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來台後她從補校唸到觀光餐旅系,如今在社區大學、國小高中教授越語課程

文:謝德星

定居花蓮的來台「詩詩姐」(本名:莫叡蓉)來到台灣將近20年了,最早她是後從以看護工的身份來台工作,但由於仲介公司辦手續出問題,補校那次她只在台灣工作1年半就返回越南;而第二次來台灣,唸到大學是觀光國小高中因為她再婚嫁給了台灣人,也因此成為台灣的餐旅新住民。

爲了維持生活以及照顧前一段婚姻留在越南的系今兒子,詩詩姐在花蓮從事了許多類型的社區工作,如飯店房務、教授大理石加工廠等,越語但這些工作她都做不久,課程因爲她不幸碰上無良雇主剝削,來台那陣子她拿到的後從薪水都比《勞基法》規定的基本薪資還要低。

所幸老天爺很照顧她,補校詩詩姐後來找到一份在外籍移工仲介公司擔任翻譯員的唸到大學工作,雖然過了很久,但詩詩姐回憶起在仲介公司上班的這段時間,她都覺得很快樂,因爲公司的氛圍很好,而且老闆和員工也很友善和包容,讓她能夠很快進入工作狀況,此外她也得到應有的薪資待遇。

為了學習中文以及快速融入台灣文化,詩詩姐選擇下班後到住家附近的宜昌國小報讀夜間補校課程。國小課程結束後,熱愛學習的詩詩姐決定繼續升學,從國中、高職一路念到台灣觀光學院的觀光餐旅系,平常一到五做正職工作,週末到學校修學分,她靠著強大的意志力將大學學業完成。

求學的時候,當遇到課堂報告時,詩詩姐會藉由報告主題結合越南文化,讓課堂上的台灣同學認識越南這個國家,詩詩姐笑說,雖然她在班上年紀大一些,但因爲自己有一定的人生歷練,所以在課堂上反而能比較容易理解老師所要傳達的内容。

從台灣觀光學院畢業後,詩詩姐被觀光學院的老師介紹到社區大學教授越南語課程,這契機也讓詩詩姐開始踏上成爲一名專業越南語老師的路。

在剛開始成爲越南語老師時,詩詩姐大概每兩個月要北上一次,去輔仁大學接受教師培訓,而隨著她教學資歷的增加,詩詩姐除了在社區大學授課,也開始去慈濟大學附屬高中、宜昌國小教授越南語課程,有時也到花蓮移民署服務站擔任越南語翻譯員。

211893135_2955749581334181_1042669965330Photo Credit:詩詩姐提供
在授課過程中,詩詩姐教導課堂同學一起製作越南素食河粉。

由於詩詩姐的學生大多是國高中、大學生,因此她的教材多以生活化的方式設計,用活潑的方式讓學生學習越南語,透過游戲與運動,讓同學在學習之餘也能放鬆。

每當期末,課堂的成果發表是詩詩姐最期待的時刻,同學們各自發揮創意,在舞臺上以越南語對話及唱歌,藉由舞臺上的表現來提高學習上的自信,這是詩詩姐最樂見的事。

此外針對大學生,詩詩姐有另一套教學方式,她會事先整理每位修課同學就讀科系的相關内容,讓同學們能夠認識自己科系的各種用語在越南語中的意思;除了用課本做教學,她也透過播放越南電影的方式讓同學學習越南語,順便從電影情節介紹異國文化。

210425943_2955729884669484_1182435219913Photo Credit:詩詩姐提供
詩詩姐到四維高中教導同學們基礎越南語。
209975818_2955749514667521_5654905723358Photo Credit:詩詩姐提供
詩詩姐在花蓮高商園遊會擺攤,除了售賣家鄉美食,也向到攤位的客人介紹自己身上的傳統服飾。
207166331_2955749534667519_8808631559524Photo Credit:詩詩姐提供
詩詩姐到花蓮壽豐鄉的吳全社區,向當地社區居民介紹越南美食以及文化。

成爲老師後,詩詩姐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同學們能夠在上課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上完課之後能夠記得所學的;而在與台灣同學們的互動中,她認爲自己也在向同學們學習,畢竟身為新住民,她常常透過與學生的交流去認識一些自己不瞭解的新事物。

閑暇的時間,友善的詩詩姐喜歡結交新朋友及參加活動,藉此分享有關自身母國的文化。疫情之前詩詩姐與越南姊妹們參加新住民發展協會舉辦的回娘家走秀活動,她們一同穿上美麗的「Áo dài」(越南傳統長衫)在臺上進行走秀。

207274424_2955749598000846_7274014757967Photo Credit:詩詩姐提供
疫情之前新住民發展協會舉辦回娘家走秀活動,詩詩姐(前方紅衣者)與越南姊妹一同穿起Áo Dài(越南傳統長衫)共襄盛舉。

「朋友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部份」,詩詩姐説,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會認識不同的朋友,而這些朋友能成爲彼此學習與陪伴的對象,由於身在異鄉,如果遇到投緣的朋友她會非常珍惜,她也提醒我在之後的生命中要懂得分辨身邊的朋友,因爲不同的朋友會帶你往不同的方向走去。

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們也聊到了她的越南家鄉,對詩詩姐來説故鄉就像一股原動力,回故鄉的她可以和身在越南的兒子及其他家人相聚,讓身心完全放鬆、好好充電一番,然後帶著滿滿動力回台繼續打拼,與越南家人之間的情感是促使她前進的動力。

相比之下,在台灣的家比較像是可以讓她大步向前的新養份,兩個家都深深影響著她,但大部份時間她都只能陪伴一邊的家人。

「我跟另一邊的家人雖然生活在不同空間,但親人之間的思念與親情超越了空間的阻礙。」詩詩姐感慨的說,家人之間的相處需要互相關心與體諒,這樣的相處才會有溫度。

203865279_2955749541334185_5547016641208Photo Credit:詩詩姐提供
全家回越南時,越南家人與詩詩姐的台灣先生一同慶祝生日。

訪談將近尾聲時,詩詩姐提醒我,生命中不要過度去追求自己沒有的東西,因為這樣反而會忽略自己擁有的一切 -- 我想這也是詩詩姐成為跨國新住民後,從她的生命過程中獲得的深刻的體會。

詩詩姐與我分享的人生經驗中,能夠看到她在異鄉和藹可親、堅忍不拔的生命特質,這也讓我在往後的生命中多了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

本文獲《移人》授權刊登,原文請見:「詩詩姐」莫叡蓉因材施教深耕花蓮越南語教學,後山學子如沐春風

延伸閱讀:

  • 一位新住民社工的觀察:仍在沼澤中求生存的新住民,遠多於螢光幕上被報導的勵志故事
  • 對於新二代優勢的常見三大迷思:「學習力強與血緣沒有關係,而是因為生存的必要」
  • 台大資深越南語教師阮蓮香,讓新二代找回對越南的情感與身份認同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延伸閱讀:

  • 越南官方:近5年逾2萬越南公民放棄國籍,近半歸化台灣
  • 越南老闆的三聲道:擁有一口流利粵語的木柵越南住民
  • 越南新住民阮秋姮回顧來台10年:想當年在河內混網咖,如今主持台灣國慶大典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