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中國7月青年失業率19.9%堪稱最難畢業季,官方解釋為「摩擦性失業」,歸咎於求職者個人選擇

(中央社)中國7月份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19.9%創今(2022)年新高,中國最難者個擇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主因是月青業率業歸畢業季導致。官方先前解釋此為「摩擦性失業」,年失歸咎於求職者個人選擇,堪稱網友諷創造新名詞,畢業就可以不算是季官咎於失業。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自今年2月起每月發布的釋為數據,全國城鎮失業率以及31個大城市的摩擦失業率,最高峰落在今年4、性失5月間,求職分別為6.1%與6.9%,人選之後就呈現下降趨勢至今。中國最難者個擇

但另一方面中國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呈現攀升趨勢,月青業率業歸7月份已達19.9%,年失也是堪稱目前為止最高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新聞發布會中表示,隨著疫情形勢好轉,經濟逐步恢復,城鎮失業率回歸正常水平。其中,25至59歲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向下,帶動今年7月份整體失業率不升反降。

至於青年失業率方面,隨進入畢業季,畢業生集中進入勞動力市場,失業率走高。

付凌暉提到,青年人在求職過程中,對就業的期待和市場需求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些都影響青年人就業。

而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也在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由於就業結構性矛盾持續顯現,部分領域人才供需脫節、人崗匹配度不高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青年失業率創新高的現象,國家統計局在今年7月曾提出「摩擦性失業」的解釋。付凌暉表示,青年群體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普遍面臨摩擦性失業困境,同時受疫情影響,企業吸納就業能力下降,年輕人求職管道在疫情條件下也受到了阻礙。

對於「摩擦性失業」的定義,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歐陽新宜,在今年8月份《展望與探索》月刊撰文指出,「摩擦性失業」指的是求職者在換工作過程中,自願的、暫時的失業狀況,也是求職者與工作空缺無法配合、在職位供需之間產生的摩擦狀況。

歐陽新宜更進一步提到,中國官方特別突出了個人職業選擇矛盾上的「摩擦性失業」問題,「讓人對國家統計局『議題設定』背後原因產生好奇。」

由於「摩擦性失業」強調因個人職涯選擇而導致失業,官方此番說法也一度引起網友熱議,就有微博網友吐槽,「這個解釋很繞口令」,也有人反諷,官方創造這些新名詞,這樣就可以不算是失業。而在本月份國家統計局的新聞發布會中,未見官方再提到「摩擦性失業」一詞。

《德國之聲》在11日的報導則認為,疫情封控拖累經濟,是造成中國應屆生就業前景黯淡的原因之一。報導中採訪到一位南京大學應屆畢業生陳同學,她表示從今年3月起開始找工作,好不容易通過視訊三輪的面試才錄取,結果卻在4月因為疫情無法進入北京,之後又因為北京疫情擴散,實施嚴厲的封控措施,導致報到時間一延再延,最後公司等不下去,決定重新徵人,「到手的offer就這樣沒了」。

港媒《香港01》也在7月中針對青年失業率創新高的報導中發出警訊,強調改革開放40餘年以來的經濟騰飛和國家進步,讓許多年輕人對國家的未來滿懷信心,但由於改革紅利的遞減,階層分化和固化持續加劇,內卷的蔓延,大城市高房價的擠壓,又導致他們對自身前途充滿迷茫。若問題無法解決,「恐影響年輕人的積極性和對於國家的信心。」

新聞來源

  • 中國青年最難畢業季 官方歸咎於求職者(中央社)

延伸閱讀

  • 經濟放緩下求職難,現今中國大學生畢業後有何出路?
  • 中國要動態清零也要經濟成長,外媒分析:習近平治國的矛盾至少持續到2023年
  • 堅持「動態清零」堅壁清野政策,會是習近平第三任期的「攔路虎」或「墊腳石」?
  • 李克強罕見警告中國經濟風險,分析師認為第2季負成長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