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坐西面东,专门设灶 古人为何如此尊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西面”无论是东专知识的传授,还是门设性情的培养,老师总会起到不可或缺的灶古尊师作用。 9月10日是家坐教师节,学子们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西面敬意。其实,东专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门设传统,在古代,灶古尊师人们即对教师十分礼遇。家坐 尊师重教有传统 从古至今,西面人们对教师都很尊重。东专 《管子·弟子职》提出,门设“先生施教,灶古尊师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相传,东汉李固为求名师指导,“常步行寻师,不远万里”。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专栏作者吴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举例,根据《礼记·学记》,教师应天子召见,“无北面”,可以免去跪拜朝见的礼节,以形成尊重师道的典范。 另外,塾师往往会得到比较高的礼遇。家塾的教师被迎到家中,要坐西面东,以示尊礼。一些特别富有的家庭,往往专为塾师设灶。 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代也有着类似“教师节”的日子,即孔子的诞辰日和塾师生日。那时家塾的东家,往往还会在节令等一些时期送给塾师“节仪”,以表礼敬之意。 古代教师也有“从业资格考察”? 一般而言,古代教育体系大致可分为官学、私学。就官学而言,可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前者即太学、国子监等,后者则是府学、州学、县学等。 有学者认为,私学则包括书院和各种启蒙教育的学校。古代启蒙教育很受重视,学校称之为学塾,可分为三类:家塾、私塾、义塾。 私塾很好理解,也常能在影视剧中听到。简单来说,私塾是古代老师自己办的,就是在自家或借祠堂等,设馆招收学童就读。 “就官学而言,秦朝和西汉时期,其教师一般不需要考试,靠官府征辟或他人推荐即可。东汉时期,要想成为太学教师,需要通过太常寺主持的考试。”吴鹏说。 他提到,隋唐时期,开始对教师的从业资格进行全面考察,重点考察教学能力、师德和教学量即授课课时等,综合划定等级名次。 的确,有资料显示,《登科记考》中有这样的记录:“诸博士、助教,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课等级。” 学识好,品行也要好 在古代,想成为一位教师,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聘请塾师的人家,往往对教师的学识、品行、尽心和善教等都会有所考虑。 比如说,会对教师年龄、过往经历有要求,所谓“老成”、“年高德劭”即为此意。很多家族择师时甚至会有具体年龄要求。 “依据《礼记·学记》记载,古代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和学识水平,就是‘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吴鹏举例道。 所以,他提到,那时候的教师们,要系统掌握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善于启发诱导,“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根据其不同心理特点,帮助其改正缺点。 塾师们的收入构成 说到收入,塾师所得大致由三部分构成,主要是束脩、膳食和节敬,数额则根据具体情况略有不同。 其中束脩是学生家长致送给塾师的酬金学费,是塾师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束脩可以是银钱,也可以是实物。 膳食比较好理解,是学生家长在塾师教学期间,提供给塾师的一日三餐,或是直接提供柴米油盐蔬菜肉食瓜果等实物。 顾名思义,吴鹏解释,节敬则是学生家长在开学、放假,以及中秋、端午、夏至、冬至等节日期间,送给塾师的银钱或礼物。 “束脩”一词,还有个知识点。《论语·述而》提及“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吴鹏介绍,就此而言,有一种说法是,“束脩”是学生给老师的见面礼或学费,即十条干肉,这句话意思是“只要是主动给我一点见面薄礼,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吴鹏说,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束脩”等同于“束修”,意思是十五岁行束发礼,《论语·述而》中那句话的意思便是“凡十五岁以上,我没有不教育的”。(记者 上官云)在家坐西面东,家坐专门设灶 古人为何如此尊师?
编辑:高方勇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0-09-10 09:58:43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天津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档案实现互联网端全面查询
- 统一是福,“台独”是祸!
- 民进党当局参与世卫大会只有一条路,想靠美国是白费心机
- 落实对台胞同等待遇 春运期间切实保障出行需求
- 特朗普稱正在與俄烏雙方對話
- 佩洛西窜台“代价”是什么?一切才刚刚开始
- 谁反对海峡论坛,谁就是站在两岸同胞的对立面!
- 王英津:驳“2758号决议未解决台湾代表权”的错误论调
- 我市保障农民工顺利返岗就业_
- 拜登重申不支持“台独”,民进党当局用这招自证“真情”?
- 在“小三通” 这件事上,民进党正与两岸民意激烈对撞!
- 两岸青年“携手”向未来,谱写“浙里”青春新篇章
- 市场监管行风建设在行动|吉林启动三年攻坚专项行动
- 拜登在台湾问题上为何反复改口?台湾舆论早已看清背后图谋!
- 铁路非凡十年,“回家”来日可期——写给台湾同胞的一封信
- 日议员窜台只会加速“台独”毁灭的进程!
- 安徽合肥开展化妆品“一号多用”违法行为专项检查
-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反“独”促统奏响时代最强音
- 两岸人员往来和各界交流持续扩大 涓滴入海汇聚磅礴伟力
- 拜登重申不支持“台独”,民进党当局用这招自证“真情”?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