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变“洋节”风波 不妨用更宏阔的文明观来审视
即便通俗读物的说法有失偏颇,但面对一些不熟悉的中秋学术观点,人们会以怎样的节变心态来面对和取舍,这也很值得琢磨。风波 一名作者在《古代人的不妨日常生活》一书中表示,中秋节是用更“洋节”,起源于韩国,宏阔近日引发众多网友不满。明观8月12日,审视该作者在网络上发文致歉,洋节表示自己表述过于武断、中秋片面,节变用词也不严谨,风波特别是不妨“洋节”一词,只追求热点词汇,用更却造成了歧义。已和出版社沟通,第一时间在本书的电子版本中将该文删除,纸质书也会在一个月内进行全书审查删改。 其实,科学的态度还是应该追根溯源。虽然作者用词不太严谨,但在开具参考文献上还是到位的。比如他列出了一篇2003年的论文《中秋节源自新罗考》。这篇论文把中秋节的起源定义得较为多元,包括中国自古以来的仲秋拜月风俗,文人雅士的赏月雅兴,以及唐朝时新罗人在八月十五这天民间庆祝活动的影响。多个共同元素,促成了一个节日层面的中秋节诞生。学术自会有创见和一家之言。只不过通俗读物在提炼结论时过于简单直接,以致产生了误会。 抛开中秋节不论,至少中华文明的一个面向是无法否认的——博大、厚重、包容万有。中华文明犹如一个万川汇海的渊薮,在西去东来、南来北往的交流互鉴中成了今天的形态。 中华文明的一大段精彩故事,恰恰来自于此。胡椒来自西域,辣椒来自美洲,却成就了中华料理;三藏法师取经,鉴真和尚东渡,却分别在中日两国留下了大雁塔和唐招提寺;源于梵语的大千世界、痴心妄想成了中文的成语等等。这其实是一个更宏阔的文明观,是对中华文明成型路径更完整的认知。 所以,这样一个文明观显然也关系到对待中秋节起源的基本态度。即便通俗读物的说法有失偏颇,但面对一些不熟悉的学术观点,人们会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和取舍,这也很值得琢磨。如果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文明观,相信人们也会更有自信和底气去看到历史上的民族互动。中华文明的元气、魅力与生机,其实就来自于她近乎吐纳一切的包容力和创造力。这起舆论风波,如果能留下一些知识和认知层面的启示,那么也不失为一种幸运。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中秋节变“洋节”风波 不妨用更宏阔的洋节文明观来审视
编辑:汤晓雪 来源:成都商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8-15 08:29:07 【字体:小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浙江杭州发布一批医疗美容典型案例 杭州妍醍医疗美容诊所等被点名
- 省市媒体集中报道枞阳县“五务”公开监督工作
- 枞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公告(第二号)
- 三个招商项目通过评审
- 施集镇多措规范户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_
- 全县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暨电商精准扶贫推进会召开
- 我县组织收听收看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
- 希望小学里“来”了智能机器人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軍空襲致逾3500名兒童死亡
- 池州长江大桥首段钢箱梁成功吊装
- “大学生之夜”点亮枞阳夜空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组来枞进行实地检查验收
- 北京海淀:“星巴克”“黄记煌”“永和大王”等29家餐饮门店被查处
- 刘亚东率队看望慰问高温下坚守一线的劳动者
- 生态环境部固废巡查组来我县开展“清废行动2018”核查“回头看”工作
- 全市公务接待工作座谈交流会在枞阳召开
- 茯砖茶呈香挥发性物质及其来源(二)
- 枞阳:直播看民生 网友齐点赞
- 枞阳:严禁违规组织和参加“升学宴”“谢师宴”
- 县公安局在全省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