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避免虎豹潭憾事重演:認識「集水區」是野溪必備的生存之道

文: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原文發表於10月17日)

國慶連假山難餘波未平,避免必備沒想到10月16日在淡蘭古道中路的虎豹虎豹潭就發生了重大意外,一場午後暴雨,潭憾導致溪水暴漲沖走兩大四小的事重識集水區慘劇,至今仍有兩人失蹤,演認野溪尋獲的生道四人悉數身亡。(編按:六人皆已尋獲確定罹難)

這場震撼社會的避免必備溪谷意外,來自一場始料未及的虎豹超級暴雨,讓溪流在短短20分鐘內,潭憾從發現苗頭不對想掉頭,事重識集水區到水勢已大到可以把人沖走。演認野溪我們不討論這間打著「體驗」之名偽裝成自組團的生道商業團,是避免必備如何失職、輕忽溪谷與氣候所帶來的虎豹風險而導致重大悲劇,而是潭憾想以登山者研究地圖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在台灣的自然環境裡,只要遇到「溪流」,都必需重新認識,並且謹慎再謹慎的重要知識:「集水區」。

所有落在範圍裡的雨,都會聚集到這條河中

其實,這個觀念國中地理課本就講過了,只是台灣過去強調填鴨的失敗教育,讓人們大多在求學階段只把它當考題背一背,拿完分就忘,而不是拿來應用在真實生活中趨吉避凶。

集水區的定義是,當你站在一條溪流的某一點時,從河流的一岸找一條稜線(山脊、最高點),沿著它不斷往高處走去,在到達山頂後,繼續沿著山峰與山峰之間連結的稜線走,並且持續讓溪流流域保持在稜線的固定一側,最後沿稜線下降至當初出發那一點的另一岸,就完成了一個「環溪流」的O型路線。這條線就是集水區的輪廓了。

246637137_419686796181471_18955035164820作者提供

就像圖中的綠色線,是由紅點「虎豹潭」位置起算的兩個集水區,由於綠線在離開河流後持續沿著稜線描繪,所以可以依著二條溪流,畫出二個由山峰圍起的高聳城牆,牆內的水出不去,只會進到牆內的河流,而牆外的水也進不來,會流進屬於另一邊的集水區。

所在地沒下雨,不代表不會漲;連所在地都下雨,還不快跑

那為什麼河流會在雨後暴漲,原因就顯而易見了——廣大集水區的雨水,會在暴雨後全部集中到起算集水區的那個點。而就算所在地沒有下雨,該河流上游的集水區如果很大,而其中有一區下了暴雨,那麽,溪水一樣會在一段時間後,來到自己所在沒下雨的位置,俗稱「山洪爆發」,但其實就是「同一個集水區來的遲到水」。

也就是說,在這個案例裡,所有右側大的「泰平溪集水區」裡的水,在大暴雨後,森林吸不下的水就會全部往「虎豹潭」的紅點宣洩,並且和小的「後寮溪集水區」的水匯合,那是很可怕的事情。

今天出事的梳子壩,位於虎豹潭往泰平溪上游一點點處(紅點右手邊一點點),恰好就在匯流口上方。匯流口是二條河流交會的地方,而當強勁支流匯入主流時,會導致匯流口下游出現迴流區,導致主流水能通過的面積減少;這樣一來將造成主、支流各自靠近匯流口的上游處,水位因水流發生壅塞而抬升。而那個梳子壩,就正好位於這個位置附近。

我們可以試著用很粗淺的方式算看看,想像一下當天集水區的降雨對虎豹潭帶來的影響。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泰平溪的集水區居然在10/16日降下了當天全台第二高的累積雨量:單日194mm,光16:00-18:00間就下了107mm。這是非常可怕的數字,代表那個集水區的每一寸土地上,兩小時均勻灑落了累積起來高「10.7公分」的水。

現在有了高度,只要把它和集水區的面積相乘,就可以得到落下的雨水總量,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學。根據地圖,一個方格為一平方公里,泰平溪集水區大約有8.5格,所以是8.5平方公里,換算為850萬平方公尺。面積乘以高度0.107公尺,就能得到體積:約莫91萬立方公尺。

虎豹潭6人失蹤 搜救人員現場討論Photo Credit: 中央社

當然,如果水土保持有做好,平常降下的雨水不會全部都跑進河裡,絕大多數會:被樹冠與地被截留、被植物吸收、被土壤與腐植層吸收、滲入岩石與植物根部孔隙成為地下水…等。因此,就算十分保守的抓森林吸收了九成的雨水,那麽至少還有九萬立方公尺的水量,等著經過梳子壩所在河道宣洩。

這個量,大概等於:「36座標準奧運游泳池」或「2338 TEU,十分之一台長賜輪的貨櫃量」。

但是,可以推測當天實際上流入溪流的雨水,一定比10%這個保守的數字還高,因為......前面台灣已經連下快一週的暴雨,地下水位超高、森林能吸飽水的洞也早就都吸飽了,哪來的空位吸收新的水啊?假設當天集水區森林還有50%的吸水能力,剩下50%降水都集中到了泰平溪裡,那代表的意思相當於:

「10月16日暴雨開始後的2個小時裡,有半艘長賜輪貨櫃量的水,要通過虎豹潭那個寬才30公尺左右的河道」

那會是什麼大船入港的光景,光用想的就讓人冷汗直流。而且不用太多,只要讓河水高度上升半公尺,就會來到足以把人沖走的強度,更遑論有這麼多的水量了。而且,虎豹潭其實已經算是非常上游的溪流了,如果今天換作是更下游的溪流,將會有更廣大的集水區,那強降雨後要通過河道的水量,就遠遠不止於此了。

積沙成塔,聚水成流,看懂集水區才能趨吉避凶

平常看氣象播報降雨量都是「幾mm」好像沒感覺,但把那微小的mm和整個集水區動輒好幾、十幾甚至幾十平方公里的面積相乘起來,就能累積出十分可觀的水量,最後通過起算集水區的那個河道截面,那可能是你玩水的地方,也可能是登山者渡河的地方。

集水區越大的河流,越要小心應對。台灣山高坡陡,水流的匯聚速度非常之快,只要一場傾盆大雨,廣大集水區裡的水就會在短短的時間裡讓水位迅速提高,但也會隨著雨勢趨緩而迅速消退。在野外環境中與溪流相處時,必須先查看氣象:

  1. 當天集水區裡是否有降雨機會?
  2. 到現場時往河流上游看去,是否烏雲密佈?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