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凝聚精气神 释放正能量

——我市“五抓五到位”推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

近年来,凝聚能量市委老干局、精气市委离退休干部党工委通过不断探索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的神释新方式、新途径,放正全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机构健全、凝聚能量开展活动丰富、精气经费保障有力,神释充分调动和发挥了新时代老干部队伍的正能量。

抓思想引领,放正离退休干部“四个意识”武装到位

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凝聚能量委员轮训制度,精气市直机关88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每月组织党员1-2次集中学习,神释每季度组织支部书记(委员)举行1次集中学习交流,放正编发1期《学习通讯》。凝聚能量市委离退休党工委成立后,精气共举办党支部书记(委员)专题辅导班18期。神释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赴金寨新四军旧址、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根据离退休干部的实际情况,创新学习活动形式,采取集中宣讲、专题辅导、座谈讨论、送学上门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离退休干部“四个意识”。

抓方法创新,离退休干部党建新渠道建设拓展到位

建立领导责任制和联席会议制度,确定市委组织部等12家成员单位,形成市委领导,以市委退休干部党工委为“龙头”、县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为支撑、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基础的完备体系。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全市党建工作,做到同研究、同考核、同培训、同表彰。创新党组织建设模式,成功探索出“寿县模式”、“田家庵、大通模式”、“阵地模式”等三种模式,全面提升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整体态势。目前,全市两县五区实现离退休党工委全覆盖,在16个乡镇街道探索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市直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由48个增至88个,全市单独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由110个增加至214个,实现全覆盖。

抓制度约束,离退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规范到位

出台《淮南市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市直部门(单位)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工作和党建考核监督制度体系。试点实行市级离退休党支部党建工作述职,将市直单位党支部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明确1个片长单位,年底前,片长单位召集召开成员单位支部书记述职大会,由支部书记报告支部全年党建工作情况。将离退休党支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从2018年起,每年划拨党工委工作经费10万元,按季度划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500元/月、委员300元/月的工作津补贴。全市各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收缴的党费全额返还,用于开展支部党建活动。

抓平台搭建,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开展到位

依托市“银发人才”工作平台,组织身体较好的科教、文卫等方面的离退休干部党员专家,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市新四军研究会党支部、市政协退休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参观考察重点工程建设情况等,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向市委提出并被采纳合理化意见建议56条。协调市关工委等,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参与关心下一代等活动,目前,全市有1000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加入到“五老”志愿者队伍,成为法制宣讲、帮困帮教方面的骨干力量。在“淮南老干部”微信公众号、淮南先锋网等媒体上宣传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典型先进事迹,定期举办离退休干部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发挥先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抓责任落实,组织建设整体合力凝聚到位

针对缺少离退休党支部党员活动场所的情况,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改建原市委办公楼为市老年大学,预留22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共享”活动室。完善党组织关爱帮扶机制,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中推广人文关怀和“四清楚、五上门、六必访”工作方法,试点建立贴近老党员特点的“一对一”服务制度,开展“情暖夕阳”特困离退休干部党员帮扶活动,每年救助帮扶困难离退休干部党员及特困党员遗属1000余人次。将支部工作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拓展“四就近”服务模式,创新探索推行“党建+正能量+社区服务”,组织引导离退休党员就近就地发挥正能量,在社区居民群众中展现老干部的先进形象。

(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刘浏 编辑 汤宁)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