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砂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一)
为了合理有效的海南化学和药开发和利用热带药用资源海南砂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砂仁总结了海南砂仁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成分研究进展,为探寻其物质基础提供一定的理作理论依据。海南砂仁的用研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二苯庚烷和黄酮类化合物,究进在抗消化性溃疡方面具有良好疗效,海南化学和药此外还具有抗氧化、砂仁镇痛等药理活性。成分本文简要探讨了不同学者所研究的理作挥发油类成分具有差异的原因。通过总结其药理活性,用研发现其各个的究进药理活性可能是其抗消化性溃疡的基础。
砂仁为我国著名的海南化学和药四大南药之一,属姜科植物豆蔻属植物。砂仁在《中国药典》中,成分正品砂仁有3个来源,即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或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的干燥成熟果实。海南砂仁主产于海南,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但因其特殊的生殖结构即其花序从根茎抽出以及雌蕊柱头高于雄蕊的特性,使其难于自然授粉,结实率低。海南砂仁等药材的林下经济种植模式在海南有独特发展优势,近年该模式在不断发展中,可为海南经济带来增益,此外对海南砂仁进行成分和活性研究,利于发现和优化其种植条件,优良的种植条件亦有助于提高其药用价值,有利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海南砂仁具有姜科植物辛、温的通性,可理气温胃、化脾湿,有效治疗脾胃虚寒、脘腹胀满,亦通常作为辛味香料的原料。砂仁药用历史悠久,许多复方中成药中配伍砂仁,例如香砂养胃丸、香砂和中丸、香砂平胃散、香砂理中丸、香砂六君丸和香砂枳术丸等。
随着仪器分析手段的发展,已分离鉴定出砂仁中具有的多种化学成分,例如挥发油类、二芳基庚烷类、黄酮类、甾醇类、有机酸类、糖苷类等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砂仁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例如改善胃肠功能、抗溃疡、抗腹泻、抗炎、抗菌、镇痛、抗氧化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密切相关,基于中医学的整体观理念,中药的总化学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相互作用并对中药的药理活性产生影响。目前针对海南砂仁的研究内容较阳春砂少,由于海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故有必要对海南砂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近几年的研究状况作一总结,以期对海南砂仁的物质基础研究与新药创制提供理论基础,为热带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海南砂仁的化学成分
海南砂仁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类成分,非挥发性成分包括二芳基庚烷类、黄酮类、酚酸类及有机酸类、糖苷类化合物等。
1.1挥发油类成分
主产于广东省的阳春砂的挥发油类成分被研究得较早,从文献库中可查询到的对海南砂仁挥发油成分的研究最早的文献报道是吴忠等人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研究海南砂的有效成分,并使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釜I中分离鉴定出23个成分,釜II中为69个成分,釜I与釜II中均主要含有乙酸左旋龙脑酯、樟脑和龙脑,其中乙酸左旋龙脑酯含量最高,其次是樟脑、龙脑;此外釜II中还检测到了莰烯、柠檬烯、月桂烯、α-蒎烯等挥发性成分。覃权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海南砂中的乙酸龙脑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其含量在0.6%(mL/g),并未符合《中国药典》标准(0.9%)。
黄艳等同样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海南砂仁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测定,但该试验并未检测到乙酸龙脑酯、樟脑和龙脑等主要成分,而主要检测到了黄酮醇类、醇醛类和酯类等化合物,与吴忠等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鉴于吴忠等所发表的文献中未给出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的具体条件,故初步猜测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提取条件有关。董琳等研究了海南砂仁石油醚萃取部位的脂溶性化学成分,并鉴定出了芳樟醇、橙花醇、古巴烯等成分,其脂溶性部位主要含有酚酸类、烯醇类、酯类和长链脂肪酸类成分,亦未检测到乙酸龙脑酯、樟脑和龙脑等在砂仁挥发油中的常有的成分。该试验所用提取方法与前述不同,故未检测到乙酸龙脑酯等主要成分的原因可能是与所采用提取方法具有较大差异有关。
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受热时间不宜较长,故芳香化湿中药的特殊煎煮法为“后下”。鉴于乙酸龙脑酯等挥发性成分的结构性质具有不稳定性,潘红玲等研究了不同粉碎法和不同存放时间阳春砂仁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稳定性,结果显示采用高速粉碎机粉碎后所测含量为0.91%,FZ102万能粉碎机与冷冻混合球磨仪粉碎后所测含量均为1.42%。高速粉碎机粉碎药材时产生较大热量,故对易挥发性成分影响较大;砂仁粉末存放时间越长,乙酸龙脑酯含量有所降低。考虑到黄艳与董琳等采用的粉碎设备均为SF-180型号高速万能粉碎机,可能海南砂仁中乙酸龙脑酯等主要挥发性成分在药材粉碎过程中有所损失,并且董琳等虽采用的是乙醇冷浸提取,乙酸龙脑酯可溶于乙醇,但后续采用石油醚反复萃取的过程中,由于石油醚具有极强的挥发性,猜测砂仁中的乙酸龙脑酯等成分可能在反复萃取的过程中随石油醚挥去。
为了研究砂仁的化学成分,获得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学者对砂仁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水蒸气蒸馏法是一种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挥发油提取方法,需要控制好药材粉碎粒度和提取时间,粒度过小时粉末易吸附挥发油,受热时间过长挥发油易损失。
综上,在后续对砂仁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时,应注意药材储存环境、前处理步骤和提取方式对其挥发性成分可能造成的损失。
亦有学者研究海南砂仁植物不同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例如南垚等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首次研究了海南砂仁叶油中的化学成分,得到了α-蒎烯、β-蒎烯、芳樟醇、石竹烯和美替诺龙等挥发性成分。有学者研究产自越南的同种砂仁,拉丁学名为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采用水蒸气蒸馏分别提取砂仁的根、茎、叶挥发油,并用GC-MS法研究其化学成分,结果在叶中挥发油主要含有β-石竹烯、β-蒎烯、环氧化蛇麻烯和α-蛇麻烯等,在茎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和α-蛇麻烯等,其根中主要含有莰烯和乙酸龙脑酯,其根、茎和叶中均检测到了乙酸龙脑酯,但在三者中均未检测到樟脑和龙脑。以上研究未对砂仁果实进行研究。
1.2二芳基庚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多数姜科植物常含有二芳基庚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在海南砂仁的化学成分研究中亦发现了此类成分,但目前对海南砂仁该类成分的相关研究较少。
刘金鹏采用醇提后水溶,再分别经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并使用不同类型的色谱柱进行细分,研究海南砂仁的化学成分,结果在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并鉴定得到了二苯庚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海南医学院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砂仁,二芳基庚烷,乙酸乙酯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全国公安机关已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4800余起 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4万个
- 枞阳:精配“廉味”套餐 风清气正迎新年
- 枞阳县举行2019年度“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发放仪式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枞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 铟元素溶液标准物质:助力科研与工业分析的高准确度
- 【群众话民生】让孩子重新听见世界
- 关于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 “冬闲”变“冬忙” 脱贫奔小康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八卦街的新风貌
- 徐虎猛:扎根家乡谋发展 致富不忘桑梓地
- 我县一件摄影作品荣获香港国际摄影大赛银奖
- 钱桥司法所一同志获第五届“法润江淮 共筑美丽安徽”法治故事类二等奖
- 黑米黑豆芝麻乳饮料的开发(一)
- 【新春走基层】吴兆信的年终幸福账
- 县城莲花路油路面工程竣工通车
- 县经开区签订首张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承诺书
- 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揭示质子晕结构
- 铜陵港江北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正式开工
- 铜陵港江北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正式开工
- 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