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教授称中国高教水平不能让家长满意
上一篇 下一篇作者: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2-6-8 8:41:0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教授称中国高教水平不能让家长满意
6月7日,科学湖北武汉十五中高考考点,网教一位女生跑步进入考场。授称水平记者 陈剑摄 6月6日21时,中国在北京打工的高教邱翠华给在老家的女儿打了个电话,嘱咐她早点休息,长满别耽误了第二天的科学考试。 邱翠华的网教二女儿今天参加高考,“不知道怎么了,授称水平老大高考的中国时候我不仅从北京赶回了老家,而且考前的高教几天我根本就睡不着觉,不停地做噩梦。长满这次,科学我好像紧张不起来,网教不知道老二会不会怪我不重视她。授称水平” 邱翠华已经给老二买好了9日来北京的车票,就像每年的暑假一样。 变化,不仅发生在邱翠华一个人身上。 6月7日早晨,北京二中门口,三三两两的考生从胡同的两边向中间聚拢,而在前几年的今天,胡同里除了考生,还站满焦灼不安的家长。 年年高考,年年都会说高考压力。不过这个看似不变的话题似乎正在发生着变化。 这两年,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高考似乎没有那么疯狂了,除了“家有考生”的家庭,6月7日、8日不再像个节日一样被所有人记得,高考,正在逐步回归常态。 究其原因,是高考的形势变了。 6月6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人,比去年减少2%。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为685万人,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比去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 据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报名人数自2008年后,已经连续4年下滑,累计下降人数达到135万,接近13%。 高考人数下降所带来的影响已经相当明显。 它所带来的首先是痛苦。“对不少高职高专院校来说‘生源危机’意味着‘生存危机’。”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说。 从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可以看到,2011年山西省为保障录取工作,已经取消了三本志愿,专科分数线降到了150分。即使这样,该省当年的招生计划是24.1万人,而实际录取数仅为22.9万人,出现了1.2万人的缺口。 “高职、高专批次计划没有完成的情况在2011年并不少见,即使在实行高职注册入学的地区,也有大批高职院校无法完成招生计划。”陈志文说,而这类学校学费在学校经费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招不上来学生或是招来了也不报到,学校的运行就会出现问题。 两年前,武汉大学原校长、现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的顾海良曾经说,“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特别是随着18岁到22岁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的减少,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离破产可能不遥远了。” 不过,危机总与“生机”相伴而生。 “无论对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这都是一次改革的契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过去的高校靠‘卖’文凭就能生存了。”陈志文说,高校实际上不用考虑自己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学生就业前景如何就可以过得不错,因为,“卖方市场”手里只要有计划,就可以招到学生。“用个极端的说法,那时的学校‘千校一面’:专科是本科的浓缩,本科学‘211’,‘211’学‘985’,‘985’学北大、清华,可以说所有的学校都在学北大、清华。很多专科学校在招聘老师时,考虑的也是论文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不是讲课能力。” 现在不同了,高招的“买方市场”出现了,在全国的平均录取率都达到75%的今天,考生和家长有了更多选择。 “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出国,不完全是为了避开高考的压力,其中一部分是对我们的大学教育感到失望。”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中国现在的高教水平总的来说是不让家长满意的,大学四年学不了什么东西,如果按照教育计划来,只有一年进入专业学习状态。 高校不得不进行反思了,反思自己是否还要坚持走研究性大学这一条路;高校也要低下高昂的头了,降低身姿去做推广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结构,不应该是金字塔结构,北大清华最好、其他学校递减。培育多样的高校环境,形成教育的多元选择,才是国内教育结构发展的方向。”熊丙奇说。 在经济生活中,当“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市场变得更为理性了。这一规律的作用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也开始显现。 当“上大学越来越容易”的局面终于出现时,学生和家长的追求必然从“上大学”向“上好大学”转变,这个“好”除了“更有名”以外,应该还包含“更适合”。 虽然,我们现在仍然时时刻刻感受着“唯分数论”的氛围,但是总有一些人在进行理性的思考。“这种理性的思考必定会带来教育的回归。”陈志文说。 物极必反,当应试教育走到极端,应试压力无限下移到了还在咿呀学语的孩子身上的时候,一些理性的声音出现了。 “疯狂地追求分数的人确实有,而且到哪里都能发现。”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博士刘继安说,在国外的华人社区里我们很容易能找到“爬藤一族”,他们所讨论的就是如何能让孩子上“常青藤”大学,他们也会提起奥数。 不过,有专家指出,现在的教育焦虑其实是被夸大了。自高考恢复以来,30多年的应试压力从一代孩子和家长传给又一代孩子和家长,在这个传导的过程中压力也在“发酵”,在不断的膨胀和转化,使得越到后来的学生和家长越恐慌。 一位正在经历孩子“幼升小”的家长表示,在最近的三年里听到了各种有关小学压力有多大的传说,以至于给孩子报了英语班、数学班,还在学舞蹈、美术和围棋,但是,当真正开始接触学校以后才发现,“学校里一、二年级的孩子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辛苦,他们没有什么家庭作业。我们其实是在自己吓唬自己。” “随着生源危机的真正到来,短期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它对高校的冲击,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对教育是绝对利好!首先是高校不得不对自己的定位做调整、对办学方向做调整。这靠行政命令是很难做到的。第二,教育的外部环境开始改善,很多教育改革有了推行的空间与外部环境。”陈志文说,一直以来让人们深恶痛绝的基础教育的外部环境已经开始在改善,应试教育正在松绑。 邱翠华的女儿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走进了考场。跟全国915万考生一样,这两天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日子。但,无论怎样,高考已经不再是独木桥,从今天这个考场走出,摆在她面前的还有很多条路。 (原题《高招“买方市场”促教育回归理性》) 更多阅读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915万 全国平均录取75% 高考人数四年减140万 部分高校十年后或关门 高考报考人数再降 全国平均录取率逼近80%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