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一养一种一转化”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讨论(二)

1一养—土地培肥

农业生产经营离不开土地,养种土地是转化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平台、各种农作物的美丽模式生产基地、人类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乡村物质和能量来源,而且是建设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场地,通过它使物质和能量不断循环,讨论满足作物生长和人类生活的养种需求。根据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转化农业生产包括:个环节:植物生产、美丽模式畜牧业生产、乡村土壤施肥和耕作管理'可是建设,千百年来我们的讨论先辈用堆肥和秸秆还田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在近30年的养种化学肥料种植模式中消耗殆尽,至今,转化中国耕地的美丽模式平均有机质含量只有200%而且还以每年0.09个百分点下滑,此势头若不遏制,再过20年,中国大部分耕地有机质含量将下降到危险线1%以下,这是荒漠化的土地。土地板结的原罪不是化肥而是土壤有机质匮乏。只有把土地培肥了,作物就能够茁壮成长,发挥应有的特征特性。

1.1绿肥改土

通过栽培豆科绿肥是最有利于土地修复的办法,按照计划对土地进行轮休培肥,以绿肥作物及其相应的微生物区系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一是豆科绿肥的根瘤菌具有较强固定游离氮素的作用,从而增加土壤含氮量;二是补充土壤有机质,维持有机质的平衡与稳定;三是翻压绿肥可使土壤中的光合作用原料,含量增加;四是绿肥作物强大的根系能够更好地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蓄墒保水;五是增加地表覆盖,降低水土流失,防止土壤养分淋失。

1.2轮作倒茬

建立与土壤、气候条件相适应的轮作制度是用养地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有深根浅根作物轮作、豆科与其他作物轮作、与块根块茎作物的轮作、需水多少作物的轮作等,正确的轮作倒茬可使土壤中养分得到合理利用,使土壤有害微生物菌落消减,培育有益微生物,充分发挥生物养地培肥增产的良好效果。

1.3増肥改土

增施肥料是人工培肥熟化土壤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以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施肥体系,对增加土壤有机质,丰富植物营养元素,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积累,全面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状,对提高土壤肥力有特殊作用。有机肥料是耕作土壤中有机胶体的主要来源,是组成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物质基础由于有机胶体的存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孔隙性,从而带动着土壤质地、物理机械性、养分有效性、酸碱缓冲性、氧化还原反应,土壤保肥供肥,以及水、气、热等一系列土壤特性的改善,对加速土壤熟化起着明显的作用。从而起着“粪肥土,土肥苗,苗肥土”,物质能量相互转换的重要作用。每年的农作物种植做到秸秆全部还田或者通过发展草食畜牧业过腹还田

1.4秸秆还田

国家重点强调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有机肥源,通过鼓励农民使用机械粉碎秸秆还田,以及农作物秸秆-家畜养殖-沼渣-高效肥料的循环模式等,有效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率。

据调查统计,2010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4亿t,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亿t。秸秆品种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还有棉秆、油料作物、薯类秸秆等。综合利用率为70.6%,利用量约5亿t。其中,作为饲料使用量2.18亿t,占31.9%;作为肥料使用量1.07t(不含根巷还田,根茬还田量约1.58亿t),占15.6%;造纸造板等工业原料量约0.18亿t,占2.6%;作为燃料使用量(含农户传统炊事取暖、新型能源化利用)约1.22亿t,占17.8%。2015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0.4亿t,可收集资源量约为9亿t,利用量约为7.2亿t,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1%;其中肥料化占43.2%、饲料料化占18.8%、燃料化占11.4%、基料化占4.0%、原料化占2.7%。2010 ̄2015年,全国秸秆肥料化利用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势态,提高了27.6个百分点。

1.5深耕改土

深耕改善孔隙状况,加厚熟土层,创造较好的土体结构,通过深耕和深中耕,一般黏土总孔隙度可增加8%左右,容重降低0.2左右。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可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数量,并能增进团粒的水稳性。由于土壤团粒结构和孔隙松紧状况的改善,从而增大了空气、水分、养分和热能的贮量,提高了土体构造对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物质肥料植物能力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