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蝙蝠俠》:昏昏沉沉、鬱鬱不歡、懨懨欲睡

《蝙蝠俠》(The蝙蝠 Batman)得到各方好評,在IMDb得分是俠昏8.2/10、在Rotten Tomatoes得到85%/87%正評、昏沉歡懨豆瓣網得分7.5/10。沉鬱懨RogerEbert.com的蝙蝠影評人Christy Lemire稱此片為「This is the most beautiful Batman movie you’ve ever seen」。真的俠昏這麼好嗎?我看過電影之後,還是昏沉歡懨建議不要抱過高期望,平衡一下入場前的沉鬱懨心理準備。

這一齣《蝙蝠俠》電影由Matt Reeves執導,蝙蝠放下了前作幾齣《猿人爭霸戰》(Planet of the Apes)系列電影中的俠昏科幻特效大場面,轉向David Fincher的昏沉歡懨《七宗罪》(Se7en)和《殺謎藏》(Zodiac)取經,拍一齣黑色電影。沉鬱懨這取向強調蝙蝠俠原著中的蝙蝠偵探人設,著重寫實感和心理描寫,俠昏迴避了超能力或外星人等另一次元的昏沉歡懨角色和飛天遁地的誇張場面。

看來這齣《蝙蝠俠》的世界觀接近2019年的《小丑》。《小丑》可被視為日趨分裂的社會之寓言,讓觀眾把現實中的社會矛盾帶進去解讀,但《蝙蝠俠》對社會結構腐敗的描寫相當抽象化和簡化,亦沒有嶄新的見解或明顯地呼應現況。飾演小丑的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憑此片得到奧斯卡影帝,演技當然高一班,但男主角羅拔柏迪臣(Robert Pattinson)本身是個魅力非凡的明星,可惜在此片中未算發揮得很好。在戲中,他若非被面具遮蓋著大半張臉,就是在陰暗的攝影中擺著鬱鬱不歡的樣子。

Screenshot_2022-04-21_at_3_34_42_PM圖片來源:電影《蝙蝠俠》截圖

《蝙蝠俠》強調真實感的另一做法是把男主角弱化,在行動上突顯其笨拙與「撞板」,在心理方面集中描寫他的困惑、孤獨和憂鬱。這手法更強調超級英雄的人性,本應可拉近角色與觀眾的距離,但男主角並沒有透過眼神、表情或肢體等變化來讓人看到他的內心活動。到他有所感悟的時刻,也只是透過畫外音自述來交代。原因是,這齣「黑色電影」實在是太黑了:一方面是柏迪臣的演繹方式,大都是「黑口黑面」(包括他的黑色眼妝),另一方面則是燈光和攝影的影響,不論室外還是室內都是黑壓壓的一片。雖說蝙蝠俠在晚上才出動,但他以Bruce Wayne的身分出場時,也主要在室內或晚上活動。

說到行動或動作方面的真實感,有些地方還是令人感到有點模棱兩可。若強調真實感,在某些場面我會預期蝙蝠俠的身體遭受更大的傷害,而不只是表現得笨拙。另一方面,即使在蝙蝠俠投入戰鬥的時候,也予人一種遲緩之感;他更多的時候在防守,而其裝備往往用作防守或逃走,而非攻擊。此片缺乏痛快淋漓或高手對決的動作場面,大概是導演故意為之,例如在預告片中看到蝙蝠俠與拿機關槍的敵人糾纏的一幕,漆黑的遠鏡中僅有閃現的槍火灑過,強調氣氛多於呈現動作。

若以偵探片類型作參照,這個蝙蝠俠亦沒有顯示太多蒐證和推理的過人才能,對於其內心,觀眾還是看到他的抑鬱多於智慧。就像上述David Fincher兩部經典作品,查案的線索大都是反派主動留下來引人入局的,談不上鬥智鬥力,但比較起來,《蝙蝠俠》有一種凝滯窒礙的感覺,推進得很慢、很不爽快。整齣戲差不多長三小時,其實不必;從開場的節奏、鏡頭長度,到蝙蝠俠走路的速度……都有拖沓之感。加上大部分時間黑色一片的畫面,往往配合紅色燈光主調,變化不多,便令人感到沉重和累贅。

Screenshot_2022-04-21_at_3_38_06_PM圖片來源:電影《蝙蝠俠》截圖

很多其他電影都有緩慢的節奏,例如放入一些無事發生的空鏡,但這些放慢的時刻或空間(例如一片天空)成形一個「呼吸位」,讓敘事節奏和觀眾的觀感有一個迴旋的空間,但《蝙蝠俠》不同,其緩慢和漆黑形成一種持續累積的壓力,加上男主角本身的困頓心境,或會使人越看越感到倦怠。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