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栀子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鉴定(三)

2.4 系统进化树分析

对基于核糖体ITS和28SrDNAD2D3区构建的栀根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发现,基于ITS基因序列的结线进化树中,栀子根结线虫种群MH756121、虫病MH756122与海南(KF418369、病定MT0675599)、栀根越南(MG773551、结线MG773550)、虫病福建(MT209951、病定KX823380)、栀根湖南(MT456216)7个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群体位于同一分支,结线支持率为99%。虫病基于28SrDNAD2D3基因序列的病定进化树中,栀子根结线虫种群MN648519、栀根MN648520与泰国(MT648507)、结线中国福建(MT193450、虫病MT193449)、中国广东(MN017119、MN017115)、美国(MH800969)6个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群体位于同一分支上,支持率为85%。此外,基于核糖体ITS和28SrDNAD2D3区域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栀子根结线虫种群均与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graminicola)等近似种聚类在不同的分支,能明显与近似种区分开(图5,图6)。该结果进一步证实该病原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
 

3 讨论

本研究对广西贺州市栀子种植基地的根结线虫病进行了调查,发现栀子根结线虫病发生较严重。本研究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其病原鉴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为栀子根结线虫病的诊断及防治奠定了基础。
根结线虫病是栀子生产面临的一种重要病害,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相继报道了该病害,但多数研究集中于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及药剂筛选方面,病原相关报道较少,仅有广西、福建两地对其病原进行了鉴定。2008年,熊英等采用形态学的方法将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黄栀子种植基地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福建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福建省林业科学院将该省栀子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鉴定为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根结线虫分布广且种类繁多,该属有近100个有效种,同种作物不同地区其优势种群有差异。许天委等研究发现海南省土沉香根结线虫病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是优势种群;而苏圣淞等对海南澄迈土沉香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发现其病原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本研究对广西贺州市栀子根结线虫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发现其病原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这样的结果并不矛盾。本研究在之前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结合了分子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其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1983年,Yang等在我国海南省儋州市象耳豆树上首次发现并报道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此后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该线虫的发生,到目前为止发现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广泛分布于四大州的热带地区。在我国,海南省的三亚、琼海、定安,广东省的番禺、遂溪,福建省的福州、漳州,湖南永州等地均发现了该线虫。研究发现该虫可危害中药材、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发现的茜草科栀子是该线虫的寄主新记录。卓侃等认为该线虫寄主范围广、毒性强、危害大,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病原线虫。广西地属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西瓜、番茄、番石榴等作物均是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寄主,开展该线虫的调查,了解其分布情况及新的潜在寄主,可为有效采取检疫和防治措施,防止该病原线虫的传播扩散及危害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关链接:栀子根番石榴蛋白酶K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热带作物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