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创城,文明风来满目新

区几大班子领导带头担任“路长”,创城包保辖区主、文明次干道文明创建工作;在社区设置“网格长”,风满划好“责任田”;坚持不打招呼,目新实地督查创建情况;全面整治“脏乱差”,创城净化美化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角吹响后,文明大通区创新思路举措,风满将创建任务落准落细落实。目新

文明城市创建,创城重在全民参与。文明该区充分运用“两微一端”、风满横幅、目新展板等载体,创城利用戏剧、文明征文、风满演讲、“万人签名承诺”、“小手拉大手 共建文明城”等活动形式开展创城宣传。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选以反映农村索要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为题材的戏曲节目,在全区巡回演出46场,以戏说事、用戏明理。建立并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婚丧嫁娶事宜报告制度,全区546名干部以个人身份签署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培育文明新风。在城区主干道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栏50个,更换洞山东路500余个引导旗,全区已累计投入资金35万元,设置公益展牌、宣传栏、张贴(悬挂)标语横幅400余块(处),营造无处不在的创城氛围。

城区道路是城市的窗口。该区实行“路长”责任制度,区领导带动带头,深入包保路段、包保社区巡查创建工作,排查问题,全面整改。目前,各“路长”已完成对包保路段的首轮集中督查,累计发现问题260余个,坚持“一路一策”,建立问题清单,各项整改工作正有序推进。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战场。该区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帮社区 结对共创文明城”活动,区市级文明单位对15家社区结对帮扶,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辐射引领作用。同时,探索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设置“网格长”。各乡镇(街道)结合人口状况、区域布局、便于管理等因素,将全区61个村(社区)划分为300余个创建网格,由村(社区)“两委”成员及工作人员任网格长,通过严格“巡查排查-上报问题-劝导劝阻-协助整改-成效反馈”工作程序,加大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基础设施、公益宣传等方面工作力度,共发现问题100余个,目前已整改到位80余个,其余问题正加快解决。

“主干道宣传氛围比较好,但次干道宣传缺失。经营户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现象突出。”这是大通区创城办通报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查情况部分内容。为确保创城任务落准落细落实,该区建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调度督查考核办法》,全面实行“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考核”制度。区创城办采取不打招呼、直插现场乡镇(街道)辖区重点路段的方式,实地督查了洞山东路街道段、国庆东路洛河段、田大南路、孔店乡新街路等21条主次干道,对发现问题逐条登记造册,通过发放督查交办单,严格限时办结。同时,加强考核,将巡查暗访情况纳入到对乡镇(街道)“创城”工作综合考评内容,让乡镇(街道)有压力、更有动力。

“脏乱差”是城市顽疾。该区把全面整治“脏乱差”作为创城突破口,大力清理城市道路扬尘,城市主次干道做到全天候保洁、无缝隙管理,吸扫、冲洗、洒水、喷雾作业不间断。推动空中线缆整治,对辖区洞山东路、国庆东路、田大南路等路段线杆、线缆情况进行采集,排查出歪斜、废弃等线杆55处、61根,低垂、散乱线缆60处、1805米。集中整治占道经营、建筑物外立面乱象,已取缔环铁路、国庆东路洛河段店外经营85处,规范、取缔占道流摊152处,拆除破旧门头12块。规范辖区内主次干道、高铁淮南东站前广场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加大对违停车辆拍照取证处罚力度,推动206国道洛河段200个停车泊位落实,加强对行人乱穿马路、翻越隔离栏等现象的劝导,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启动国庆东路、田大南路、南山路道路整治提升工程,推动小街小巷、黑臭水体及城市无障碍设施的整治摸排。实施“绿地行动”,申报增建环铁路游园、园艺路游园、窑神庙游园二期3个游园,提升大通品位和形象。

创城在行动,劲吹文明风。文明风来满目新,扮靓扮美新大通。

(记者 朱庆磊 通讯员 潘雪洁 编辑 汤宁)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