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推廣「U=U」也推崇無條件誠實?愛滋⁣感染者自我揭露成為一種道德義務

文:王敬儒⁣

  • 預防性藥物PrEP如何斷開男同志與愛滋污名的推廣條件鎖鏈?

上一篇介紹了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的污名與協商,此篇聚焦台灣愛滋防治政策,也推義務本地男同志PrEP使用者發展出什麼型態的崇無誠實情感政治提供愛滋防治(如推廣U=U)一些可施力點。⁣

PrEP藥物登陸台灣⁣

在PrEP被列入「台灣愛滋防治」的愛滋政策規劃之前,相關研究主要是⁣感PrEP的衛教資訊宣導與成效分析[1],柯乃熒教授是自揭台灣愛滋防治的重要推手,將PrEP引進台灣,露成並嘗試遊說主管機關將PrEP納入愛滋防治政策。為種

2015年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委託台灣愛滋病學會,道德成立專家小組建立使用指引,推廣條件團隊包含感染科醫師、也推義務護理師、崇無誠實藥師及醫檢師,愛滋參考全球最新的⁣感臨床指引,2016年正式對社會大眾宣傳,自揭尤其是男同志社群——這個已建立定期篩檢習慣、被視為公衛推廣重點的族群[2]。⁣

隨著衛教觀念普及,制度考量到經濟門檻,2018年開始推動PrEP的公費補助計畫,而提供服務的醫療院所於2023年度由38家增加至63家[3]。有趣的是,在醫療人員與潛在使用者之間,甚至使用者社群內部之間,都存在著諸如放蕩污名的偏見理解,形成「看似對立」的緊張關係。⁣

與醫療人員「姊弟般」的合作關係⁣

筆者在2020至2021年間訪談數位男同志PrEP使用者,發現對HIV感染者的伴侶而言,PrEP成為他們進行親密實踐的定心丸,填補了過去只依賴保險套的不安;對實踐開放式關係的人來說,PrEP作為區分情感親疏的工具,區別不同對象的風險管理與信任程度;在男同志伴侶的關係經營中,PrEP更成為「揭露式親密關係」的輔具。⁣

PrEP使用者提及信任的個管師時,不約而同以「姐姐」稱呼,將其視為自身支持系統的一環,也會推薦朋友找這些姐姐們諮詢。

這份情感揉合對專業的信任、家人般的依賴感。⁣

不同於國外的公衛人員易成為PrEP使用者的污名來源之一,台灣男同志在日常互動以「姐妹」相稱,更透過刻意強調陰柔特質的對話,和公衛人員發展出「姊弟情誼」是弱勢身分獲取社會資源所使用的協商策略。

⁣PrEP使用者和個管師這份沒有血緣的親屬關係,因為定期匿名篩檢、就診取藥培養出深厚情感,一邊提供衛教資訊與情緒支持,一邊轉介有需求的「潛在使用者」進入公衛防治體系中。⁣

同時,我們也不可忽略,PrEP使用者與個管師間這份互助關係亦可能導致其他非預期結果:沉浸在愛滋防治的美好願景,忽略國家權力對可能帶病身體的控制手段與對專業人員的情緒勞動剝削。⁣

學者Msiska從照護HIV患者的護校生發現[4],他們的情感經驗,從一開始基於誤解而對HIV感染者有所疏離,隨著專業知識與經驗增加,轉而意識到病患同樣需要情感支持,因而顯現出情緒勞動與同理心的護理專業。這樣感同身受的情感勞動,卻也可能導致最終情緒耗竭,因此需同時發展有彈性的情緒管理策略[5]。⁣

推廣「U=U」也推崇無條件誠實?⁣

除了互相信賴的關係,有受訪者曾遇過將愛滋的抗病毒藥物「喬裝成PrEP」的HIV感染者。我們必須更進一步探問:假設「不坦誠」的感染者確實依照醫囑服藥、測不到病毒量,已盡到對自身健康的負責,為何仍落得罵名?或許在PrEP進入同志日常生活後,新的性階序已然成形。⁣⁣

2022年Twitter上有位宣稱「深具安全意識」的男同志發現約會對象正在服用HIV抗病毒藥物,認為沒有坦誠病況是「不尊重」,公開對話紀錄試圖公審。⁣

或許,當代HIV去污名運動反而塑造了「誠實政治」的性階序:感染者揭露自身狀態成為一種道德義務。⁣

弔詭之處便在,當代HIV衛教實務雖強調「U=U」(測不到HIV的病毒量=不具傳染力),社群卻有一部分人認為,即使穩定服藥控制,感染者沒有第一時間坦承HIV+的身份,便應受嚴厲指控。然而發文者在性互動過程的「風險管理意識」則被略過未有討論。⁣

誠實政治似乎成為U=U的後HIV年代,男同志性公民面臨的新道德地景。⁣⁣

然而,比起追問個人為何不「誠實」,更應直視的事,造成固定服藥的感染者不能輕易說出口的社會處境。這個污名結構,在「on PrEP」成為當代男同志的健康新生活時,應該持續被挑戰。

參考資料及註釋⁣⁣

蔡茂松(2012)。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指引及成效。愛之關懷季刊,(81),22-31。 ⁣

王敬儒(2022)。性愛PrEP/配備:男同志暴露前預防性投藥的使用動機、汙名處境與協商機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 李雋元(2012)。暴露前預防和抗反轉錄藥物的抗藥性:HIV預防的代價?。感染控制雜誌,22(1),46-47。

[2] 柯乃熒(2016)。從實證到政策制定-愛滋病毒暴露前口服於防性投藥。護理雜誌, 63(6),18-22。⁣

[3] 公費PrEP計畫擴大服務據點及名額

[4] Msiska, G., Smith, P., Fawcett, T., & Nyasulu, B. M. (2014). Emotional labour and compassionate care: what's the relationship?. Nurse education today, 34(9), 1246–1252.⁣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