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任職行政的國文公文公誼一位老師每每向我抱怨:「講人話會很難嗎?為什麼這些公務機關都要把自己搞得像出土文物一樣?」這次他又拿一份公文叫我翻譯,大意為「因受疫情影響,冷知取消原本向學校租借的識講什麼場地,希望我們幫忙處理後續事宜」。人話
以上皆為人話,難嗎那句公文末尾卻迸出一句鬼打牆「至紉公誼」。末尾如果您曾經任職公職、至紉行政,意思對於「至紉公誼」肯定不陌生,國文公文公誼意思為「表示答謝對方於公務上的冷知協助」。「公誼」就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識講什麼「公家單位的情誼」,至於為什麼「至紉」就是人話「感激」?大概就屬於鬼話的範疇。其實「至紉」並不是難嗎那句鬼話,而是末尾一則美麗的詩篇,請待少俠娓娓道來。至紉
詩人屈原遭楚王放逐後,憂心煩亂,無所傾訴,於是用那瑰麗的奇筆、滿腔的激憤寫下那曠世奇作《離騷》。這是一位極度自我癡戀與精神潔癖的奇異詩人,他認為「沒有外在高雅絢麗的格調修飾,就無法突顯內在尊貴的華麗靈魂」。
於是在《離騷》中,屈原會穿上青綠荷葉和繽紛芙蓉所綴集而成的七彩衣裳,然後漫步在晨間山中小徑啜飲花瓣葉面上凝結的清純露水,最後再採食黃昏夕陽下閃耀著黃金色澤般的美麗秋菊,如此餐風飲露,詩人渾身上下,由內而外,都散發著奇花異草的香氣與高雅,除了「神人」似乎找不到更佳的形容詞。而在這眾多花草的繽紛中,屈原最為喜愛的莫過於蘭花: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扈」這裡當動詞「披」、「帶」;「紉」則是較細緻的動作「綴結」。「江離」、「辟芷」皆是香草,而「佩」則是「繫在衣帶上的裝飾品」。整句話的意思是「我披著江離和辟芷,再把秋分時節的蘭花編織綴結在身上」。
注意喔!「江離」、「辟芷」等香草只是草率地披在身上;而蘭花則是選定秋分時令,攀條折其榮,小心仔細編綴繫在衣帶上,作為彰顯內在華麗尊貴的高雅佩飾。種種用心的舉動,感受得出屈原對於蘭花的鍾愛與熱愛。
約莫成書於西漢年間的《孔子家語》:「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把蘭花比喻為君子,顯然是承襲屈原的蘭花傳統;而後世更是把蘭花與梅、竹、菊並列為「四君子」,不難看得出屈原對於蘭花傳統的深厚影響力。因此作做為「蘭花君子」濫觴的離騷名句「紉秋蘭以為佩」,也就成為騷客文人行文創作精神泉源。
是什麼樣高雅尊貴值得狂戀詩人將蘭花綴繫在腰間?我們隨著屈原的腳步展開華麗的聯想。國中課本〈座右銘〉「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為了銘記恩人君子施予我的恩情,就如同屈原將高雅的蘭花綴結在身上,我「感佩」萬分,永世難忘。
原本是名詞的「佩」,轉化動詞「感恩」;而原本是綴結動詞之「紉」,亦華麗變身為「感謝之意」,於是一句漂亮的成語出現了「紉佩在身」,即「對於君子的德澤銘感於心」。
再回頭看看「至紉」,相信大家已經瞭然於心,「至」為非常,「紉」是感激,「至紉公誼」即為「非常感激您公務上協助的情誼」,「您的協助恩情就像詩人採集的高雅蘭花,我把它紉佩在身,永誌不忘」,人與人之間的情誼,透過古典詞語的提煉與凝聚,重新綻放為高雅的清香,多麼美的一句話啊,又怎麼會是鬼話呢?
當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手持用端正毛筆書寫的日本新年號「令和」出現在媒體鏡頭前,美國《CNN》記者隨即用英文翻譯為「order and peace」(命令和和平),我看了直搖頭。日本是高度重視文化意涵的國家,怎麼會用這種鬼話當年號呢?
「令」當理解為「美好」:《論語》「巧言令色」,其中「令色」就是美好的臉色(矯情做作);而宮廷劇《延禧攻略》女主角魏瓔珞的封號「令貴妃」,這個「令」同樣是美好的意思。
瞭解「令」的文化意涵,就不會把它翻成死板版的命令。而「和」翻成「和平」也太僵硬,高中課文〈蘭亭集序〉「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和」為和煦、溫和,所以「令和」就該理解為「美好、平和」。
果然之後首相安倍在記者會上,說明新年號「令和」乃是出自日本詩經《萬葉集》:
于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如同在寒冬過後宣告春天來臨、美麗而平和)
其實只要擁有高中的國文程度,生活當中處處是美麗的驚艷,鬼話都可以是美麗的詩篇,甚至可以串起國際,分享同為漢字的文化美感。
延伸閱讀
- 【國文冷知識】恭喜升官!但公文上的「真除」兩個字是什麼意思?
本文經令狐少俠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