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评论」“连一束鲜花也不能收”,强调教师节“绝不收礼”所为何来?

导读 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教师面对学生、评论家长送来的连束礼鲜花,是鲜花收还是不收?最近的一则新闻给出答案:教师节,教师连学生送的强调鲜花也不...

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教师面对学生、家长送来的教师节绝鲜花,是不收收还是不收?最近的一则新闻给出答案:教师节,教师连学生送的为何鲜花也不能收!

9月9日,评论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某小学一名老师在社交媒体晒礼物引发关注。连束礼据报道,鲜花网名“美丽裙子”的强调女老师拍摄所收礼物为一束鲜花、一盒月饼及一箱饮料,教师节绝并配文当老师的不收好处就是处处被偏爱着,感谢王某某妈妈送来的为何教师节礼物。对此,评论有网友认为老师的炫耀行为不妥,也有人认为学生家长送老师鲜花无可厚非。

9月10日,涉事女老师回应称图片和配文是她发布的,鲜花是她闺蜜送的,其它礼物是学校发的。

9月11日,河南周口郸城县教育体育局发布针对该事件的情况说明称,经核实,鲜花系学生家长赠送给郸城县宁平镇才英小学教师王某的教师节礼物,有关物品是学校发放的中秋节慰问品。已对涉事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成其向学生家长退还鲜花等额费用。郸城县教育体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全县教师员工的师德师风教育。

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调查,这名教师收到的礼物就是鲜花。而对教师进行批评教育、要求退还鲜花等额费用,意味着“鲜花也不能收”,这给教师节教师收礼划下了新的红线。

一名教师在教师节收到学生或学生家长送的鲜花,本来是一件很开心、值得骄傲的事,这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可随之却被批评教育,责令不能收鲜花,这会对教师的情感造成怎样的影响?

这名教师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礼物,从礼物的价值看,她在意的是被尊重,而不是多贵重的礼物。有人说她“太傻”,给自己“挖坑”、举报自己收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反映出教师节的价值,让教师感到被尊重。

也有人说,教师在教师节也可以收鲜花,但只能收学校颁奖时发的或者其他单位慰问教师时送的,而不能收学生和家长送的。因为这会刺激学生和家长攀比送礼,教师也可能根据是否送礼区别对待学生,为避免出现这些因“收礼”而出现的纷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刀切禁止收任何礼品,鲜花、贺卡都应该在被禁之列。今后教师节对教师的祝福,就只能是一句问候。

这可能会使教师节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教师“小心翼翼地”过节,避免自己一不小心“踩雷”。对于学生在教师节送来的鲜花,学校也会认为是“烫手山芋”。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会感受到被尊重、被热爱。

禁止教师以职务之便牟取利益,是规范师德之举,但教师在教师节收一束鲜花,该不该纳入禁止收礼范畴值得商榷。如果担心送鲜花刺激家长的攀比、焦虑,可以要求教师把收到的鲜花统一交给校方,用来美化妆点教师节期间的校园,而不是把其作为师德问题处理,批评教育教师。

强调“绝对不收礼”,背后折射的是当前家校不平等地位所带来的家长焦虑。这也是一直以来送礼的“囚徒困境”,家长不愿意给教师送礼,但担心其他家长送、自己不送,会影响到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因此就不得不送。禁止一切形式的送礼,大家都不送了,也就消除这一“囚徒困境”,但并没有解决根源性问题。

根源性问题是,如何构建平等的家校关系,约束教师不能利用职权对学生进行差别化、歧视对待。构建平等的家校关系,关键在于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能真正代表家长维护学生权利的家长委员会。

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歧视性对待,家长可通过家长委员会督促教师委员会启动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做出对歧视学生教师的处理,当前的问题是,很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而变为了摆设或工具。

在平等的家校关系下,教师对待学生不再受任何利益因素影响。当学生(家长)送一束鲜花表达对教师的感恩之情,其他学生(家长)并不认为这会让自己被老师另眼对待,这不就让家校关系、师生关系不再有任何利益纠缠,而回归到正常吗?这是尊师重教亟需构建的家校关系与师生关系。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