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奪舍——為何領導者會突然性情大變,推行暴政?

最近不少人探討一個動詞,叫「奪舍」。奪舍大變

「奪舍」本是為何指人的靈魂轉移至已死的身體上,延續生命;亦可指霸佔他人身體的領導法術,用自己的突然推行靈魂操控別人的身體。而近日流行說的性情「奪舍」,是暴政指一個人從某刻開始突然做出與往日完全不同的行為,性格完全改變,世界觀也截然不同,奪舍大變就像成了另一個人似的為何。例如某領導年輕時努力讀書,領導大學時以關心社會和弱勢為理想,突然推行之後幾十年的性情工作,都是暴政個稱職的公務員,四平八穩。可是,有一天,這人卻突然像轉性般,硬要推行一些破壞社會的法案,而且打壓異己,與剛上任時提倡不同立場和解完全判若兩人。很快,他的頑固和暴戾令很多人不滿,就連認識他幾十年的人都驚訝為何他會變成這樣。

要研究一個人何時被「奪舍」,從溫文的人變成暴君,並不是易事。例如希特拉何時被「奪舍」,而從有理想的藝術家變成激進排猶的種族主義者,再要滅族並發動世界大戰?究竟是他打完第一次大戰回來,看見德國滿目蒼夷、經濟衰頹,因而歸咎猶太略奪經濟;還是再之前他在維也納生活時,開始接觸反猶和日耳曼至上的刊物,就已經被「奪舍」?無論是多麼邪惡的人,倒不可能是一出生就已經反猶,並計劃種族滅絕和獨裁統治的。希特拉何時被這些邪惡思想侵佔,慢慢帶領他走上萬劫不復的路,是很多歷史學家研究的謎團。

最合理的解釋,是「奪舍」是一步一步的。幼年飽受父親暴力對待的希特拉,或許已受到暴力思想的感染。而在維也納畫家生涯不如意,再加上接觸到反猶的極端思想,也影響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在「奪舍」前期,他其實有機會抽身,要是這時他遇上良師益友,跟他闡明種族主義的謬誤,叫他不要相信這些政治宣傳,那他就有可能不會加入工人黨,也是納粹黨的前身。

然而成年人的暴行,總不能以被「奪舍」作辯解。每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是一個人有基本的良知,懂擇善固執,並遠離邪惡的人,總不可能被輕易「奪舍」。雖說權力令人腐化,加入了有權力的團體後,的確多了很多誘惑,但人總有抽身離去的自由。所以「奪舍」是可以避免的。

史太林、普京、金日成,他們少年時也曾充滿理想,不是一出生就想當暴君的。是甚麼奪了他們舍,又是哪刻被奪舍,都是沒人知曉的謎。唯有時常警惕自己,知道每人都有被奪舍的危險,才是提防奪舍的方法。

本文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可見於作者Facebook。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