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阿飛正傳》:那孤獨的意象

文:Nicole Chong

在1990年,阿飛據說當時《阿飛正傳》播放完畢的正傳一刻,電影院內觀眾罵聲四起,那孤沒有人知道剛才那一個半小時到底看了個甚麼故事,意象大眾對這齣電影的阿飛評價也反映在票房上。慘澹的正傳票房卻沒有阻止電影圈內的讚賞聲,各頒獎禮上亮眼的那孤成績亦令觀眾重新審視這齣電影,「王家衛」自此成為在商業片泛濫的意象香港電影圈內別樹一幟的品牌。

王家衛的阿飛電影之所以難懂,因為他從來都不是正傳在「創作」一個故事,然後把它拍成電影。那孤他的意象電影更像是拿着鏡頭窺探城市各個寂寞的靈魂,把它們都帶入他的阿飛電影中。因此,正傳王家衛的那孤電影極碎片化,偏意識流,沒有一般劇本的工整,甚至我們看的不是一個劇本的呈現,而是跟着戲中人物遊走,感受他們自然流動的生活。在他的電影中,我們好像代入了某個角色,感受他自身的執著與孤獨,或與其他人物的產生的微妙悸動,沒有經天動地,沒有高潮迭起,一切都是那麼輕微、那麼不經意、那麼平凡又獨特。

0圖片來源:《阿飛正傳》海報

《阿飛正傳》正是奠定王家衛電影基調的一部作品,往後他的作品也不斷描寫城市中各個小人物的寂寞與迷失。故事的場景設定在六十年代的香港,圍繞著主角旭仔敍述。旭仔是上海移民,他從未見過生母,自小由養母養大,因此長大後他對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女人都冷酷無情。旭仔決要找到生母,為此他隻身前往菲律賓,可是生母拒見,旭仔帶著怨恨離開。

《阿飛正傳》的故事線甚為單薄,電影的可看性在於導演如何運用各種的拍攝手法和意象,去拱托出一個強大的空洞感和寂寞氛圍來圍繞整部電影,當中的手法亦十分值得探討。

顏色

電影在色彩運用方面極具特色,全片的色調都偏暗,以綠色作主軸,例如旭仔房間內的窗簾、床單、椅子都是綠色。綠色原是代表生氣,電影很巧妙地把綠色作電影主調,卻反其道而行,使片子彌漫著一股暗淡的憂傷,與原應反映出的生命力作對比。這種氣氛的營造是為了帶出旭仔的哀傷,他放蕩不羈,從來不會付出真感情,像是一隻無腳的小鳥,內心亦執著於被生母拋棄的鬱結。電影亦隱喻當時的年青人漫無目的、漂泊的感覺,暗淡的色彩正好增加那種虛無、頹唐和無力感。

Wong Kar-Wai 阿飛正傳 王家衛 梁朝偉 Days-of-Being-Wild.-Tony-Leung-as-Chow-Mo-wan圖片來源:《阿飛正傳》劇照

電影有兩處精彩地運用了樹林來作對比,像是旭仔在菲律賓被生母拒見後離開的一幕,那個鏡頭跟著張國榮的背影,在婆娑的樹林、陰暗的光影下行走。翠綠的樹林不再顯得生機盎然,那一棵又一棵高聳又相似的樹木顯得堅定又單調,籠罩着旭仔內心失望、憤怒、報復性地都不讓生母見一 眼的決絕。

另一處對用樹林交替列車的意象亦令人印象深刻,在電影後段章節,旭仔於菲律賓被殺手槍傷,躺臥在行駛中的火車之上,面對死亡,這時這刻,旭仔身處在開動中的火車之中,不能逃脫。下一鏡頭影像卻是車箱外的樹木風景,傳來旭仔的一段獨白,隱喻旭仔的死亡,但是,鏡頭接下去是另一角色阿超與旭仔在車廂內的一段對話。車廂之內是窄迫、黑暗的死亡空間,車廂外的樹林一方面是生機處處,形成對比,另一方面亦是密集無盡,與不明終點列車意象契合,如同旭仔空虛無目的性的一生。

時鐘、雨水、汗水

王家衛的電影中,每一幕都是有味道和溫度的。電影中不斷出現時鐘、雨水、汗水亦是造就這些畫面的意象。

1_minute圖片來源:《阿飛正傳》劇照

相信大家對電影中的時鐘不會陌生,經典的一幕「一分鐘的朋友」中的畫面亦顯示了旭仔的腕錶和牆上的時鐘。在旭仔和咪咪一夜纏綿後,背景的秒針流動聲十分明顯,其後鏡頭在走廊上的時鐘逐漸拉遠,牆壁半掩着咪咪離開旭仔家的畫面。這反覆出現的時鐘代表時間的流逝,亦表示旭仔利用不同的女人,在多段無結果的愛情中消磨時間。背景中重覆的滴答聲像落在無底空洞中,喻意旭仔在多段重覆乏味的愛情中找不到踏實和滿足感,更愈漸空虛。

days_of_being_wild_clock圖片來源:《阿飛正傳》劇照

雨水在多個場景中都表達了角色的內在情緒,當旭仔在士多對蘇麗珍發表完那「一分鐘的朋友」的言論後,蘇麗珍走出士多目送旭仔的離開,鏡頭逐漸從她的表情移到走廊盡走的窗戶,窗外大雨滂沱,就像是旭仔的話在蘇麗珍的心裏翻騰,為她本來的平靜內心和生活掀起一場大雨。後來,蘇麗珍分手後再找旭仔,那夜同樣是下着大雨,當她發現旭仔已有新歡後離去時,壓抑着的情感和淚水溢出就像那止不住的大雨。當蘇麗珍心情平復後,和超仔對話的一幕中,大雨也隨之消逝,回復平靜。

電影中溫熱潮濕的氣溫不斷從鏡頭中滲透出來,鏡頭不時遊移在人物的頭髮和額頭間,讓我們清楚看見汗水滲出。悶熱的天氣更加突出那狹小房間的窒息感,汗水透出人物的焦躁,大家都被困在那無方向的人生中任煎熬和不安在不透氣的生活中翻滾着。

孤獨的背後

《阿飛正傳》覆蓋了王家衛電影所有的主題:孤獨、迷失、不安、失去、忘記與存在。看《阿飛正傳》或王家衛的電影總讓我想起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電影中人物的存在如空氣般輕,在城市中漂浮着,沒有着地,似遊離於這裏又不屬於這裏,輕得沒有刻下存在的痕跡。 這種輕就是形成每個孤獨靈魂的原因,電影中的人物都沒有一個實在的方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亦很輕,大家都是在某個時間成為對方取暖的對象,就連暗戀也是淡淡的,沒有誰在誰心中真的扎根過。因為沒有留下過甚麼,所以無重量,所以輕,所以空洞寂寞,因而造就了王家衛電影中一個個似虛既實的經典角色。

相關文章:

  • 我是一個餐廳侍應,下班後最喜歡看王家衛的電影
  • 王家衛的碎片式時間美學
  • 《阿飛正傳》在此留下永恆的伏筆:傳奇的九龍城寨,消失的香港記憶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