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17+1」萎縮成「14+1」,波羅的海三國是否推動歐洲國家反中骨牌效應?

日前,萎縮繼去年立陶宛開出第一槍後,成波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海國同時宣布退出由中國主導的否推「17+1合作機制」(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CECC),動歐該合作機制成立至今已滿10年,洲國中骨是家反中國為了推動與中東歐地區的關係,所成立的牌效區域性經貿合作平台,是萎縮中國對歐戰略的重要環節。

如今,成波外界認為「17+1」已經萎縮到成「14+1」,海國這代表著中國對歐洲外交上的否推嚴重挫敗。

抗衡中國威脅,動歐波羅的洲國中骨海三國退出「17+1」

2021年3月,立陶宛毅然決然宣布退出「17+1」,家反對中國的歐洲戰略投下了震撼彈,不僅如此,當時立陶宛不但對外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台立兩國還互設代表處,種種「棄中友台」的行動引起中國強烈的不滿,對立陶宛採取各種經貿制裁。

人口不到300萬的立陶宛,不畏懼中國的大膽舉動,許多觀察家認為,將會對國際社會起到典範作用,果不其然,一年後,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跟進抗衡中國。

事實上,中國成立「17+1合作機制」,就是為了拉攏中東歐國家,美其名要促進雙邊商貿往來,但真正目的,是要擴大中國在歐洲地區的影響力,而這被認為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有關,大規模對中東歐國家投入基礎建設與金融借貸,一手促進各國的經濟發展,另一手則提高這些國家對中國的依賴,達到國際統戰的效果。

換言之,「17+1合作機制」是中國實現霸權大業的一部份,意圖將勢力範圍橫跨歐亞大陸。

2021年立陶宛宣布退出「17+1合作機制」,就有評論認為這會讓「17+1合作」的運作難以為繼,如今看來,波羅的海三國全數退出,確實已帶來巨大的影響。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