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归来的北京答卷
2023年6月,蓝天北京故宫角楼上空现蓝天白云。北京 (视觉中国/图) 2023年1月,答卷北京没有发生重污染。蓝天而10年前的北京2013年1月,重污染几乎每天都侵袭京城。答卷在污染最重的蓝天一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驱车从清华大学一路向北,答卷穿过海淀区、蓝天昌平区,北京翻过八达岭,答卷到达延庆区后,蓝天空气立马肉眼可见地好转。北京 三面环山、答卷干旱少雨的北京,堪称全球扩散条件最不利的首都城市之一。古人建都于此,青睐易守难攻的地形,而现代社会,山峰成为阻拦污染物扩散的屏障。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十年间,中国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第一个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发展中国家。2022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86.5%。 北京的空气故事正是中国治霾历程的缩影。作为两千万人生活生产的超大城市,北京一度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与历史上的伦敦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被一起提及。 而今,北京“为全球其他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联合国环境署这样提到。 监测、科学评估、攻克污染源,如同人类全身体检进而看医生、对症下药一样,北京进行了一轮轮剖析。虽然北京的PM2.5浓度在十年间下降了七成,2023年开年以来,空气质量出现反弹。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在官方网站表示,2023年面临着气象条件相对不利和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增加的双重压力。“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未改变,仍需久久为功。” 打开手机App,实时查看身边最近站点的空气质量,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透明的数据背后,是监测体系的建设和信息公开的推动。 2013年1月1日起,全国74个城市开始公开PM2.5等污染物数据,从过去的“每日一报”改为“每小时一报”。“客观地说,原先的日均值数据确实存在调整的空间,所以人们怀疑空气质量数据的真实性,但改为小时实时数据后,极大提升了数据质量。”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彼时,北京已有35个覆盖城区和各郊区县的空气监测站点,是国内监测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这得益于北京自1999年起就开始监测PM2.5等污染物。2013年1月,北京PM2.5月均浓度高达180微克/立方米,马军感觉“震撼”:“数值实在太高。意味着刨除一些大风天气,北京每天都是重污染天气。” 北京市民邹毅也对监测数据公开:让老百姓更有直观感受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大型餐饮场所pm 25污染深入调查和对策建议(三)
- 市直机关干部职工无偿献血作表率_
- 芦山县:合理安排开工时序 28个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 基于矿质元素指纹的牛肉产地溯源(二)
- 食品及食品污染溯源技术与应用的二维条码(四)
- 干青豆复合生物保鲜剂保鲜效果研究(二)
- 最新发布|北京发布《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等41项地方标准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北京市消协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拒绝过度包装和“天价”月饼
- 天津查获7批次“还原糖”超标绵白糖产品
- 广西宁明:强化农村药械监管 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 金樱子棕色素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
- 干青豆复合生物保鲜剂保鲜效果研究(二)
- 上海:向隔离小区里的老年居民传递温情力量
- 天长法院先行调解助力家庭重归和睦_
- 成都:助力计量领域知识产权供需对接
- 陕西宝鸡开展世界标准日主题宣传活动
- 全国现代五项冠军赛青岛站结束
- 伟业计量积分兑换月
- 发酵牦牛乳菌种筛选及加工工艺优化(二)
- 绿色投融资不及需求20%,全球碳市场亟需统一标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