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我,陳時陳時中被問到台北市長選戰,中鬆首度鬆口「不排斥選舉」,排斥稱防疫告一段落,選舉看到隧道出口就會知道並思考,隔天隔天在行政院記者會上又說,又說「與其說表態要選舉,表態不選不如說是來點表態不選舉」。這兩者不是矛盾互斥嗎?
在我看來一點都不。
我不會說這是陳時「雙面」陳時中。這就是中鬆政治的陳時中,以及他所熟知的排斥「社會事」。
探出頭
陳時中過去談到選舉,選舉都是隔天四兩撥千金。畢竟民進黨六都徵召人選握在蔡英文手裡,又說北市未必定於一尊,人選也未必需要這麼早曝光,陳顯然也未獲正式徵詢。但是隨著國民黨蔣萬安浮上檯面,與黃珊珊「藍白合」看樣子不會成,有了英系、海派大阿哥王定宇力拱,有點贏面的陳時中似乎改變了策略。
2月7日接受鄭弘儀專訪時,陳時中五分鐘內有問必答,鄭弘儀只問台北市長,不問新北市,這些都是清楚的訊號。
陳時中想不招搖的探出頭來。重點第一是說明意願:選舉對我來講,沒有問題,團隊需要我挺身而出,那都是應該做的,這就是「社會事」;第二說明顧慮:必須防疫告一段落,看得到隧道口的光,不要被說成吃碗內看碗外。
這是陳時中史上講選舉、講台北市長,最直白的一次。
當然,陳時中也不會不知道探出頭的結果是什麼。
他8日在行政院記者會轉了個彎:「與其說是表態要選舉,不如說是表態不選舉」,強調他是政務官,一切政務為重,現在心無旁鶩處理政務等。這些話,其實和接受鄭弘儀專訪並無二致。
換言之,民進黨若要陳時中選北市,卸下防疫指揮官後如何轉進,給他光環,都是必要的鋪陳。
社會事
我最感興趣的是陳時中用「社會事」形容一旦接受徵召將「挺身而出」,論述參選與否的政治考量。
粗略來說,「社會事」是以「利」或者以「力」服人的生存伎倆,也是建構在政治與社會人情網絡上,一種法律照拂不到的交換形式。
社會事也是黑道的慣用語。這是社會事,意思就是這是大家的事情,趕快出來處理一下,不然就是一人跟眾人為敵。
他想證明自己有能力開拓票源,只缺正當性。

陳時中2004年扁朝擔任衛生署副署長從政,馬英九執政回鍋牙醫界,沉潛10年。小英上台,陳時中2017年掌衛福部,成為史上任期最長的部長。20年磨一劍,他當然是有政治企圖心的。
疫情給了陳時中光環,也給了他在官場最大的轉折。
政治是「可能」的藝術,選不選台北市長,要陳時中講真話是不容易的,但不講真話不等於自斷前程。陳時中必須走出「困局」,他必須要探出頭來,解放思想,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展現自己細膩、政治細胞,靈活的一面。
這番話是說給民進黨頭人聽的。
陳時中的社會事,是政治「江湖中人」表態的極致。他已經在等待機會,也可嗅出他的政治選擇。
延伸閱讀
- 【英系】結合政務官、地方勢力與太陽花世代,小英屆滿後辣台派該何去何從?
- 【專訪】陳時中:迫不得已才會與病毒共存,未來會「以清零為手段,但不當作目標」
- 韓國瑜邀朱立倫、江啟臣和趙少康吃飯:不會投入年底選舉,也絕無「朱下韓上」一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