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脇惠子
《萬葉集》枕詞的種顏茜紅色
如果說人類最早的顏料是在南非發現的十萬年前的顏料,那染料又是色的識全世界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顏料能以洞窟壁畫的形式保存下來,但染色的歷史冷知纖維卻會因分解而消失,這是都畫一個很大的問題。不過,黃色畫紅人們還是為何在喬治亞的洞窟裡發現來自三萬四千年前的全世界最古老亞麻纖維,據推斷這些纖維是日本用來製作繩子或衣服的,還可看到染成黑色與灰色的小孩成品。雖然不清楚當時人們染色的太陽意義與目的,但他們會想為日常生活物品「添加顏色」,種顏應該就不是色的識全世界出於巫術方面的原因。
人類最早使用的歷史冷知染色方法和現在不同,是都畫直接把土壤或花草放在纖維上搗爛,讓液體滲透到纖維裡,黃色畫紅所以顏色很快就會褪去。為何這種染色方式稱為「捺染法」。
染色不只需要找到能製作染料的原料,還需要培養足夠的顯色與著色技術,背後經過了無數次的嘗試,而古代的染色技術又以古埃及到中東與亞洲一帶特別發達。一般來說,人類最古老的染料顏色無疑就是紅色,人們自古以來就使用紅花與茜草等植物製作紅色染料。
茜草是紅色的代表性染料之一,這種帶有紅色根部的植物分布於亞洲的日本、中國與朝鮮半島等地。紅色(あか)+根部(ね)=「茜」(あかね)這就是茜草的日文名稱由來。從茜草的根部萃取出的顏色,是帶有強烈黃色的紅色。
關於茜紅色的染色技術發展過程眾說紛紜,有的學者主張是在古墳時代傳到日本,有的學者則主張這是日本自行發展出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茜紅色是日本人非常熟悉的顏色,自古以來就深受日本人的喜愛。《萬葉集》裡有十三首詩歌都可看到它的蹤影。
日本的學生一定會學到這首詩歌:
「你走在紫草茂盛的田野間,肯定被田野的守衛看到了,畢竟你如此用力地對我揮手」
(あかねさす 紫野行き 標野行き 野守は見ずや 君が袖振る)
額田王的這首詩歌非常有名:
「白天懷念著你,晚上思念著你,不斷放聲大哭」
(あかねさす 昼は物思ひ めばたまの 夜はすがらに 音のみし泣かゆ)
這首詩歌裡哭泣的人是中臣宅守,他深愛的女子遭到流放。日出的天空閃耀著美麗的色彩,彷彿染成了一片茜紅色,所以這裡的「あかねさす」就成為了「日、昼、紫、君」的枕詞。
這裡為了修飾「昼」,同時也表示天空閃耀著美麗光芒,再加上美麗的「紫」與讚頌對方之意,於是也成為了「君」的枕詞。
茜草也是一種中藥,具有止血、活血等效果,用來治療女性各種月經失調的症狀。說起來真不可思議,這種紅色的染料還真的可以治療和血液有關的症狀。
遠古時期的人之所以能區分什麼東西能吃、什麼東西不能吃,都是經過不斷嘗試才知道的,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因此犧牲。在那個還沒有藥物的時代,人們一開始先是將植物當成食物,接著逐漸開始把植物用來治療疾病與傷口,甚至發現植物也可以當作染料使用。
人類在無意間發現植物能改善身體狀況,並在偶然間發現植物的汁液可以顯色,再加上人類知道「血液是紅色的」,紅色在人們心中原本就已經有一個既定形象,種種面向彼此連結在一起,不斷強化顏色在古代人心中的「象徵性」,這也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我們現代人對紅色等各種顏色的印象。
至於茜草的止血效果,或許是古代人類遇到緊急狀況時心生一念:「這種植物和血的顏色一樣,說不定可以止血。」懷著僅有的一絲希望嘗試後的結果。不過,沒有人能驗證就是了。
「紅色」這個色名表達了日本古人的感覺
「紅色」是一種基礎的顏色名稱,這個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
綜觀日本古代所有的顏色,除了那些以染料和顏料為名的顏色之外,現在還會使用的只剩下「紅色、白色、青色、黑色」等四種顏色,這些都是日本使用的基本顏色名稱,學者一般認為這些名稱原本並不是用來指顏色,而是源自於我們從「明」、「顯」、「漠」、「暗」等不同亮度所感受到的事物狀態。
「明」日文念作あか,意指太陽升起四周轉亮的狀態,學界普遍認為這是紅色一詞的由來。關於這一點會在稍後詳細說明。
「顯」是白天東西清楚可見的狀態、充滿光線的樣子。日文有個詞叫「顯著」(いちじるしい),日本古時候念做「いちしるし」,而「しるし」代表「清楚」的意思。之後,這個「しるし」就轉變為白色(しろ)。
而傍晚時分四周轉暗,萬物看起來變得「不清楚」,所以一切都顯得「漠」(日文的漠字意指不清楚或一望無際)。青色用來代稱綠色、灰色、黑色,有時候甚至會用來指白色,可說是一種「漠然」的顏色。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從「漠」演變為青色的意思,但其實人們現在還是不清楚青色一詞的由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人主張青色類似天空的顏色,所以是從「仰望天空」的仰望來的(日文的青色和仰望發音相近),有人則主張是從藍染的染料藍草的發音變化而來,眾說紛紜。
最後是太陽下山沒有光線的狀態——「暗」。經常有人主張黑色一詞來自「黑暗」或「日暮」(日文黑色的發音與黑暗和日暮相近),但關於黑色一詞的來源至今依然眾說紛紜。
好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紅色的「明」。說到明就想到《萬葉集》的「金星升起的翌日清晨」(明星の明くる朝),之後的《大和物語》也有「月亮亮到不能再亮了」(月もいと限りなく明くて),這裡的明都是指明亮的光芒而不是指顏色。接下來,時間晚了很多的《拾遺集》當中,則有一首詩歌:
「潔白明月與紅花色彩皆可謂明亮紅豔」
(白妙の白き月をも紅の色をもなどかあかしといふらむ)
這裡可以看到あかし既可以代表明亮的「明かし」,也可以表示顏色的「赤し」。
而到了鐮倉時代仍然有一首和歌是這樣的:
「あかあかや あかあかあかや あかあかや あかあかあかや あかあかや月」
這首和歌由「月亮詩人」明惠所作,他是一名以傳奇人生和堅強信念聞名的高僧。這首和歌的白話文是:「真是明亮啊,唉呀真的好明亮啊,實在是明亮得不得了,光芒四溢的月亮啊!」這首和歌是在詠嘆皎潔的月亮,怎麼形容都不足以體現出月亮的亮度(也有人認為這首和歌隱藏著佛教的深遠涵義),這裡的あか並不是「紅色」的意思。
「あか」原本日本人是用來指光亮的意思,如果用我們現在的感覺來說,就像是把白色和黃色連結在一起,並
沒有什麼奇怪之處。但在日本古代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所以把從中國傳來的漢字結合原有的日文發音,使得「あか」同時代表了「明亮」和中國視為神聖顏色的「紅色」兩種意思。
隨著時序推移,人們日常生活中漸漸習慣用「あか」指顏色而不是亮度。或許是因為古人在日出時看到了紅色的太陽,所以自然而然就把亮度和顏色混為一談了。
看到這裡,我想應該有人會覺得:「喔,所以呢?」沒錯,全世界的小孩畫太陽時幾乎都是使用黃色,只有日本的小孩會畫出紅色的太陽,想必是受到日本國旗的影響。不過,日本國旗的原型來自太陽,「太陽是紅色的」的感覺,可說是源自於「太陽是明亮的」的想法。
也就是說,日本人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認為太陽是紅色的,而是因為覺得太陽很明亮的緣故,這麼一來就和其他國家一樣了。只是因為日本把「明亮」和「顏色」融合在一起,所以才會產生「太陽的顏色是紅色」的既定觀念。
這樣說起來,那句枕詞「あかねさす」現代一般解釋為「日出的天空染成茜紅色,映照出美麗的色彩」,但其實「あかねさす」經常和「めばたまの」這句形容夜晚或黑暗的枕詞成對出現。《萬葉集》時期的「あか」,主要代表「明亮」的意思,所以就變成「日、昼」的枕詞,並成為「ぬばたま」的對句,至於形容天空顏色的意思則是後來才加上去的,這樣解釋感覺也比較自然,但到底是不是這樣就不得而知了。
順帶一提,包括英文red在內,歐語圈代表紅色的單字全都來自原始印歐語中表示血液的單字。從這一點看來,就會發現狩獵民族(以狩獵動物為主,認為動物的血象徵重要意義)和日本這種農耕民族(因為季節與天氣都由太陽決定,所以認為太陽象徵重要的意義)之間的差異。
太陽會讓人自然地聯想到「透明光」的白色或黃色色調,但日本人卻不這麼認為,反而將太陽與「擁有強烈靈力的紅色」連結在一起,這種思考方式正體現了日本人的感性和最原始的內心世界。想想看,當你抬頭看到一望無際的紅色天空時,是不是會忍不住覺得其中有股神聖而偉大的力量呢? 我們的祖先看到天空染上了和人類身上流淌的血液一樣的紅色,他們看了想必會覺得很可怕,又或者是不可思議或美麗至極,不管怎樣,應該都是一種震撼心弦的感覺。
對了,日本人也把紅色給人的實際感受活用在語言當中。例如,日文有個說法叫「紅色的陌生人」,這裡的紅色是從太陽升起的狀態引申為清楚的狀態,紅色被賦予了「明顯」的涵義,所以這句話意思是「對方擺明就是個陌生人」。
「赤裸裸」和「大紅色的謊言」(日文意指顯而易見的謊言)也是「明顯」的意思。這裡的紅色是指「徹底」、「徹頭徹尾」的狀態,也引申為「純淨無瑕」的意思。
再來就是「嬰兒」(赤ちゃん),只要認真一想就會發現這個詞很不可思議。紅色本身擁有「明顯」、「清楚」的特質,沒有混入雜質的餘地,進一步衍生出「單純」的意思。因為剛出生的嬰兒「無比單純」,所以就形成了這個單字。除此之外,也有人認為「紅色」象徵能量,而剛出生的小孩精力極度旺盛,所以才叫做「赤ちゃん」,還有人主張是因為剛出生那一刻的嬰兒皮膚呈紅色,眾說紛紜。不過,考慮到古人的分娩狀況,嬰兒出生給人的印象簡直就是從「紅色」當中誕生的感覺。究竟哪個說法是對的,目前還沒有定論。
探討了「紅色」一詞的歷史後,便能感覺到人類要打破令人畏懼的「黑暗」,所使用的就是「あか」的力量。而這股力量就是光明,同時也是象徵最強力量的顏色——紅色。
相關書摘 ▶ 《52種顏色的歷史冷知識》:為何大阪的歐巴桑這麼喜歡豹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52種顏色的歷史冷知識:隱藏在顏色背後的慾望與想像》,楓書坊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山脇惠子
譯者:邱心柔
52個歷史冷知識,從紅、黃、綠、藍、紫、粉紅到中性色白、黑、灰,以歷史角度+科學研究,證明大腦對顏色的想像其來有自!
作者身兼諮商心理師、藝術療法師雙重身分,從多方面領域連結色彩與生活,揭示色彩與心理臨床研究的成果。
「穿上粉色的衣服真的會讓人變年輕嗎?」
「紅色可以提升女人味、吸引異性?」
「黃色可以增加財運,個性變積極?」
「戴上紫色飾品,會高貴獨特有創意?」
「藍色可以抑制食慾,讓頭腦冷靜?」
乍聽之下是很有道理的色彩理論,對身體、心理所產生的影響,是「顏色本身的效果」,還是「想像所帶來的效果」呢?
其實這些說法都是從「顏色給人的印象」發展而來,真要說的話是占卜而不是心理學。顏色唯一會對人類心理所產生的影響,就是人們對顏色的想像所引發的「普遍性反應」,這種「普遍性印象」,是由色彩在人類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慢慢演變而來,現今,我們活在多彩的生活裡,其工藝設計、美術創作、時尚衣著、商品行銷等顏色印象,都是因為我們大腦與祖先們擁有相同的基因和相似的思考模式,還有歷史流變的文化假說,因而演化成對顏色有相似的感受和反應,不相信?看看這52個歷史冷知識就知道。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