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宇宙教我們的人生課》:到遠一點的地方回頭看,你的一切想法都會不一樣

文:Gene

我們人類擅長創造出各種想像的宇宙樣共同體,編造出各種敍事來讓我們盡忠報國,教們然後又創造出什麼「自古屬於⋯⋯」來發動戰爭,人到遠點的地方讓生靈塗炭。生課沒錯,回頭會俄羅斯的切想普亭,我就是法都在說你,只是宇宙樣為了自己愚不可及的帝國夢,就把大批俄烏青壯年送上戰爭去送死,教們然後除了把寶貴的人到遠點的地方資源白白在戰場上燒光,啥都沒得到!生課

即使普亭向全世界展示了獨裁者如何犯蠢,回頭會卻可能仍阻止不了強國可以犯下一樣的切想蠢,因為另一個活在自己世界中自我感覺良好的法都獨裁者,大可嘲笑普亭說「閃開,宇宙樣讓專業的來!」。我們能寄望和平於任何國際組織嗎?聯合國?別說笑了,那不過是個顢頇、臃腫、官僚的大型組織。

我相信,大概只有一件事能團結全世界所有人類,那就是和地球有著差不多文明的外星人對地球發動攻擊的時候吧!我們可能在那天才會同仇敵愾!當然,這一天的到來或許也非全民之福。人類這麼擅長創造出想像的共同體,我們可以創造出一個外星人的視角,同時為地球人創造出一個維持全球長久和平穩定的共同敍事嗎?

英雄所見略同,阿波羅十四號太空人艾德加.米切爾(Edgar Mitchell),就說道:「你會瞬間發展出全球意識,一種以人為本的態度,對世界現狀感到極度不滿,並有一種強烈的衝動要做些什麼。從月球上看,國際政治顯得微不足道。 你會想抓住一個政治家的衣領,把他拖到二十五萬英里遠,然後說:『好好睜開你的眼睛看看,你這個傢伙!』」

基於同樣的態度,最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在《宇宙必修課:給大忙人的天文物理學入門攻略》(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後,又寫了這本《宇宙教我們的人生課:從無垠到剎那,萬物蘊含的真理》(Starry Messenger: Cosmic Perspectives on Civilisation),試圖為我們當前人類的狀態提供一個更新鮮的視角,讓我們脫離同溫層的舒適圈。

泰森長相英俊、善於交際並且對研究主題充滿熱情,二十多年來他一直是繼卡爾.薩根(Carl Sagan,1934─1996)之後美國最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 泰森在紐約海頓天文館(Hayden Planetarium)的日常工作中,成為了一位知名的電視主持人、來賓和科普演講者。書中的十章提到了十大主題:真與美、探索與發現、地球與月球、衝突與化解、風險與回報、肉食與素食、性別與身分、膚色與種族、法律與秩序以及身體與心智。在每一章中,他試圖從宇宙的視角中審視我們人類自以為不可融合的二元對立,思考了研究恆星和行星的嚴肅生活,能夠啟發我們如何處理地球上的社會混亂和政治衝突。

《宇宙教我們的人生課》原文書名「Starry Messenger」,致敬偉大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於1610年3月13日出版關於自己早期天文發現的著作Sidereus Nuncius,內容主要是基於他在1609年透過使用望遠鏡觀測月球、木星的衛星及銀河等等的觀測結果。拉丁文Sidereus Nuncius的意譯就是「星際信使」。

如果那些政治家被米切爾拎到二十五萬英里外的月球,他們根本看不到地球上任何國界,也看不太到什麼文明的痕跡,更甭提還想到地球上那些吵翻天的白飯該不該吃不吃得飽的問題。泰森提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曾對他說,他任職期間在白宮橢圓辦公室咖啡桌上放了一塊月球岩石。每當政治對手或頑固的國會議員之間爆發爭論時,他都會指著這塊岩石並提醒阿宅們它來自月球,這樣經常會讓他們重新調整對話方向,提醒人們宇宙視角可以迫使我們停下來反思生命的意義以及維持和平的價值。

在地球上,我們輕易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然後還有政客主張「一流的人才念醫學、二流的人才念理工、三流的人才念商學、四流的人才念法律、五流的人才念政治、六流的人才念文學,藝術,應該是不入流的。」身為非洲裔美國人,泰森自小飽受歧視,常常見老師拿黑人開玩笑後才驚覺他是班上唯一的黑人而氣氛尷尬。然而,非洲人其實也不是全都是黑皮膚的,近年的族群基因體學研究就一再顯示非洲人的膚色遺傳其實有很多的基因變異,更甭提他們的基因庫還保存更多的多樣性。泰森也「政治不正確」地列出白人更接近猩猩的「證據」,來突顯出以膚色來為人種分門別類有多荒謬絕倫。

泰森主張我們高估了人體生理學,尤其是我們的大腦,並指出人們的思維都是線性的,思維狹隘,很難掌握冪函數(指數)。泰森指出了幾個世紀以來技術的爆炸性增長。 想想二戰期間的電腦,它是一堆笨重的真空管,幾乎沒有計算能力。後來出現了積成電路的晶片,最終是智慧手機中強大的計算能力。 即使像是《奧本海默》(Oppenheimer)中那樣耗資巨大的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全美的運算能力都不及我們現在手中的智慧手機,有許多任務,人工智慧(AI)可能比人類更能勝任。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