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枞阳:千亩撂荒地是怎么“活”起来的

  6月19日,活记者在位于枞阳县白柳镇旸岭村的枞阳一处坡地上看到,大豆苗破土而出,千亩嫩绿的撂荒叶子随风摇曳。

  “真没想到,地起门前山岭上这块撂荒了七八年的活地今年居然种上了大豆。”种了几十年地的枞阳旸岭村村民李必华说,这块地不好耕种、千亩产出不高,撂荒前几年基本都撂荒了,地起他家也有3亩地在其中,活“现在都流转出去了,枞阳不仅重新种上了庄稼,千亩我每年还能拿到1000多元土地流转的撂荒钱。”

  该村党委书记陶建明告诉记者,地起今年旸岭村共有800多户村民对外流转了1800多亩田地,其中撂荒地800余亩。

  “这些撂荒地,基本都由县里组建的国有企业安徽长江农业农村投资发展公司进行了统一流转,流转费用也有保障。”陶建明说。

  “我们在乡村一线走访调研时发现,有部分边角田、坡地,机械化生产不便、种粮大户不愿意流转,出现了撂荒现象。”安徽长江农业农村投资发展公司负责人谢忠告诉记者,为了让闲田“活起来”,他们进行了调研、测土,发现枞阳县白柳、汤沟等乡镇的丘陵坡地和沙性土壤地适合种植大豆,便于去年谋划实施5000亩大豆种植项目。今年初,5000亩土地流转完成,其中包括1000余亩撂荒多年的坡地、梯田。

  在白柳镇龙井村,6台挖掘机正在高低不平的梯田内平整土地。

  “梯田、坡地改造成本很大,前段时间有一块4亩的撂荒地,我们光改造费用就花了约9000元。”枞阳县众禾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钱兵说。

  分散的撂荒地整改为利于耕种、管理的大块田地,资金从哪儿来?“我们积极探索创新,与民营企业开展合作,撬动项目开展。”谢忠说,谋划实施大豆种植项目后,该公司便与众禾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长江农业农村投资发展公司负责前期土地流转的协调和资金投入,具体耕种以及管、收、销等由众禾智慧农业公司负责。

  “目前,我们已种了2000亩大豆,其余3000亩也在进行土壤改良。”钱兵表示,他们引入机械化作业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确保大豆稳产、高产。

  “5000亩大豆种植项目不仅让农民有了土地流转收入,更重要的是盘活了撂荒地,也有助于粮食增产。”谢忠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深化与民营企业合作,在水利设施建设上进行针对性投入,力争让撂荒地不仅能种大豆,还能种植小麦等作物。(刘洋章洋)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