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开“天眼” 12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开启规模应用
12月23日晚,女娲随着“宏图二号”09至12星成功发射入轨后完成一系列调试并传回高清影像和数据,开天开启由12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组成的眼颗遥感应用“女娲星座”开启规模应用,为救灾应急、商业农业监测、雷达海洋观测、卫星能源开发等提供高分辨率的规模对地观测影像。 我国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分别在11月9日、女娲12月17日以一箭四星方式,开天开启将“女娲星座”8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成功送入距离地面520余公里的眼颗遥感应用太阳同步轨道。 记者23日从北京市科委、商业中关村管委会了解到,雷达入轨后,卫星这8颗卫星在太空中先后完成太阳帆板及数传天线展开、规模星地测控数传链路测试、女娲卫星状态监测、雷达遥感载荷开机。它们与2023年3月30日发射入轨、先期已在轨运行的“宏图一号”4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完成组网。迄今,“女娲星座”组网的商业雷达遥感卫星已达12颗。 看得清,是“女娲星座”的首个亮点。“12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如同‘天眼’,能够穿透云雾、雨层,全天时、全天候地对地观测,采集到高分辨率的影像,成像分辨率达1米。”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宇翔说。 覆盖广,是“女娲星座”的另一特点。“女娲星座”计划发射114颗遥感卫星。目前入轨的12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分别采用车轮编队、90度等相位编队模式,具备了对地遥感观测的全球覆盖能力。 效率高,是“女娲星座”的又一优势。“我们自主研发的卫星设备,力争实现对特定目标‘所见即所得’的实时遥感观测能力,响应迅速,观测敏捷。从在地面向卫星发出指令到数据传输回地面,不到1个小时。”王宇翔介绍,运用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星座对影像的解析效率也进一步提升。 迄今,“女娲星座”采集的影像和数据已在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干堤溃决等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中发挥作用,支撑事件监测百余次。 “到2025年底,‘女娲星座’将至少形成20颗卫星组网规模,进一步提升卫星响应能力,提供更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务。”王宇翔说,这些高分辨率的影像和数据,有望在应急减灾、防汛抢险、自然资源监管等方面发挥更大应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南农晨读丨隐秘小镇
- 乌金渡桥新建工程项目进入收尾冲刺阶段
- 全县重点项目推进会召开
- 安徽省2021年首批次新材料名单公示,我县1家企业名列其中
- “出海”新动能:陆海新通道如何改变西部城市?
- 枞阳推进清廉文化阵地建设
- 爱心女企业家慰问卡口值班人员
- 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城乡医疗保障工作
- 浙江天台:“三发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 枞阳:跟着劳模去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 16亿元!7个项目!正式签约!
- “缘在铜都·爱在枞阳”青年交友联谊活动举办
- 电饭煲中预浸泡对陈米饭气味特性影响及机制解析(三)
- 我县召开2020年度美丽乡村、特色村调度会
- 高学斌:为妇女儿童维权,是我一生的事业
- 市领导督导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和环长制建设
- 2023年北京市将制定地方标准211项
- 【网络中国节·中秋】大手牵小手 廉洁过中秋
- 枞阳县开展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活动
- 县直机关工委召开“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暨党课报告会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