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一双巧手锻造“工匠”之路

30年潜心钻研,工匠30年淬火锻造,双巧手锻田家庵发电厂机修专工王书翼以一份执着练就过人本领,工匠在2016年中国大唐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中,双巧手锻勇夺“中国大唐技术能手”称号——一双巧手锻造“工匠”之路

他有一双异于常人的工匠手,多年的双巧手锻劳作和痛风,双手与右臂已不能完全伸直;他有一双灵巧的工匠手,匠心独具,双巧手锻在细微之处创造神奇!工匠

就是双巧手锻这样一双手,在“第十四届中国大唐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钳工决赛)”中创造了钳工实操第一、工匠个人总成绩第五名的双巧手锻骄人成绩,成为“中国大唐技术能手”!工匠他就是双巧手锻王书翼,安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田家庵发电厂电力工程公司机修专工。工匠

坚韧,从技术“大白”到钳工“大拿”

1985年底,王书翼脱下军装换上工装,走进田家庵发电厂机修分场,成为一名普通的钳工。平日里,只要有活儿的地方,就有他积极帮忙的身影,师傅们“操刀”制作工件时,他那双明亮的眼睛一准死死盯住,恨不能把所有细节都刻进脑海里。

他的衣袋里有个小本子,随手记录两样东西:一是遇到的技术疑问和难点,二是“老技术”们的操作“绝活”。 工闲时,他一头扎进操作间,在师傅的指导下,与锉刀、钻床、台虎钳为伴,勤学苦练。面对钳工涉及的众多工艺,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练!反复的练!不停的练!”

着了魔似的他还给自己设“关卡”:一下午至少能做出三套内外六方公母锉配组合,要求六方体六个面无论如何转换,都能与母配吻合,且六面的间隙全部不能过0.03毫米的塞尺,才算过关。他说:“做成一套可能是巧合,至少三套成功,才能确保手感。”为掌握制图技巧,他参加了厂制图培训班。两个多月的时间,他惜时如金,不停磨砺。如今他手工绘制的工件图,完美堪比电脑,业内人士看了都直竖大拇指。

滴水穿石,铁杵成针。不懈的努力,王书翼从一个技术“大白”变成了钳工“大拿”。

奉献,从革新改造到设计发明

工作中,王书翼勤动脑、爱钻研,用无数的革新改造、设计发明为企业排优解难,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他设计改进的8台异型除灰“三通阀”,节约企业外购资金12万多元;在抢修5号机脱硫装置石磨机断齿轮轴时,通过他精心设计与加工制作,使断齿轮轴“完美如新”,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他设计制作的专用研具,获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为企业节约加工费用35万多元……

有一次,电厂3号机组出现故障,王书翼领衔攻坚。他从实地调研着手,调阅大量的资料,设计、论证、制作、试验、改进,再试验、再改进……低压缸内,王书翼率领两班人马经三天三夜“连轴”加工整形修复,实现了优于原设备厂家设计的“华丽转身”!此项设计获得省电力系统QC成果二等奖,为企业节约费用70多万元,为企业创效800多万元。

责任,用一生铸造“匠心”回报企业

2016年,中国大唐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钳工技能竞赛拉开序幕,王书翼再披“战袍”,层层闯关,一路晋级,凭借一手“绝活”,成为大唐安徽省公司8位种子选手中的领军人物。

4月至6月省公司的封闭式“魔鬼训练”开始。每天在规定时间内,将一块原料按图纸加工制作成一套精美的4组合模具,一连90多天每天一件;一米高的操作台前,重复地锯、削、锉、量,一站就是一整天;每晚还要上晚自习,自学钳工、材料学、机械制图等9本专业书;3日一考、日日背题,没有周末和假日……两次痛风病发作,去医院打完吊水,他又咬牙坚持着。

7月初的首阳山,第十四届中国大唐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钳工专业决赛的战火“点燃”,来自集团公司各企业的139名技术“大拿”在这里,各显神通、奋力比拼。王书翼创造了钳工实操第一,个人总成绩第五名的骄人战绩,他率领着安徽省公司8人团队,夺得“团体一等奖”。

多年来,有数家私企开高薪聘请,王书翼却从未接受,他说:“我从没想过出去干,我的手艺是田电培养的,用一生回报企业、感恩企业,是我的承诺。”

(通讯员 王怡君 记者 柏 松)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