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支其
最近因為鷹流拉麵規定的拉麵新聞,讓我不禁重新審視一下台灣與日本拉麵之間的貴嗎距離。除了地區的淺談差異外,是台灣不是有哪些文化層面上的東西「在地化」了。
畢竟本土料理與外國料理有著不同的麵條經營成本,所以外國來的拉麵東西一定會比較貴,相信這一點是貴嗎無庸置疑的。然而撇除價格上的淺談不同,近幾年來我主觀的台灣認為台灣與日本拉麵的味道是沒有差異的。
以前台灣人總是麵條會嫌日本的拉麵又濃又鹹,吃不下口,拉麵但不知道從幾何時,貴嗎台灣人的淺談口味漸漸的被改變,開始能慢慢接受日本拉麵原本的台灣風貌。也因為這個緣故,麵條開始有不少台灣店家開始堅持做「道地」的日本拉麵,而非傳統迎合台灣人味覺的「台式日本拉麵」。
事實上各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外國料理在地化絕非少見。然而台灣的拉麵生態,我認為不只是單純的「口味改變」那麼簡單,而是店家與客人之間的主客體慢慢的產生化學變化。這樣的化學變化,便是我本次提筆撰文的原因。
獨特的台灣拉麵文化
拉麵在台灣人心中是一個獨特的存在。而台灣的拉麵店的「拉麵條款」,讓吃拉麵這件事情,變成一種更加特殊的飲食文化。
舉凡:吃拉麵不要用手機、吃不完罰款1000元等這樣的規定,放在任何一間飲食店絕對都是不合理的。但在台灣「因為它是外國來的東西,所以規定跟人家不一樣是正常的。」這樣的認知,似乎也在不知不覺植入了部分人的心中,也築構起拉麵店家之間的共識,以致後期開店的拉麵店,也有樣學樣的用這樣的共識去經營。不知不覺就形成了「台灣拉麵有許多規則」這樣的文化。
舉凡以「個性」最為出名,標榜不爽不要吃的著名拉麵店「鬼金棒」便是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從它的Google評分回覆,便可感受到老闆的個性。
一般做生意,由於客人為衣食父母,所以大部分店家都是抱持著以客為尊的態度去應對客戶。但對於鬼金棒來說,我認為它所營造的氛圍是:「若客人無法遵守店家的規定,請不要來消費。」這般新型的態度。
對於這樣的經營方式,我自己沒有太多的意見,而且透過這樣的方式去篩選客人,個人覺得蠻聰明的。或許會有許多人抱不平,認為不合理,但我們其實都有選擇的權利,大不了轉身不要消費就好了。而且若大部分人都不接受,自由市場自然會淘汰掉。
那麼,拉麵貴嗎?
據我有限的了解,先不提食材本身的成本,一碗正統的拉麵所需的備料時間是相對其他料理來的久的。光是叉燒還是湯頭,至少都需要花費數小時時間去熟成及等待。
高湯的部分,若不是用粉泡的,而是用蔬菜及小魚乾等食材去帶出層次,這些材料事後都會被捨棄,不會呈現在消費者面前。而叉燒也是需要多道的程序去製作,要使用的醃料與需要廢棄的香料也不在話下。
有在做料理的人不知道會不會特別有感,看似簡單的料理,每一個配料獨立製作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與心力。眼前所看到的成品,並非只是成品本身而已,畢竟食材一定是需要經過調理,才有可能引出鮮味或是香氣。
至少在這些食材上努力的時間成本,已經是一個值得提出的重點。最後再粗略加上人事成本、租金、稅務等費用,我認為台灣市場的拉麵是正常且合理的。
曾經看到有人提出「拉麵在日本是很便宜的東西」。但是今天用不同的時空去比較兩邊的價格是不公平且沒意義的。這部分用前陣子在日本延燒許久的「珍珠奶茶熱潮」來舉例,相信可以看出明顯的差異。
在日本一杯珍珠奶茶大約是五百多日幣(等同台幣一百多元),但在台灣你可能只消40元左右就好。日本的業者透過空運或是海運等方式,想辦法複製出台灣的味道。在這邊可能會有人說,怎麼可能用這樣的方式去引進材料,但實際上,還真的是進口台灣的材料。
產品背後的隱性成本
當初熱潮剛起時,我正好就是在進行相關進口的代理商業務。當時不管是容器還是機器本身,都是從台灣運輸過去的。每個材料都還要附上特殊的文件去證明台灣產地、成分表、材質證明與相關製程。這些文件全部都必須經過翻譯,缺一不可,且有時效性。
運輸成本、翻譯費用、行政手續費、代理商手續費等,這些消費者全部都看不到。因此在大部分台灣人眼中,在日本喝珍珠奶茶是一件很盤的事情。平平花幾十塊的東西,為什麼要花到一百多元。但實際上的是如此嗎?
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比較,消費者最容易忽略掉業者的隱性成本,我認為無可厚非,但是這不是一件該被默許的事情。
所以你問我拉麵貴嗎? 在略知這些隱性成本的情況下,我認為不貴。
總結
我常跟朋友開玩笑:「一間好吃的店,但態度超差,跟一間超難吃的店,可是態度超好,你會選擇哪一間?」每個人答案雖然不一樣,但我自己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前者。
對於這次的新聞,我所持的立場是:我認同拉麵店部分的規則,像是排隊不許解壓縮,抑或是不要拍攝廚房等。也認同拉麵店開出的價格與理念,但對於飲食上的一些細瑣的規定,例如:吃飯時不可以用手機,或是吃不完需罰錢則覺得有些矯枉過正。
講了這麼多,其實也只是想說,對於台灣亞種的日本拉麵條款文化,不管是認同還是不認同,都不該太獨斷的做出評論。如果真的不喜歡,不需要跟自己過不去,可以選擇其他的餐點。
吃東西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要跟美食過不去。我們下次見!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