱绘成
- 安科生物:公司注射用人生长激素新增生产线获批
- 长远锂科: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143%
- 拜登在波兰会见乌克兰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
- 扬州大学:水稻绿色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见成效
- 日本地方银行和罗森银行等发生的系统故障已恢复
- 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1300亿元
- 中美审计监管合作相向而行境外上市渠道保持畅通
- 美國批准向德國出售價值50億美元「愛國者」導彈
-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例
- 天微电子: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1 6%拟10派6 25元
- 因疫情防控需要上海中止今年首批集中供地出让活动
- 「产品推荐」高效精准的QuEChERS前处理产品,让实验室分析事半功倍
- 古特雷斯: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于近日就乌克兰危机发表一系列倡议
- 小熊电器:拟发行5 7亿元可转债
- 云南昨日新增本土确诊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