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落合陽一
知識量不重要,時生存而是戰略知識製造知識有沒有特徵
未來世界裡將不再有益智節目,因為要比知識和記憶力,無須絕對是背誦電腦更優秀,Siri也很優秀。盡量日本的掛鉤益智節目異常地多,原因在於準備考試時都是時生存靠背公式,一方面要求具備思考力,戰略知識製造知識但是無須提出的問題卻僅僅只是在考驗人能夠連接起幾種作為思考工具硬背下來的解題公式。但是背誦,其實所能夠連接的盡量個數寥寥可數,所以這些益智問題看似在考驗思考力,掛鉤多半只是時生存虛有其表。
這麼一來,戰略知識製造知識要解益智問題當然是無須電腦更拿手,聽到「第16屆美國總統是誰?」電腦一秒就可以回答「林肯」。換句話說,只要是人曾經思考過的問題,電腦都一定能有答案。就算是用照片詢問,這個城市是哪裡?運用圖片搜尋功能馬上就能知道答案。
擁有這些查查維基百科就知道的知識,沒有意義。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沒有必要完全記住,但必須具備如何搜尋答案的基礎知識,腦中有模糊的記憶即可的程度。
創造力和遺忘
雖然不必為了暗記不斷抄寫筆記、嘴裡不斷念誦,只要隱約建立起知識連結的狀態,就是未來擁有知識的理想方式。只要能了解一個事物是以何種機制,得以從靈感發展到實裝,其他個別的細節只要遇到了再去調查、嘗試就行了。
這種感覺對於今後所必須的創造性來說是相當重要,兩種事物以抽象的意象重疊之後,會得到什麼樣的答案?諸如這樣的想像,層疊不同的模糊形象,可以產生只有人類才有的想像力。
我記得日本博物學者、小說家荒俣宏曾經說過:「創造力的高低,與遺忘十分相關。」我相當贊同這種說法。假如問題設定非常明確,那麼遺忘的能力也很重要,因為假如看到了問題,就會知道只要組合這些就可以解出答案。但是真正的創造性其實是一種從模糊之處發現問題本身的能力。
先記得、再忘掉
將各式各樣的知識,用隨時能上網搜尋就知道的狀態記在腦中,這種建構知識的方法在未來很重要。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最理想的狀態是,試著自己理解一次,不過後來因為不常用到,所以細節並不清楚。
我認為最好的狀態是,在大學學過所有專業內容,也閱讀過專書,但記憶並不完全,我稱為知識掛鉤。我大學一年級時,學校的教授曾對我說:「在大學時期努力建立起掛鉤的知識,將來研究中需要用上時,只要一查馬上就知道內容。」
需要的時候再去查,練習一次之後大概2、3天就能上手。以我自己來說,假如不記熟基礎數理,就根本看不懂公式,所以只要我徹底學好基礎數理,其他瑣碎的公式大可一邊看論文一邊查,一樣馬上跟上進度。
未來的所有人都必須要認知到這一點,因此我們必須盡量多製造些知識掛鉤,雖然沒必要完美地背誦,或是要能上益智節目的程度,可是擁有足以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程度的知識,更為重要。
「Siri,等一下我該做什麼?」這個問題Siri或許無法回答,但是「○○是什麼?」相信一定可以得到答案。
發現特徵的能力
人工智慧領域中有所謂的深度學習,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跨越多個機械學習的層次後,可以獲得一個抽象化的特徵量。過去的機械學習,是由人類來訂定特徵量,因此這當中需要具備獨特的知識。
但是在深度學習中,可以由機械來訂定特徵量,這是一項極大的革新。我們人類的行為也受到類似深層學習的行為影響,我想在人類擁有的能力中,掌握抽象化特徵量差異的能力絕對很需要。能夠抽象掌握各種領域的特徵量,將能大幅充實一個人想像力的抽屜。
相關書摘 ►《超AI時代的生存戰略》:你的工作是「中間協調者」嗎?未來很可能被電腦取代
書籍介紹
《超AI時代的生存戰略:迎接2040世代,34個個人意志、工作、生活關鍵字》,三采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落合陽一
譯者:詹慕如
國際知名藝術、媒體、AI三方跨界研究者,在台首本著作。
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系統,也就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人類,人在科技的高度依賴下,必須做出哪些取捨或改變。當我們對AI時代習以為常時,卻沒想到「超AI時代」正在步步逼近!
為什麼是2045年?科技發展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極大甚至接近無限的進步,當個臨界點來臨時,舊的社會模式將一去不復返,新的規則開始主宰這個世界。這是由能夠自我進化的智慧型機器、或是其它形式的超級智慧所引發的現象,這時的技術發展會完全超乎全人類的理解範疇。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