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新視界》推薦文:從視覺藝術出發,探討歐洲主場景碰撞中國文化,引發一連串既創新又燦爛的效應

文:戴郁文(轉角國際und Global 瓦堡學院專欄作者)

十七、新視新又十八世紀歐洲舞台上的界推薦文覺藝既創中西交流史

全球化是現代人熟悉的日常概念,賴於發達的從視場景燦爛交通及網路,國際間彈指就能交換大量訊息,術出從政治局勢、發探藝術風格、討歐市場經濟到思想浪潮,洲主中國都日日深遠短淺地相互牽引。碰撞全球化是文化進行式,其脈絡與議題,引發應需要多元的連串研究視野與觀照。

歷史上東西方世界第一次廣泛且激烈的新視新又文化交流,發生在大航海時代之後。界推薦文覺藝既創十七世紀歐洲人透過傳教、從視場景燦爛探險、術出通商等管道,積極接觸中國,帶回各種類型的物件與考查記錄。這段異文化的連結,開啟中國知識被歐洲辨識、接收、調和與再創造的時代現象,也是形塑近代人類文明樣貌的一項要素。

十七、十八世紀流傳在歐洲的中國資訊,混合著外來報導與在地幻想(就像今日傳遞資訊時依然會產生誤區),漸漸形成中國是個理想樂園的普遍印象。中國時常被歐洲藝術家與人文學者,視為靈感來源或理想世界的投射,甚至產生啟蒙與反思的典範作用,不僅開啟十八世紀中國風(Chinoiserie)熱潮,更在不同層面滋養了正在走向多元、開放、充滿活力的近代西方文明。

這段知識與物質文化交流,以耶穌會士為核心展開。例如歐洲第一本中國百科全書《中國圖像》(China illustrata, 1667),書中介紹的中國經典奇幻動物「龍」,便在歐洲開啟一段圖像創新之旅。作者耶穌會士基爾學(Athanasius Kircher)本人未到過中國,而是使用其他學者提供的調查資料完成這本著作,其中大量的精緻版畫,廣受各界複製、引用與收藏,從而影響歐洲在地的創作。

他在辨識與詮釋中國文化特色的同時,常帶入歐洲傳統概念與個人想像,中國龍圖像便是典型案例。在中國,龍時常以龍虎圖形式出現,用來表現貫穿整個中國文化的陰陽思想。基爾學書中除了龍袍圖像,便是以龍虎圖呈現中國龍造形,同時也介紹龍於皇權、天地自然等正面、吉祥的象徵意義。

然而,基爾學的中國龍圖明顯借用傳統歐洲龍的樣貌,雖然身形彎曲,卻毫無中國龍的蛇形特色,更像是長著蝙蝠翅膀、有粗壯四肢的短小蜥蜴。基爾學不僅創造了一個東西合體,也翻轉了歐洲龍經常扮演邪惡象徵的慣例。

這種中國龍造型後來不斷被複製,諸如在十八世紀用來展現改革形象的普魯士波茨坦無愁苑裡中國茶亭(1754-1757)與龍亭(1770-1772)等兩座建築,以及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法國皇家製造廠生產一系列廣受歐洲各國歡迎的中國皇帝掛毯裡,都充分應用這種東西融合的中國龍圖像。從最初的報導,到歐洲在地的圖像轉用與再造,使中國風時代下的龍圖,有了多元的概念和圖像特色,也呈現圖像在傳遞資訊時的重要影響力。

《新視界:全球化下東西藝術交流史》從視覺藝術出發,探討歐洲主場景裡,因中國文化的到來,引發一連串既創新又燦爛的效應。全書七大主題明確又層層呼應,包括城市規劃、園林設計、動植物圖像、政治理念、易經哲學等等,提供交流史與藝術史嶄新視角,也為全球史及知識史勾勒出更完整的輪廓。

本書以圖像學為核心,探討兩百多張珍貴圖像史料及多語種的文獻,並超然於歐洲或中國本位,以淺白文字及靈巧思路,從具體到抽象、宏觀到微觀、生活場景到宇宙論述、宗教神話到科學技術,內容博學又引人入勝。讀者將會發現,今日的生活與這場交流竟有如此高度的關聯。

作者張省卿為德國洪堡大學藝術史博士,現為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所長和歷史系教授。數十年來在地球東西兩端的台灣與德國,以藝術史及圖像學視角,深耕東西方交流史研究,尤其關注中國對啟蒙時代歐洲的影響。張教授兼有紮實的歐洲學術訓練學養、超越歐洲在地主觀偏見、掌握東方文化思想的精隨,從而洞察異文化交會時精微悠遠的現象。

本書獲得巴贊獎得主、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讚譽為「絕妙之作!必備之書!本書談論全球化脈絡下,中國與歐洲的交會。此議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是一項巨大挑戰。」本書在視覺藝術的美感論述之外,提出深刻且令人驚豔的視野與洞見。

相關書摘

  • 《新視界》:普魯士腓特烈大帝借用《易經》,批判歐洲教會限制言論自由
  • 《新視界》:紫禁城利用廣場營造空間氣勢,對17世紀歐洲人產生無比壯觀的視覺效果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新視界:全球化下東西藝術交流史》,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張省卿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慧眼獨具的「深歷史」
擺脫傳統沈溺於美感論述的藝術研究,開展新視界

全書收錄超過兩百幅圖片,
從建築設計圖、繪畫、古書,到雕塑和日常器物,
透過這些圖像,建構出近代中西文明的交流互動,
翻轉西方文明中心論,重現「東力西漸」的年代。

本書以藝術為起點,探討東西文化交流之發展脈絡,行文中同時以圖像、文物與文獻為切入點,提供過去學者研究交流史之不同視角,更展文化交流的深度與內涵。

全書論述的中心議題「兩地文化交流之意義」,是以歐洲角度觀察中國圖像視覺文化,也以中國角度觀察歐洲圖像視覺文化,探討歐亞相對互動的關係與影響。

新視界_立體書+書腰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